馮苗苗
摘要:在公元3世紀流入中國的嗩吶,到如今,也已有千年歷史,隨著它在中國的不斷發展,也逐漸成為了中國非物質文化中的一員。而如今,面對嗩吶的發展,盡管學習人數有所增加,但在教師這一塊,還存在不少問題。作為傳統樂器,嗩吶有著它特有的魅力,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太注重技巧的練習,認為只會幾種常用技法就行了,其他的不是特別重要,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能讓人快速掌握嗩吶的吹奏方法,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教學方式帶來的不良后果也越來越多。而且,面對一個新紀元時代,教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而改良進步,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的嗩吶越走越遠。
關鍵詞:瑣吶;教學;注意問題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有著古琴、瑟、鼓、塤、笛等多種傳統樂器,嗩吶也在其中,在教學方式上,他們都屬于技巧型教學,具備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在培養樂器人才方面,區別與文化學科的教學。現如今的樂器教學,除去音樂學院的中的班級集體教學外,在外面的音樂機構,大多采用一對一教學方式,旨在更好的教授學生技巧,培養好學生。面對新形勢下的音樂教學,先進的教學設備,新穎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方式等都是培養技能型、強實踐樂器人才所需要的條件,通過這些理念、方式、設備等掌控整個流程,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學好嗩吶。
1 嗩吶之吟唱
在學習嗩吶前,了解嗩吶的知識是比不可少的。嗩吶作為傳統吹奏樂器之一,需要具備極好的肺活量,畢竟是吹奏類的樂器,如果不具備極佳的肺活量,那怎樣能完成一場完整的吹奏呢?因此,學習嗩吶的人都知道,每次教學前,老師都會帶著學生做一些關于提高肺活量的活動,好比唱歌一樣,開唱前要先調調嗓,開開音,嗩吶也是如此,教學前的肺活量練習,就是為了通過某些技巧來提升學生的肺活量,從而提升演奏質量。盡管如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嗩吶最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還是避免不了出現大腦缺氧、還未吹完一首歌就已覺得天昏地轉的現象,雖說這是常見現象,但是這還是有原因的,因為學生的肺活量不足,不具備高水平的氣息調整能力,氣息的供應量不能長久且持續,氣息的維持力度不夠,吹出的一口氣只能使用很短的時間就開始換氣,然而長時間的換氣必然會導致大腦缺氧,從而降低吹奏質量。所以,學習嗩吶的人,教師都會在課前教授他們一些增加肺活量的方式方法,用更加專業的換氣方式來保證氣息的輸送與維持,保證大腦不再出現缺氧的情況,保證演出的完整性以及高質量。專業的呼氣方式能規避頻繁換氣而出現音質受損導致學習效果止步不前的風險。教學前的呼氣練習,老師會告訴你專業的呼氣方式,在吸入一口氣后,不要急著把這口氣給吹出去,而是慢慢把這口氣保留在胸腔里,然后動用胸腔和肌肉的力量,維持住它,在慢慢的,有規律的呼出去,胸腔慢慢推動,保證出去的氣息量處于平穩狀態,這樣一口氣就能用很長時間,規律性的呼出去也能讓大腦不再受缺氧的損害,也能減少換氣的頻率,從而保證每個音節的飽滿度,提升吹奏質量。
2 嗩吶之花舌音
在嗩吶的學習技巧中,花舌音是必須要具備的技巧之一,然而這項技巧卻受到地方口音的影響。根據市場調研報告數據顯示,不同地域都有學習嗩吶的學生,然而因為地域的不同,說話的口音也就不同,字詞的發音也就各不相同,導致學生在學習花舌音的時候,就會受到發音帶來的影響,增加了掌握花舌音技巧的難度。對于花舌音這個吹奏技巧,一些還未掌握的學生會單純的認為是跟肺活量有關,自己力氣大,肺活量也大,就能很好的掌握花舌音,可在接觸了花舌音后,他們就會覺得之前的這種想法很可笑,認識到自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即便利用自己力氣大、肺活量大而吹出來的花舌音與標準的花舌音也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用蠻力吹出來的花舌音,會給聽眾呈現吹奏者面部死板的畫面。雖說,吹奏類樂曲的演奏,聽眾更在乎的是聲音以及音質,但只要是在聽眾面前露臉演出的,你的面部表情也是他們的關注對象,如果在聽眾面前呈現一幅死魚樣的臉色,勢必會影響聽眾的觀看興趣。所以,花舌音絕不是僅僅依靠肺活量而吹出來的。標準的花舌音,與舌頭的靈活度有著極大的關聯,每個音節,舌頭的放置位置也有著極高的標準,一個沒放對,那發出來的音就不一樣。所以,老師在教授花舌音這個技巧時,除去練習肺活量的基本功外,老師會選擇先從他們的發音入手,特別是方言發音很重的學生,糾正他們的發音方式是老師要做的首要工作之一。讓他們從最簡單的發音開始練起,例如“嚕嚕、啦啦”等聲,以此來教授他們正確的發音方式,并提高舌頭的靈活度。花舌音需要長久的練習,為了避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走神、疲憊,舌頭放置位置不對等現象,教師們通常會高強度的鍛煉他們舌頭的靈活性,保證發音的飽滿度,從而提高他們練習的質量,縮短練習時間卻依舊保持高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
3 嗩吶之控制音
嗩吶由哨、氣牌、侵子、桿和碗五部分構成,每一個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使得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吹、拿等技巧,把握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可仔細探究后,發現哨中的哨片才是整個嗩吶最難把握的地方,它如同一個小孩子的敏感度一樣,一點點手型的沒放對、或是嘴型的不正確、還是演奏姿勢的不恰當等,都會驚擾它,導致發音的不準。在嗩吶的不同音色中,“弱音”是讓學生犯難的音色之一。只因要吹出正確的弱音,不僅需要掌握完全的嗩吶吹奏技巧,還要高水平的控制每個音節舌頭的放置位置、口型以及氣息等,更要控制好臉部的肌肉。因為臉部肌肉的僵硬與松弛都會影響到氣息的控制,變化的氣息從哨片流通,就會出現音質的改變,音質一旦不標準了,那整個演奏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在練習嗩吶時,要學會掌握控制音,特別是在面對極為敏感的哨片時,就更要高質量控制每個音,通過練習相關漢字,提高嘴唇與氣息的配合度,以此來保證氣息的平穩,口型的正確,姿勢的恰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學好嗩吶。
參考文獻:
[1] 黃燕.吟唱方法在嗩吶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7(07).
[2] 肖瑤.嗩吶教學中吟唱方法的運用探討[J].音樂時空,2015(12).
[3] 蔡姊君.嗩吶音樂教學的變革是時代需求下的必然選擇[J].藝海,2013(12).
(作者單位: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