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 鄧濤
【摘要】由于文化背景和語言結構的差異,不同語言在交流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含混表述,譯者必須通過認知推理,對詞義進行縮減或擴充,以確定其真實含義,此過程即為語用充實的過程。法律語言是一種具有規約性的語言,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精確性和嚴密性。本文擬從指示語,概念詞匯,主題信息,銜接詞和含義五個方面探究在語用充實視角下的法律類文本翻譯方法,以拋磚引玉,引起譯者在法律文本翻譯過程中對語用充實策略的關注。
【關鍵詞】法律類;語用充實;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林田(1982-),女 ,漢族,江西資溪人,江西警察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翻譯學;鄧濤(1976-),女,漢族,江西鉛山人,江西警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用學,法律語言學,法律翻譯。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法律文本英譯的語用充實現象研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法>為例》編號:YY1515。
在翻譯工作中, 譯者需要跨越語言之間的隔閡,文化之間的差異,以達到不同語言之間交流的目的。筆者認為,語用充實視角下的法律類文本翻譯就是在解讀源法律信息時,通過認知推理,對某些源法律概念的詞義進行縮減或擴充,以確定法律詞句的精確含義。這就要求譯者在對不同語言的法律條文進行本國化語言翻譯時,重構法律語言的認知,打破國外語言表述的模式,最終形成準確的本國語言的陳述形式。
語用充實是話語理解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意指言語交流的相關方能夠根據實際情境界對話語中的某個詞或結構的意義進行擴充或收縮的處理,以確定各種模糊詞語的準確含義。法律語言是一種具有規約性的語言,其最重要的特點是準確、嚴密。在處理法律語言材料時,必須嚴格固守準確性這一首要原則。因此,對立法語篇翻譯中的語用充實進行詳細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從語用詞匯,句子結構以及詞句在特定語言環境下的準確含義等方面來考慮,語用充實策略在法律翻譯當中大致可以被劃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法律文本翻譯的指示語類語用充實方法。法律文本翻譯的指示語類語用充實是語用學研究的一個焦點,指示語可以按照其所確切指代的性質分成五種類型,即人稱的指示、地點的指示、時間的指示、語篇的指示和社交的指示,由于其代指的內容比較多,這就需要法律條文的翻譯者在閱讀條文的時候明確具體語境,以自身的認知能力解讀條文。一般情況下,英語會通過時態的變化或者通過動詞的形式變化來反應時間上的變化和動作發生時間的變化,在翻譯的時候就應該明確所規定的條例是已經完成的動作還是尚未完成的動作,嚴格按照時間的界限翻譯法律條文,在翻譯成的條文中要添加相關的詞語,如“即將”“尚未”“已經”等時間限制詞語,讓法律條文的讀者可以充分明確時間規定。
2.法律文本翻譯的概念類語用充實方法。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英國美國等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建設的法律體系以及社會制度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區別也會體現在法律語言上,有時候在對法律條文進行翻譯的時候,會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有的詞匯出現翻譯空缺,即本國的詞語與制定法律國家有的詞語不能匹配,這種問題也被叫作“因源語言”,通俗地講就是需要翻譯的詞語在本國語言中不存在。如eligible person,這個詞語在我國的法律語言中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詞語,這就會造成法律詞匯空缺。此時要充分結合語言的情景,分析詞語組成,經過加工形成專業術語。
3.法律文本翻譯的主題信息語用充實方法。通過對Frawley的定義進行研究,能夠在法律文本翻譯中充當主題角色的一般是語義關系,它可以將實體與事件進行聯系,為需要描述的事情提供更多可以閱讀的信息。在英語制定的法律文本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通過使用被動語句來將動作實行主體的主體性削弱。這時候就需要翻譯者充分發揮對文字的認知能力和把握語言環境的能力,補充在法律條文中被省略的主題信息。這就形成了主題類語用充實。做好主題類語用充實工作并不難,翻譯者需要對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思維邏輯熟練掌握。尊重客觀事實和國人的語言習慣,將被動句轉換為主動句,根據已經熟悉的法律知識明確法律的主題。
4.法律文本翻譯的語篇銜接類語用充實。漢語的語言特點是“意合”,表達一句話一般很少會通過邏輯關系詞,但仍舊可以將表達的內容和實際含義體現清楚,但是英語不然,它注重“形合”,句子之間的邏輯順序經常通過單詞運用體現出結構關系和語言邏輯。連接詞的使用可是充分地將詞與詞、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表達清晰。如英語句子because和so是不需要在同一個句子中出現的,但是在漢語言翻譯中是因為和所以是需要同步出現的,這樣才更加貼合中國語言的說話習慣。
5.法律文本翻譯的含義類語用充實。含義類語用充實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在閱讀中更加了解文本的內容,法律文件的嚴謹性和嚴肅性是不容忽視的,在翻譯工作中要對法律條文準確無誤的翻譯出來,也要仔細推敲字詞含義,避免因為盲目追去語言的華麗而隨意翻譯,謹防原有的信息被誤解。更不能將個人的主觀意見帶入到原文的理解當中,慎重處理譯文,保障每位讀者都可以明確的掌握法律含義。
本文嘗試著探討了法律條文翻譯中的五種語用充實策略,以期為譯者提供更加快速有效的翻譯方案。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靈活運用這幾種方法,讓翻譯工作高效合理開展,以傳導更加精準具體的內容和嚴謹的法律精神,真正實現中西法律文化的溝通。
參考文獻:
[1]白世俊.從語境的二元互動看語面信息填補[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3).
[2]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