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花
摘要: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計算機運用意識、提高科學文化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注重實踐,這樣對于計算機教學的普及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效的。目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只有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學以致用”。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學生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已逐步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進的、適當的計算機教育方法在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學生計算機素質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1 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當前的教學安排中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副課,不計入中考成績。因此,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班主任都不重視這門課,甚至連學生們也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到機房玩游戲的課,上課過程中不認真聽講,偷偷玩游戲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取“包辦”為主,少進行“自主”教育。因此,雖然在短時期的考試中學生成績不錯,但是卻給學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與迷惘。
2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探索
2.1 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和動機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學生有興趣表現在他們有主動了解、積極探索的愿望,不怕困難,可以集中較長時間注意力。因此,教師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們的興趣。如:在給八年級學生教用flash制作動畫時,第一節課時,先給學生展示用flash制作出的動畫效果的例子,從最簡單的字符動畫到較復雜的變形及遮罩動畫作品的展示。學生看了感到非常吃驚,“我們也能做出這樣的作品?”并都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我趁熱打鐵,接著講述并演示本課要達到的目標和任務。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打破總是等待老師講授的消極心理定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長期保持自學激情。
2.2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擁有主動權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輔導者、引導者,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參與探索,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可以采用“邊講邊練”模式,即教師可以隨時讓學生進行 “任務驅動”下練習。具體要求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適合于本課的演示教學課件,考慮好什么時候該上課,什么時候該讓學生練習;教師講課時能統一控制學生用機,學生練習時能開放學生用機。這種教學方法,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2.3 充分利用多媒體,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給同學們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圖形、聲效,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有較強地趣味性。把各種信息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這種集圖像、聲音、動畫、文字融為一體的最佳教學手段,能充分協調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能更好地領悟和記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且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定式。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新速度飛快,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地、有針對性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多渠道、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賈章義.淺談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課[J].中華少年,2012(06).
[2] 孫西朝.淺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改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4(08).
[3] 朱常勝.淺議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中國電化教育,2002(08).
[4] 劉向永.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J].教育技術通訊,2002(01).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額敏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