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賢

摘 要:在大數據浪潮的席卷下,要全面提升我國的教育質量和教育競爭力,精準教學開始成為眾多院校嘗試的教學方法。文章梳理了精準教學的發展背景,我國實施精準教學的必要性以及當前在制度政策和技術層面開展精準教學的現實條件,以期為精準教學的深入研究和實施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精準教學; 政策制度; 數據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164-003
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世界圍棋冠軍的消息,開啟了全球認識人工智能的新紀元。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在農業、醫療、交通、物流等眾多領域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未來是屬于人工智能的時代”的觀點正在成為眾多有識之士的共識。在這新一輪的世界競爭浪潮下,從2017年開始,我國連續3年將“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研究和推廣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應對“智能+”社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國教育界的教育思維和教學方式也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伴隨著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進一步融合,起源于美國的“精準教學”逐漸進入到國內院校和教育研究者的視野內。它以信息化和大數據為基礎,旨在通過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資源的設計輸入、教學過程中的練習與記錄、教學干預與預測環節更為高效和精細化的動態管理,實現提升教學效果、衡量教學效果的目標。本文將著重總結并探討目前在我國開展“精準教學”的軟環境和硬環境現狀,厘清目前“精準教學”的發展程度和發展階段,為精準教學的研究和實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同時展望未來精準教學發展的趨勢。
一、何為“精準教學”
“精準教學”(Precision Instruction,PI),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美國奧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基于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用來追蹤小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支持數據決策(Binder 1988)[1],后來逐步在美國初高中的語言、數學課堂上被廣泛推廣和使用。它通過標準變速圖表,記錄匯總學生學習行為的頻率數據,以此來追蹤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模式的變化,借此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反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歐美對于精準教學在促進學生閱讀、數學教學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格里芬、默塔等人(Griffin & Murtagh 2015)進行的一項為期8周精準教學干預實驗,證明精準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準確率、流暢度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斯特羅姆格倫、伯格-莫滕森等人(Stromgren & Berg-Mortensen 2014)對學生進行的乘除法教學的實驗研究證明精準教學對促進數學教學效果有一定作用。[2]結合相關文獻及研究理論,課堂精準教學的基本模式包含如下環節(圖1)
1.課前基于調查而得的學習者模型,精準設計細化教學目標,重組教學內容,并據此進行精準備課,有針對性地開發各類教學資源;
2.課中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的數據,做好學生學習行為數據持續性的檢測和記錄;
3.課后進行數據診斷和分析,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特征和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反饋,有針對性地“擊破”和調整,并將相關經驗引入后續的教學設計和準備中去。
由于精準教學對信息技術和教師素養有較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精準教學”的研究和應用尚未形成體系和規模。近幾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精準教學”逐漸開始成為我國教育研究者一大研究新熱點,其中較早系統提倡精準教學的是華東師范大學的祝智庭和彭紅超(2016)。但總體而言,我國精準教學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精準教學的嘗試主要集中于中小學,研究的對象多為某一門課程,研究的內容多為精準教學的某一個環節,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方面有待進一步填補相應空白。
二、我國實行“精準教學”必要性
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一次提及“雙一流”建設,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這是連續第5年“雙一流”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是繼“985”,“211”工程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在教育領域做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教育,與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息息相關,最新的世界競爭力報告(表1)顯示,我國綜合競爭力位列世界137個國家地區中的27位,相較過去有了極大提升,但與綜合競爭力相關的教育指標排名,仍存在突出短板,尤其是數學科學的教育質量、創新能力方面明顯不足,與美國、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為解決教育上的短板,我國努力提升財政教育經費支出,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規定,“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截止到2017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比例連續6年超過4%,雖然這距離國際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2015年,世界平均水平為4.814%),但對于GDP基數大、增速快的我國來說絕非易事。要在未來一段時期全面提升我國各層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理念和技術上的更新變革刻不容緩,尤其當前進入到大數據時代,能夠實現“科學、精準、智能”目標的數據驅動型教學模式將會開啟教育的新紀元,而精準教學則是符合上述目標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精準教學”實施的相關政策機制構建現狀
(一)國家層面相關政策
要全面推廣實施大數據支持下的“精準教學”,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機構體系建設,目前我國正在加快上述相關工作的進程,通過相關資料的收集,目前國家層面和相關教育部門的幾項重要文件制度為精準教學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指引和保障。
2017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利用智能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至此,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問題正式被提上國家日程。同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