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濟南市長清區畜牧獸醫局 王思貴 付啟蘭

養豬業的清潔生產是將養豬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于養豬生產全過程,通過豬場科學合理的設計,采用清潔先進的飼料配方、清糞工藝和飼養管理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其生產技術體系包括產前控制養豬場的合理規劃及政策管理,產中控制節約用水、清潔用水、安全飼料,產后控制養豬固體廢物控制、養豬場污水治理及臭氣控制等。因此養豬業的清潔生產主要是通過以污染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內容的技術體系來實現,它貫穿兩個全過程控制(即生產全過程控制和廢棄物處置的全過程控制);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作用是要通過提高效率來實現節約資源和減少廢物產生的目的,是清潔生產的重點,廢棄物處置過程則是生產過程控制的補充和延伸。下面簡要介紹幾種生產實踐過程中常用的模式。
1.農戶家庭養豬“豬—沼氣—肥—庭院生態農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適用于農戶家庭少量養豬,也是農民家庭養豬清潔生產簡便易行的方法。養豬戶在養豬過程中,將豬糞和秸稈等發酵產生的沼氣用于生產生活用電,沼渣和沼液用于發展庭院生態農業,使豬糞和秸稈等污染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資源化利用,養豬“污染物零排放”,實現農戶家庭養豬清潔生產、庭院生態農業經濟可循環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目的。
2.中小型規模化養豬場“豬—肥—糧(或果蔬)”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便于豬糞便污染治理,政府等有關部門應積極扶持 500頭以下小型養豬場、3000頭以下的中型養豬場建設,并在小型養豬場大力推廣發酵床無污染“零排放”的生態養豬技術。在發酵床墊料(秸稈、谷殼和鋸末)豐富的地區,中型養豬場也可以推廣發酵床無污染物排放的生態養豬技術。發酵床墊料缺乏地區,中型養豬場應依法按照環保法規要求安裝豬糞便污水處理設施。
3.萬頭豬大型規模化養豬場“糞肥制造—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萬頭豬大型規模化養豬場必須按照《環境保護法》要求依法采取有效處理設施處理豬糞便。處理過程中可將干糞便分離后用于制造有機肥,污水處理達標后再循環用于豬舍清洗和農業灌溉,實現養豬場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發展。糞便排放,也無需用水清洗豬圈和豬糞便,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達到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COD、BOD 以及臭味排放標準要求,徹底解決了豬糞便污染問題,環保效益明顯。
4.日糧營養調控模式。主要通過研發豬日糧理想蛋白質模式和添加植酸酶、合成氨基酸等,來提高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從而降低豬糞尿中氮、磷的排泄量,控制日趨嚴重的氮磷排放;同時,通過改變日糧本身的理化性質來改變糞尿的理化性質減少糞尿臭氣產生,最終達到生豬糞污處理減量化生產目的。一是可采用理想氨基酸模式,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放。從氨基酸平衡著手,在日糧中使用合成氨基酸,能夠降低飼料粗蛋白質水平,提高日糧中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量。這樣既可以節約蛋白質飼料資源,又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氮污染問題。據測算,一個萬頭豬場一年糞尿的排泄量是3萬噸,采用低蛋白日糧技術后,糞尿的排泄量減少7000噸以上。二是通過添加酶制劑,減少糞尿中磷的排放。豬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糞磷含量降低30%~50% ,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減少5%~10%;釋放植酸鹽中被整合的鈣、鋅、銅、鐵等礦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飼用酶制劑還可以降解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所以應用飼用酶制劑不僅可以提高常規飼料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開發非常規飼料資源,擴大飼料資源的選擇范圍,節約糧食提高經濟效益。三是添加微生態制劑,改善腸道環境,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減少糞污的排放量。研究表明,復合微生態制劑(含乳酸桿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可提高生長豬(28~52千克)的生長性能、飼料轉化率和養分消化率。
5.采用節水模式。豬的用水總量(包括飲水攝入和浪費水量)與飲水器的生產管理密切相關。飲水器浪費的水一方面流到地面和糞尿混合,增加糞污產生量,加大糞污處理難度; 另一方面會增加豬舍內濕度, 使豬只生存環境更為惡劣。因此,采用節水及飲水分流裝置可以確保飲水時滴漏的水外排而不進入糞便或糞水中;減少水資源浪費的同時,減少豬舍糞污的處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