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桂貴

豬肉價格的波動情況是否正常,未來走勢如何?記者發現,以豬里脊肉為例,8月份零售價每千克上漲了6元至10元不等。
由于生豬源頭的價格成本傳導,市民普遍反應豬肉看漲明顯也就不奇怪了。那么,豬肉漲價背后還有什么深層次原因呢?
為何價格抑制不住?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立秋前后貼秋膘的“節日效應”,是拉動豬肉階段性上漲的原因之一。該負責人解釋,通常的情況下,白條豬的批發價在每年的中秋節前后都會出現上漲,出現一個階段性的高點,今年也不會例外。這是因為:北方地區有立秋“貼秋膘”的習俗,在立秋當日多多少少的都要食用一些醬肉、燉肉制品,熟食加工廠也會在立秋之前加工制作大量的熟食肉制品,同時從市場上采購大量的分割肉,拉動大量需求。
此外,市場人士分析表示,去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是促使豬肉價格上揚的一個大背景原因。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在分析今年上半年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時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預計下半年豬肉供需關系將持續緊俏。
未來豬肉價格趨勢如何,有否抑制措施?唐珂建議增加禽肉、雞蛋、牛奶等畜禽產品產量,加快消費結構調整,保證肉類市場總體供給穩定。
更進一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豬肉價格上漲,市場供給階段性偏緊的情況,中央已出臺扶持政策,引導鼓勵補欄增養。同時,中國正增加豬肉進口,很多國家都有向中國增加豬肉出口的意愿。韓俊認為,總體來看我國農產品供給有保障,食品價格上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