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謝升華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醫院超聲科,廣東東莞 523000
肝內膽管結石是處于患者左肝管和右肝管相交位置之上的膽管結石,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并存,由于肝內膽管結石病因復雜、病情多變、結石復發率高、復發原因不明[1],是肝膽外科的一大難題。肝內膽管結石作為一種常見病,常并發膽管梗阻及繼發膽管狹窄,對患者機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需要予以有效臨床治療[2]。目前, 肝葉或肝部分切除是臨床上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傳統手術方法,但傳統手術存在手術造成創傷面積大、患者術后恢復慢及術后并發癥較多等的缺點, 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3]。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 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已經應用于臨床,該術式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結石殘留發生率低等優點,引發了臨床的關注[4]。本研究將2015 年1月~2018 年12 月本醫院予以手術治療的68 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收入項目資料,對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用于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相關并發癥進行研究。
回顧性分析將本醫院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期間予以手術治療的68 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歸入試驗資料,每組34 例。對照組男性和女性之比為19 ∶15,年齡25 ~67 歲,平均(56.7±3.9)歲,左肝內膽管結石16 例,右肝內膽管結石13 例,雙側肝內膽管結石5 例;試驗組男性和女性之比18 ∶16,年齡23 ~71 歲,平均(56.8±3.9)歲,左肝內膽管結石14 例,右肝內膽管結石14 例,雙側肝內膽管結石6 例。對兩組患者基礎指標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通過腹部超聲檢查或是CT 檢查診斷存在肝內膽管結石,并是初次手術患者;(2)滿足手術適應證;(3)患者或其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面予以簽名;(4)研究方案受到醫院醫學倫理會的審核及允許。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惡性腫瘤;(2)患者存在精神疾??;(3)患者存在膽管嚴重狹窄;(4)患者存在大量腹水;(5)患者存在門靜脈高壓。
對照組實施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手術治療:患者仰臥位,全麻下,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后置入腹腔鏡,全面探查后對病變肝臟行鈍性切除,切斷粗大管道,對膽管擴張縫合后,予以關腹操作。
試驗組實施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術前7d 按照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明確其肝內膽管結石位置,于彩超(東芝Aplio400)引導下,在患者劍突的下面右側肋弓下邊緣或者肋間經皮穿刺且將導管送入予以引流。引流7d 之后開展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WOLF 李遜鏡)取石術,全麻下,通過引流管將導絲送入,將引流管取出,對外引流口予以擴大,采取擴張器順著導絲送入肝內膽管,對瘺道實行擴張。采取鞘管套在擴張器上面送到肝內膽管中之后拿出擴張器,將鞘管留在其中,使鞘管另一側在體外留下,構建肝內擴張膽管和外界連通的竇道,予以膽道造瘺。采取電子膽道鏡通過鞘管送至膽道,尋找到結石位置之后采取網籃或者液電碎石機實行碎石處理,將結石采用竇道沖出或拿出。在術后將鞘管留下,將引流管留置,按照B 超檢查結果明確結石取完與否,若一次沒有取完則于2d 之后再次取石,通過引流管實施膽道造影明確膽道暢通與否,確定拔除患者引流管的時間。
計算兩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肝內膽管結石清除總計率、術后并發癥總計率。
本研究采用SPSS21.0 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手術切口長度、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等)以()形式表示,滿足正態分布,行t 檢驗,計數資料(肝內膽管結石清除總計率、術后并發癥總計率等)以例數(n)或率(%)形式,數據實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比對于對照組均得以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比較
試驗組肝內膽管結石清除總計率(88.24%)比對于對照組(55.88%)得以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內膽管結石清除總計率比較[n(%)]
試驗組術后并發癥總計率(2.94%)比對于對照組(17.65%)得以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計率比較[n(%)]
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病因比較復雜,患者容易呈現結石復發情況,嚴重危害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健康[6-8]。以往多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開展常規開腹膽管切開取石術,存在一定療效,不過當出現結石復發后,應予以反復取石,產生較大創傷,且容易出現一定并發癥癥狀[9-10]。
超聲能清晰顯示肝內、外膽管走行及擴張程度,可明確穿刺部位和穿刺路徑,選擇擴張明顯的膽管進行穿刺,具有簡便、實用、無輻射等特點[11]。于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實行經皮經肝膽道穿刺置管引流處理[12],防止出現膽汁淤積情況,促使其膽道暢通,積極預防感染,將梗阻解決,可以將結石復發情況減少。所以,于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處理的基礎上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患者開展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將導管先送入引流7d,促使瘺道得以平穩,對膽道實行擴大,當瘺道得以擴大到16F 的時候予以取石操作,獲得比較高的取石成功狀況,且減少肝內膽管結石遺留現象。纖維膽道鏡膽管取石術具有創傷小, 恢復快,療效確切, 可反復多次取石等優勢[13]。該文指標提及,和腹腔鏡肝部分切除術相比,實行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治療的患者手術切口長度、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均更少,患者的肝內膽管結石清除總計率更高,術后并發癥總計率更少,與國內報道[14-16]一致。表明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應用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臨床治療中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對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開展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瘺電子膽道鏡取石術治療得到良好效果,患者的手術切口比較小,術中出血量少,且手術用時少,還能夠將患者肝內膽管結石有效清除,減少其術后并發癥狀況,展示出進一步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