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王哲 萬春 宋展 王耿澤 劉馳 楊科 趙靜 郭廣春 張建卿
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FNH)多認為是肝內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導致肝細胞增生和排列紊亂,為良性腫瘤樣病變,很少并發出血[1]。常規CT掃描在肝臟結節性質的診斷中也有重要應用,但是不能提供病灶和周圍組織的增強信息,診斷價值有限。多排螺旋CT(MSCT)成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和組織對比度,可從病灶直徑、形狀、密度、周圍病灶以及多期增強掃描和后處理等技術,多角度顯示結節特征,可以重復、定量檢測,一致性較好[2]。基于此,該研究旨在分析MSCT成像及引導穿刺鑒別肝臟FNH的應用價值。
連續選擇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我院行常規CT平掃或肝臟超聲檢查,篩選高度考慮FNH患者共126例,均為單發結節,排除已明確診斷血管瘤和肝癌病變等。研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其中男性66例,女性60例,年齡48~78歲,平均(56.7±8.6)歲,常規體檢50例,伴有上腹部不適76例。
所有受試者經CT或超聲引導穿刺活檢結合病理確診肝癌35例(27.8%),良性結節91例。并接受MSCT檢查,采用徳國西門子雙源CT掃描機,取仰臥位,先行平掃再行增強掃描,掃描范圍從膈頂至髂嵴上緣,參數設置為層厚10 mm,間距10 mm。增強采用經肘靜脈高壓雙腔注射優維顯370約80~100 mL,速率3.5 mL/s,選擇病灶最大層面,固定層面多期掃描和延遲掃描,20~25 s為動脈期,60 s為門脈期,120 s為延遲期。平掃和增強圖像傳輸至后處理站Syngo.via,經后期處理軟件,重建薄層圖像(層厚1.25 mm)并進行多層面重組,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再現重組(VR)及VR雙期融合技術等,觀察病灶形態、回聲程度、大小、數量、密度、包膜、內部瘢痕及血供等情況。檢查結果由2名專業醫師進行分別判讀,意見不一致時由第3名專業醫師進行獨立判讀,意見達成一致為準。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病理診斷為標準,分析MSCT成像診斷FNH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例數×100%。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SCT平掃診斷FNH良惡性的最大直徑、形態和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SCT平掃結果
MSCT增強診斷肝癌以“快進快出”強化為主;病灶有假包膜,邊界清晰;早期強化,可有裂隙狀低密度壞死區,增強后無強化;伴出血者可呈高密度,均勻強化;病灶邊緣有時可見環狀透亮帶;強化方式多表現為早期從周邊開始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逐漸移向中心,延遲期呈現等密度或高密度。
診斷良性結節的征象以動脈期和門脈早期均一強化的多血供腫塊,門脈期及延時期呈現低密度腫塊,中央瘢痕在動脈期及門脈期呈現低密度,延時期強化;無包膜,邊緣不清,呈現“快進慢出”強化特征;增強方式從病灶中心開始強化,向周邊迅速推進,除外中央瘢痕以均勻強化為主;病灶內未見鈣化及囊變壞死;經 VR 雙期融合重建后顯示病灶經肝中靜脈引流,延遲期所有病灶密度趨于一致,呈等或稍高密度影。
MSCT增強掃描共診斷肝癌30例,良性結節96例。病理診斷結果顯示,陽性35例,陰性91例;MSCT增強診斷結果顯示,陽性30例,陰性96。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MSCT增強診斷肝癌的敏感性為80.0%(28/35),特異性為97.8%(89/91),陽性預測值為93.3%(28/30),陰性預測值為92.7%(89/96)。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理共確診肝癌35例(27.8%),與既往報道基本一致[3]。顯微鏡下觀察FNH可見病灶中心血管壁增厚,隨纖維組織呈輻射狀離心分布,炎性細胞浸潤,無中央靜脈及門靜脈分布。FNH 由正常肝細胞增生組成,CT平掃時結節與正常肝實質密度區別不明顯,呈均勻等密度或稍低密度,邊緣稍清,鈣化少。當結節與肝實質密度一致時,僅見結節存在的間接征象,如肝血管走行異常,肝臟邊緣突出、欠光整等[4]。部分結節中央或偏心區域可見更低密度影,此征象對 FNH 與其他肝臟富血供結節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5]。該研究發現,MSCT平掃診斷FNH良惡性的最大直徑、形態和密度比較均無差異(P>0.05)。提示MSCT平掃對鑒別肝癌和良性結節的價值有限。主要在FNH多表現為良性結節,缺乏惡性結節的典型特征[6]。
MSCT增強掃描可提高診斷FNH的準確性。FNH 動態增強掃描時延遲期疤痕延遲強化,具有高度特異性。FNH 疤痕由纖維組織及厚壁畸形血管組成,疤痕延遲強化可能由于疤痕內血管壁較厚,管腔狹窄且畸形,對比劑進入較慢所致。有些情況下疤痕始終無強化。疤痕病灶較小易受容積效應影響,疑診 FNH 時應行動脈期薄層重建(1.25 mm)以提高疤痕顯示率[7]。低密度疤痕也可見于肝腺瘤、肝細胞癌、肝血管瘤等,需注意鑒別。本研究126例患者MSCT增強掃描檢查結果顯示,惡性、良性病變在最大直徑、形態、密度等方面對比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MSCT增強掃描診斷肝癌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0.0%、97.8%,陽性、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3.3%、92.7%。提示該種檢查方式應用于FNH良、惡性鑒別,表現出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同時可獲得較高的陽性、陰性預測值,診斷價值高。
綜上所述,MSCT增強掃描鑒別FNH良惡性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針對肝臟FNH推薦采用MSCT增強掃描及后處理,可提高結節的強化和血供信息,對鑒別良惡性結節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該研究的不足是樣本量較小,未能深入篩選利用MSCT增強掃描鑒別肝癌的敏感性定量或定性指標,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