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物理作業的設計質量,夯實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已經成為當今教育工作者繼續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措施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對日后的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質量;作業設計
可以說,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保障。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作業設計過于陳舊老套,不僅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樂趣,還進一步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不利于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以往的作業設計理念,創新設計方法,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深化學生的知識記憶,從而在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推動高中物理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 堅持多項原則,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在高中物理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多項原則,提升作業設計質量。首先,靈活性。教師應盡量避免作業設計的老套、死板,創新作業設計形式,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其次,適量性。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確保作業設計的適量性,打破“題海戰術”的束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次,趣味性。可以說,無論對于哪個階層的學生來講,學習興趣都是他們最為強勁的學習動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想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教師應注重提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層次性。高中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但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喜好的不同,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一方面應注重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掌握作業設計的難度,保障作業設計的階梯性,順利達成物理教育目標。
比如說,在學習魯科版高中物理《拋物運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這樣的作業:在斜面上拋出一個物體(斜面傾角為sina=0.6),確保物體落在斜坡上,并經測量物體的降落點與拋出點的距離為30m,求當物體距斜面最遠時的距離與時間。這道物理題具備多種解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其進行不同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更加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解法一:由已知條件和平拋運動的規律可求出t的值和d的值;解法二:根據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進行t與d的值求解;解法三:運用兩直線距離的公式進行求解。
二、 注重自主學習意識培養,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最近幾年,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無論是在設計隨堂作業還是課后作業時,都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鍛煉學生的各項基礎能力。
此外,在物理作業設計時,教師還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盡量保證作業設計的多樣化,讓學生能夠像挑選“自助餐”一樣,進行更加適合自己的習題訓練,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二,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魯科版高中物理《摩擦力》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下作業,讓學生更好感受物體間的摩擦力:邀請兩位學生,一位學生自上向下垂直地仍粉筆,另一位學生在正下方等待接粉筆,這樣當粉筆落到學生手中,既能讓學生親身感受粉筆與手掌的摩擦力,又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感知體驗,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三、 加強日常生活聯系,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中,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物理學習技巧,積累更多的生活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比如說,在學習魯科版高中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這部分知識過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車輛追尾事故收集,并以此為依據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通過這種形式的作業設計,既能高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實現課本知識在實踐生活的有效運用,還能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現代高中學生的更好發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保障,是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的主要途徑,對學生今后的長足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認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注重設計方法的應用與創新,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在提升物理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順利變革。
參考文獻:
[1]賈華,許敬川,解遠領.例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物理通報,2019,38(2):68-70.
[2]龐貞.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業設計[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2).
[3]陳強燕.淺談高中物理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中學物理,2015,33(11):5-6.
作者簡介:
高偉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浮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