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濤

理實一體化教學將課堂和實踐結合起來,將技能實踐融入課堂教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目標,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相一致,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的考核體系應實現:分課程教學考核與學生學習效果考核,學生成績考核三部分??己嗽瓌t從能力本位考核、過程性考核、多元化考核等原則控制,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保證考核結果的相對公平公正,突出課程教學效果與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的無縫對接,幫助學生獲得結構完整的相關職業技能和職業體驗,達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的目的。這意味著課程考核,不僅僅只依靠往常的一張試卷來定分數,因此,筆者以《建筑給排水工程》課程為例,進行了如下研究和探索。
傳統考核方式雖然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大多數還是沿用以往方式:以最后期未成績為主,過程考核為輔,筆試為主,理論考試多,應用操作測試少,從考試內容上看,大多局限于教材、課件中的基本知識,從考試形式上看,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而對于工科專業課,本身要求很強的規范及設計手冊查閱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但在閉卷考核過程中卻難以體現。這樣學生的技能方面的考核沒能充分體現出來,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以《建筑給排水工程》理實一體化課程為例,本門課程培養核心專業技能,培養具有建筑給排水工程識圖能力和從事建筑給排水工程設計的初步能力,實踐性很強,與規范、規程等緊密結合,與崗位職業對接要求很高,傳統考核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其職業教育要求,因此進行了以下的研究與探索。總體思路是加大過程考核的比重,以過程考核為主,期末考核占比降低。學生的出勤、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活動的次數、效率等都納入考核范圍,這樣提高了學生上課積極性和課堂的聽課效率,也讓學生的成績評定不僅僅依靠考試前的突擊,同時也為個別同學考試的失誤有一個挽救機會。經過運行積累和比較,得出如下探索成果:過程考核占比為60%,期末考核占比為40%。而過程考核的細分需結合課程的知識點和本門課程的特點,作了如下分項:

(一)典型任務考核,占比考核中的35%。精細分解考核分項,分解每一個教學項目考核點,細化進度考核標準,本門課程分為10大任務,將每一個任務的評價細分,同時進行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以任務1和 6為例.
任務評價1(建筑給水排水施工圖識讀基礎)
1、評價標準:熟練按順序列出建筑給水排水施工圖組成及其表達特點和一般規定。
2、自評項目: 一、建筑給水排水施工圖組成:10分;二、建筑給水排水施工圖的表達特點及一般規定:(1)給排水管線的線型、寬度表示,建筑、結構圖形的線型、寬度表示 5分;(2)給排水管道類別拼音表示方法 5分;(3)給排水圖紙常用比例:平面圖、原理系統圖、大樣圖 10分;(4)管道標高標注位置及其含義5分;(5)管道管徑的識讀 5分;6)坡度及坡向的識讀 5分;(7)系統代號、編號的識讀 5分;(8)圖例的識讀 30分;(9)讀圖的順序 10分;(10)讀圖的方法 10分。
3、自評等級
4、教師評定等級
5、工作時間: 提前□ 準時□ 超時□
6、自評做得很好的地方:自評做得不好的地方
7、下次需要改進的地方
8、自評:非常滿意□ 滿意□ 合格□ 不滿意□
9、教師總結
任務評價表6(識讀消火栓系統)
1、評價標準:系統圖與平面圖相互對照識讀,把各項內容熟練找到答案并能聯系上相應規范。
2、自評項目:一、消防系統圖:消火栓給水方式5分;消防水箱有效容積、設置高度 10分;消防立管編號及數量 2分;各立管管徑、閥門設置位置及型號規格,消火栓的安裝高度 10分;本工程室內外消防用水量 5分;消火栓給水管管材 5分;管路形式10分。二、消防平面圖:室外消火栓的位置和規格、數量 5分;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和規格、數量 5分;各消防立管的平面位置10分;每層采用的室內消火栓的規格、型號、安裝方式 15分;試驗消火栓安裝位置 5分。
3、自評等級
4、教師評定等級
5、工作時間: 提前□ 準時□ 超時□
6、自評做得很好的地方:自評做得不好的地方
7、下次需要改進的地方
8、自評:非常滿意□ 滿意□ 合格□ 不滿意□
9、教師總結:
(二)現場識圖繪圖大作業,占比考核中的5%。
現場識圖繪圖大作業
1、作業目的:利用學校完善的實訓條件和場所,將課本知識與現場結合,看懂現場圖并能把其轉繪成圖紙。
2、作業形式和內容:按實訓大棚每個工位的現場來繪制給排水平面圖和軸測圖,并標明統計材料表。2人為一組,自由組合。也可單獨一人成組。
3、作業評分:每個組別用A4紙手繪或者CAD繪制打印出來。
4、評分標準:給排水平面圖按比例繪制,投影關系準確,尺寸準確,標注齊全;軸側圖繪制準確,標注齊全;材料統計完整并準確;圖面美觀,線型符合國家制圖標準。
(三) PPT課件大作業,占比考核中的5%。
PPT課件大作業
1、作業目的:為促使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布置本道作業。
2、作業形式和內容:按老師所給內容以PPT形式展示學習拓展成果。2人為一組,自由組合。也可單獨一人成組。
3、作業評分:抽取組別上來展示并講解,計入平時作業成績。最終評選出優秀成果5—8個。
4、評分標準:內容符合學習要求,圍繞知識點展開;成果至少有10—15張PPT(越多越好),有內容,有圖片,素材豐富,達到所學專業知識水平;制作精美,流暢,匯報中肯;觀眾聽眾有收獲感;上來演示并講解按表現加分。
5、評委:老師和全班同學,各以50%比例評分。
(四)課堂和圖紙筆記,占比考核中的5%: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加強學生的筆記,讓學生學會并樂于做筆記,尤其是隨著知識更新時間的,課本沒有及時更新的內容,也至關重要。考核內容加入這個,督促學生拿起筆,多寫多記。
(五)出勤,占比考核中的5%。這是考核學生基本素質和基本操行的一條。
(六)隨堂成績,占比考核中的5%。主要考核上課態度、回答問題、團隊協作精神等平時記錄成績,每位同學至少1次,這是與前四項內容相輔相成的。
有了多重細致的考核體系,特別是適合本門課程特點的考核內容分項,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明確,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要取得什么,激勵機制明顯形成。課堂學生的活躍度、參與度顯著提升,爭學爭做氣氛明顯,學生更加靈活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匹配了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職業要求,最終實現高職的辦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葉宛麗.注重素質培養理實一體課程過程考核方式的研究[J].科技風,2018(11).
2.王巖,魏述和.董天松.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背景下的專業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育研究,2016 (10).
基金項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以《建筑給排水工程》課程為例(2014JGB334)
(作者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