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衛國 湯子騰

在我國的大大小小的考試當中,高考所產生的效果無疑是極為顯著的,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高考可以直接影響到全國所有的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
偏重知識記憶和解題技巧的考試內容。目前,我國的高考考試方式仍然更加偏重于對考試內容的記憶,比較忽視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對于創新能力的要求更是少之又少,這就使得我國的基礎教育仍然大量充斥著死記硬背的不良風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從而難以具備綜合能力。
單一的考試形式和評分標準。我國的考試內容以及知識上的缺陷,讓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同時我國的高考是單一的閉卷考試,這樣的評分準則也讓學生的知識構造得不到修復。閉卷考試要求學生的大腦中需要記憶大量的課堂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對記憶力的依賴極重,所以針對記憶能力展開大量訓練的學習方式幾乎是無可避免的。
對高考的評分標準進行分析可以知道,高考對創造力的要求微乎其微,更加注重和答案相符的共性,比較限制學生自身的想法,布置中其個性發展,要求學生遵守規矩,答題必須符合高考認定的統一答案,對于不符合的答卷,即使存在創新見解也一律沒有高分,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對答案的創新思維不但不會讓學生受到更高的評價,反而是學生學習成績不佳的標志。
錄取的唯一標準。對學生受教育程度的評價離不開考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試只能夠是一種評價手段,無法代替全面的評價體系。但是目前,我國的高考在評價體系中的地位遠超過了正常標準。在學生人群當中過于重視選拔,將考試成績作為學校錄取的唯一手段,這就使得評價的方法過于單一,評價出的結果應用也過于簡單。這樣的考試制度很容易讓整個教育都出現問題,所有的基礎教育系統都在一股腦的追求升學,極度偏向知識技巧的練習,使得學生失去了其自身的個性,無法更加有針對性的讓學生能夠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甚至壓抑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生的人格。
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不到更優的塑造,很多具備綜合素質的可造之材被埋沒,分數至上的教學環境讓大部分的學生更加關注書本中知識的記憶,也許很多同學的認知能力很高,但是卻極為缺少實踐動手能力,甚至創新合作能力也被壓制,很多高分學生缺乏和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其實,一份考卷能否成功,其中的偶然片面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果只是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忽視了其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即使其在上學期間學業斐然,但是在之后的工作當中,必然會在創新創造方面失去優越條件。
將單純的應試教育轉換成創新教育是很重要的。我國傳統的高考制度,對于教育改革來說是一個思維障礙,如果高考不經過改革,只是分數至上,那么人才培養的模式將無法改變,學生的負擔將會越來越重,而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將無法滿足。高考的改革需要包括整個考試內容和形式,以及考試的評判和錄取的標準。
改革高考的考試內容。在進行改革之后,高考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高考的命題方面需要有所創新和突破,使其更加貼合于綜合素質教育以及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時也要讓時代特色能夠被體現出來,在命題的時候不能夠僅是著眼于大綱,而是要讓所有學習過的內容都能夠讓學生給予理解和運用。學生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那些知識,對未知的問題給予解決和分析,而不是拘泥于同一學科的應試考試,學生必須要學會靈活運用所學,同時在高考試題的設計方面,要讓其形式更加豐富,使學生能夠從知識到實踐,身心發展都能夠獲得全面的提升。要由之前的注重記憶力的考試,逐漸轉向考查學生能力,增加更多的應用型試題。考試的內容也不能夠只是來自于教學內容,學生不但要學習書本當中的基礎知識以及技能,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其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能夠使用科學的方法給予解決。同時也要增加學生對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的培養。
高考將文理分科,讓學生更加注重于單一性的培養,所以在高考的時候廢除文理分科是極為必要的。使用綜合性的考卷能夠同時要多設定一些需要不同學科相互融合才能夠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構建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可以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
改革高考的考試形式和評分標準。我國的高考無論是在考試形式還是評分標準上都過于簡單化,單一化。這就使得有很多學生都限制了自己的特長,只有符合統一的標準才能夠受到教育的認可,所以我國高考必須要轉變形式,使其評分標準和考試類型都要向著多元化進行發展。
目前高考一直以來使用都是閉卷考試的方法,使用紙筆進行測驗,但是這樣是無法讓人全面發展表現出來的,所以需要將統一的考試以及自主設置的一些專門的考試相結合,把筆試和綜合性問題的測試以及面試和調查報告,寫論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才能夠真正的讓人們發展的不同維度被滿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注重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能夠按照自己的所長進行個性發展。
目前高考評分標準一直以來都是以學校教育的知識作為總的考查目標,改革之后,學生不但要對老師所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識內容銘記于心,同時也有自己的創造,能夠提出更加創新的觀點,并且通過邏輯思維能力將棋推演出來。理科試題需要盡量減少過于復雜的,而是應該將解題思維納入到考核標準當中去,鼓勵學生使用更加具備創新性的解題方法,而文科試題也應該盡量避免死記硬背,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不同見解。評分標準必須要對筆試結果的重視逐漸轉向對過程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符合目前我國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2]。
改革高考的錄取標準。對于高考來說,分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轉變將分數當做唯一錄取標準,使錄取的標準更加多樣,才可以選拔更多不同的人才。需要將考試日常學業的綜合成績,以及品行修養和綜合素質等,都視為考察的標準,一些考生為社會和學校做出的貢獻也需要考察在內。這種較為多元的綜合評價方式,使一考定終生的形式被改變,而這也正是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

但是這樣大幅度的改動也正是高改革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想要解決這個困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內容。首先,高考的成績一般來說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只有和平時的成績能夠相結合,才可以真正了解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真實水平[3]。可以將全國統一的學業能力水平考試作為最主要的考察目標,并且輔助于高中階段的成績,以及高中的校外綜合表現等。高校可以自行確定錄取的具體標準,然后對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進行加試和面試之后,再決定是否錄取。第二點就是全國統一的學科知識考試,以及其中錄取的形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哪一種考試,學校也可以對于不同的考試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種就是由高校完全自己決定考試的方式,同時自己錄取學生,這對于一些高職高專的選項是比較實用的。第四就是要選拔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的學生,這些學生一般來說比較喜歡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專長上面,有至少一門專業極為精通獨到的見解,同時也具備思維和創新能力。但是這一類學生如果要參加高考的話,因為平均分過低的原因很難被錄取,但是這些偏才當中出現奇才的幾率是很高的,自主研發能力比一般優秀的學生要更加優秀,因此要特招這一類型的學生,使其能夠納入到高等教育中,獲得更多深造的機會[4]。
高考制度的改革,一般來說影響面積是極為廣泛的,因此需要兼顧很多方面不同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探索,同時也要有長時間的規劃,以及堅定的決心才能夠完成。以目前社會和國家的人才的需要來說,高考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任務,雖然高考制度的改革任重道遠,但是仍然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使用多種方法來不斷地推進,使高考能夠為培養出更加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來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文芳.“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17):166-168.
[2]閆昕,梁蘭菊,韋德泉,李院平,李愛云,呂凱凱.高水平應用型和科研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改革[J].高教學刊,2019(17):141-143.
[3]王貝貝.論治安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4):136-137.
[4]孫慧,李玉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文學課程改革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09):77-7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考試專項課題:高考分數供需需求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XJK012JKB015)。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