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婷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是指完成了中等教育的基礎上,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是一種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活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來源比較復雜,它的生源來源于社會工作人員、未被普通高等教育學校錄取的學生、放棄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等。普通高等學校辦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向社會輸送科學研究人才及工程項目型人才。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是為社會輸送高等專業人才。這兩種高等教育辦學機構辦學的目的及輸出人才的重點是存在差異的,當前不能相互替代。隨著社會向前發展,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第一,社會發展的需求,當前我國的經濟正飛速的發展,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需要大量具有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經驗的高等專業人才。第二,人才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向前發展,人們發現如果知識結構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那么他們會被社會邊緣化。
基于高職院校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群體,他們的來源多種多樣,既有應往屆的高中畢業生,也有未成年的初中生。為此,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差異性極大的特點。高職院校學生的差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源性差異大;第二,學習起點差異性大;第三,學習心態差異大。當前社會存在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要求高;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要求從業人員既具備扎實的文化知識又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既具備職業能力又具備職業的意識。社會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是一種沉重的學習壓力,如果高職院校能夠通過教育來幫助學生解決壓力,則壓力會成為一種動力;反之,就成為阻礙學生成長的心理負擔。如何進行教育,則取決于高職院校輔助人員的教學水平。
基于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實需求。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面臨著“職業尷尬”。首先,輔導員工作定位不明,職責不清,工作強度大。如果職責不明,就會出現教育權責交叉,輔導員的教育工作不能定向化與專業化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做到面面俱到這當然是很難的,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分為職在編人員和人事代理制人員兩種。無論屬于哪一種,他們的工資水平都是普遍偏低的。而輔導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輔導員需要經常加班,但是部分高校卻未把輔導員的額外勞動納入津貼范疇,一味強調著輔導員要樂于奉獻,卻忽視了對于他們勞動分配的公平。輔導員在工作中由于受不同薪酬待遇的差距影響,以及實際政策不鼓勵,導致輔導員自我身份認同感比較差,輔導員隊伍流動性比較大。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狀需要職業化激勵機制,從而使輔導員隊伍得以穩定,并逐漸向專家化發展。
激勵,在管理學中是指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動態,通常與動機聯系在一起。在行為科學中,需要是人的動機,人們的行為目標由需要確定,而激勵則作用于人的內心活動。激勵機制是運用理性化的制度來反應激勵主客體間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某些組織管理者依據一定制度和文化來實現一定組織目標,主要是針對組織內部成員的需要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激發和鼓勵其行為持續發展的制度。如今,激勵機制也可以主要分為精神激勵、薪酬激勵、榮譽激勵以及工作激勵。
以角色定位為目標合理設置崗級。在前面,我們已然提出高職院校輔導員存在著定位不明、分工不明確的問題。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面前要完美的做好教育教學與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但在學生身后,他們卻不像專任教師可以有穩定的課程研究及教學,也沒有行政管理人員有著明確的職業分工??梢哉f,他們付出了別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但收獲的卻沒什么。在此基礎上,就需要對他們有一個處理的方法即合理設置崗級。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明確輔導員的定位,各司其職,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輔導員的工作強度。比如,高職院??梢詮母舅枷肷咸岣邔o導員的認識,明確他們在辦學和人才培養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可以對輔導員的工作目標及任務有更好的安排。
以激促強合理制定獎勵措施。獎勵是人類社會人文管理體系中與道德、法律、權利等等同的標志之一。在工作或生活中既有獎勵就也會存在懲罰,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對立面,是一個完整的命運共同體。獎勵可以帶來很大的人生提升,在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化激勵機制體系中,獎勵也是不可或缺的。輔導員承擔著培養新一代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重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學生的直接示例。所以輔導員更要在各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以免落人口實。在對輔導員的業績方面,我們也可以采用一些獎勵政策,在工作,生活中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一定優待。關于如果做好輔助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如何提高物質待需要,可以分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平均撥款制度,安排思想政治工作經費;二是建立專項教育基金,要求教育研究人員針對當前的教育情況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對策,使具體的問題能著手解決;三是建立崗位績效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對高職院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的發展。

以成長為導向關注實際需求。在輔導員成長過程中多關系精神層面,多關注實際需要。精神激勵的體制是指當輔導員作出了卓越的成效以后,高職院校要應用公開感謝‘發放榮譽證書、發放紀念品、將成績列入到學校歷史中的方法給予激勵,使輔導員認為自己做出的成績是被認可的,被能留在學校歷史中的。這種激勵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他們對于工作的熱愛,繼而能更好為學生服務。而物質的激勵,則可以能過優化崗位責任制度,發放物質獎勵、給予福利獎勵、予以進修獎勵、提供晉升獎勵等方式來實現。而最后一個層次,自我需求的實現,則需要把輔導員把自己的工作和實現自我價值聯系起來,讓輔導員在工作上得到自我的滿足,這一層次的引導,既需要通過高職院校建立校園文化來引導,還需要引導輔導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職院校需針對輔導員不同的個人特色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能夠讓他們獲得極大的滿足感,也就滿足他們對于自我實現的需求。
完善培訓體系,拓寬輔導員發展空間。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需要建立一套橫向的職業進修體系與縱向的職業規劃進修體系。建立職業進修體系,是為了讓自己的知識結構能夠滿足現代化的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縱向職業規劃體系是為了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只有具備這樣的體系,才能掌握應當掌握的能力和知識,才能更好地利用他們來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解決不同的各類學習理生活問題。高職院校要針對現代化教育的需求,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文化類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管理員課程,幫助輔導員完善橫向的知識結構??v向的職業生涯規劃,只能由輔導員的個人意員為主,由輔導員自己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高職院校可以給予輔導,卻不應予以方向性的干涉。高職院??蓱脿I造學習型校園文化、開設職業生涯輔導班、心理咨詢的方式為輔導員滲透職業規劃教育,幫助他們找到人生成長的方向。使輔導員能一邊完成職業工作,一邊結合發展的需求自發的完成職業進修。這種文化引導有利于輔導員隊伍自身建設,能不斷改善他們自身的不完美,發展自身優勢,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化更好地奠定基礎。
社會需要大量的高等職業人才,而這些人才,需要高等職業院校的輔導員來造就,輔導員是否能夠全心投入高等職業教育中、是否具備相應的教育理論水平、教育實踐能力是否可以與時俱進,決定了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要完成這一目標,科學教育者與思想教育者是實現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群體。想要建設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實踐行為工作,我們首先要建設一支品質良好,勤奮敬業的輔導員隊伍。在創新,創業的新時代,我們更要不斷加強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研究,不斷探索加強輔導員建設的規律,總結成功的經驗,尋找存在的問題并以一種科學的管理研究方法予以解決。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研究,不僅可以使高職院校輔導員更加職業化,使更多人正確認識到輔導員隊伍的重要性和職業化道德的必須性,同時也是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彭慶紅、張瑜.試論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的完善與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
[2]羅滌.試論高校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的建設[J],2007
[3]李婧.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2
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復原力培養路徑研究》,編號:2019SJB604
(作者單位: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