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杰
【摘要】目前我國醫養結合體系建設存在制度碎片化、服務組織體系運轉尚未規范銜接、養老機構醫保報銷未落實等問題。對此,建議完善法律法規,推進醫療養老聯合體建設,利用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構建完善的醫養結合配套機制。
【關鍵詞】老年人 醫養結合 養老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高齡、失能、失智、病殘、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加,老年人照顧、陪護、養老和醫療多種需求凸顯,亟待解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從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發,通過將養老和醫療資源有機結合、服務功能綜合利用,為老年人提供持續性、專業化的醫養照護服務,實現了“醫”“養”的有效銜接,為各類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綜合性、一體化的醫養服務。構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實現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可有效解決因老齡化衍生的養老及醫療難題。
制度碎片化、服務組織體系運轉尚未規范銜接。目前,構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缺乏制度化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現有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缺乏統一運作管理辦法,民政、老齡、衛生、財政等各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協調配合,尚未真正形成協作機制。特別是在失能、殘疾、臥床老年人需要緊急服務時不能做到及時、高效救助,工作效率較低。
在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中,出現民政部門主管養老服務、衛生部門管理醫療服務、社保部門負責醫療保險的多部門管理現象。民政部門主管養老服務,一般需要與衛生部門負責的醫療服務、社保部門負責的醫療保險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的醫療服務相對較弱,不能滿足養老服務機構中老年人醫療的實際需要。衛生部門的社區衛生服務很難融入養老服務,這不利于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的協調運作。
養老機構醫保報銷未落實。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老年人醫藥費報銷問題是老年人及家屬非常關心的大事。但目前存在醫保報銷政策及收費、報銷標準不明晰、一些政策銜接不到位等問題,導致醫療機構對開展“醫養融合”服務存在一定畏難和觀望心理,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機構數量較少。
第一,建立以養為主、以醫為輔、以醫補養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醫養結合關鍵是“合”,應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的有效銜接。整合現有醫療和養老資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的“養、醫、住、護、康”五位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的構建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和配合,也離不開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支持,需要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策支持、統一規劃、規范市場、鼓勵投入等,各地政府落實優惠扶持政策,應將醫養結合工作納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總部署,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協同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應以公益性為主,突出政府對困難老年群體的兜底作用,同時體現醫養結合養老的商業性,兼顧差異性養老,滿足不同收入群體的需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確定試點城市,建立醫養結合示范項目點,政府相關部門幫助解決試點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試點地區經驗,逐步推廣。堅持試點先行、示范帶動、逐步推進、整體發展的原則,為醫養結合工作的全面推開奠定基礎。
第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解決制度缺失、標準缺失、滯后以及交叉重復等問題,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制度化、標準化,加強統籌指導,建議制定“推進醫療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方案”“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等法律法規,明確醫養結合醫療服務模式構建的標準化內容,規范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行為,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構建養老服務標準的總體框架,為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構建提供重要指引。
第三,構建完善的醫養結合配套機制。一是建立老年人醫養聯動機制。享受醫養結合養老的老年人如果身體欠佳處于疾病治療期、重病期,啟動服務信息庫,及時送往醫療機構接受專業治療,進入“住院狀態”;如處于康復期,可轉為“康復狀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床位作為老年人的康復病床資源,統一調配,為老年病人回歸家庭、社區前的恢復期提供護理康復服務;病情穩定期回歸原“頤養狀態”,轉入養老機構。住院、康復、頤養三個時期的服務主體建立聯動機制,有序配合,實現三個時期無縫對接。二是建立家庭醫師簽約制度。各地可通過網絡,依托基層醫療機構,鼓勵居家的老年人、老年日間照料所及社區托養機構的老年人與家庭醫生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持續個性護理、上門體檢診斷、健康咨詢、家庭病床等,為所轄區域老年人進行基層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及健康檔案管理等基礎服務與醫療服務。
第四,完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保障措施。各地政府要積極支持醫養結合試點項目,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大醫養結合的經費投入。通過政府撥款,為致力于從事養老服務的各類養老組織、機構提供扶持和幫助,使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態勢。加強醫養結合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建議政府部門協調人社、衛生、民政等部門,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納入社會服務體系規劃。
第五,加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應注重培養醫養結合類型的專業護理人員,通過定向培養、合作培養和針對性培養等多種渠道制定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的培養計劃,保障醫養結合發展的人才需要。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由衛生部門統一管理,建立醫養結合人才隊伍的輪訓制度,推進養老護理、醫療人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強化專業技能培訓,將康復、護理及老年醫學人員作為緊缺人才納入培訓規劃。建議對養老護理人員實施“學歷教育+資格考試”培養方式,開設醫學基礎、護理學、心理學、老年醫學等理論及實踐課程。針對我國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應派送學員至專業醫療機構接受持續實踐培訓。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醫養護理”專業,加快培養既具備醫療衛生知識和老年人護理知識,又掌握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
第六,強化醫養結合信息服務,完善醫療費用及時報銷結算制度。建立老年人口信息庫、電子檔案、病歷等,搭建社區人口健康信息平臺與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醫養結合服務提供信息支持。醫療機構可為養老機構提供遠程門診、會診、遠程病例討論等遠程醫療服務。對醫養結合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應該優先納入醫保定點范圍。醫保單位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部門、護理醫院、康復醫院入住的老年人發生的醫療費,按規定及時報銷結算。完善老年人簽約服務、家庭醫生及家庭病床等配套醫保政策,將社區衛生所、鄉鎮衛生院的醫養結合床位費、家庭病床費以及為老年人上門服務的醫療費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醫養結合機構工作的督導檢查,建立醫養結合主要指標的考核評估體系,對落實醫養結合情況、服務覆蓋面、醫養對接、護理質量、客戶滿意度及資金使用等進行考核評估,納入評估、責任制年度考核中。
(作者為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副教授、碩導)
【注: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聯重點研究項目“山西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SSKLZDKT201713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鄧大松、李玉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制度理性、供需困境與模式創新》,《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②張婷婷:《城市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發展研究——以鄭州市為例》,《河南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