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瑞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08-02
摘 要 目前,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漸增多,這也就給服務職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將對工會做好服務職工工作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詳細探究創新工會服務職工工作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 工會 服務 職工隊伍
進入新時代后,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服務職工工作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只有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思考和研究,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此,必須了解工會做好該工作的意義,并通過相關措施的實施,提高工作質量與水平,從而促進工會健康發展。
一、工會做好服務職工工作的重要性
對工會而言,做好服務職工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在職工群眾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并為其根本利益提供有力保障,引導職工堅定遵循黨的政策方針,從而促進黨群眾基礎與執政基礎的擴大。結合實際情況可知,工會做好服務職工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由黨的目標、宗旨決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無論在哪一個歷史時期,盡可能發展并實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都是黨的主要目標,而工會工作則在黨群眾工作的開展中據著重要地位,其宗旨、目標和黨的宗旨、目標相符。這也就表明,在實際工會工作過程中,盡可能將更佳服務提供給職工群眾就是工會的主要目的。其次,由工會性質、作用決定。工會是由職工主動構成的一個群眾組織,在黨和職工群眾中發揮著紐帶作用,而對職工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則屬于其基本職責。最后,做好基層工會工作的重要經驗。近些年來,工會在各方面都獲得了一定成就,而始終為職工服務則是工會獲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工會必須及時了解職工實際呼聲,加強對其滿意度的重視,并有效解決直接利益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職工歸屬感與信賴程度,從而使工會真正成為職工之家。
二、創新工會服務職工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服務體系
工會在對服務職工工作進行創新時,必須先建立起健全的服務體系,以此為后續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一,拓展幫扶功能。工會應該打造樞紐型的平臺功能,并加強和各種服務職工社會組織的聯系,積極引進社會力量與外部資源,以此來促進幫扶服務更好展開。同時,還應該對服務中心的社會化功能進行合理建設,全面分析職工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并將其和社會資源、制度保障以及政策幫扶等服務有效聯系在一起,實現功能多樣化,從而促進職工互動性、個性化以及精細化生活的實現。
第二,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工會需要將自身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主動和各方面對接,如職工群眾、基層企業、社會組織以及政府部門等,有效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制度保障與資源統籌的實現,并將相應保障服務與維權幫扶等項目真正落到實處,對職工生活條件進行進一步改善。
第三,對服務機制進行創新。工會應該將職工關注的需求熱點放在首位,促進一體化建設的實現,并加強對戶外服務站點建設的重視,建立健全清單制度,將各種平臺的載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如職工服務中心等。同時,還應該通過對先進技術的運用,促進普惠性服務的實現。另外,工會還需要尊重職工的主體地位,并在這一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滿意度評價制度,保證工作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以此來為全天候、全方位服務職工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第四,進一步推進財務改革。在這一方面,工會應該做好以下工作:積極開展差異化管理,保證工會經費運用的合理性、透明性,并依照相應比例設定專項資金,從而有效幫助困難職工;提高幫扶資金管理的有序性、規范性,并盡可能對經費的支出結構進行優化,促進資金效能的提升;適當購買涉及到困難職工的服務項目,加大基層一線經費傾斜力度,為重點項目順利開展與職工群眾獲得更佳服務提供保障。
(二)創新服務工作機制
為了將更好服務提供給職工群眾,工會必須了解職工實際想法與需求,這也就意味著,工會需要建立完善服務工作機制,將職工群眾的直接、現實需求明確反映出來。首先,創建健全服務職工工作制度,并建立多樣化工作制度,如隨班作業、基層聯系點、走訪接待以及結對幫扶等,以此來加強職工群眾和工會干部之間的聯系。同時,對職工的需求表達機制進行完善,保證職工代表大會與干部接訪等制度的規范性與合理性,全面了解職工實際需求,盡可能滿足其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職工將自身意愿與需求表達出來時,工會干部需要做到周到、熱情,并通過和相關部門的交流、探討,及時解決熱點問題。
其次,加強對先進技術的運用,促進網絡化工作機制的形成,做好線上線下工作,將便捷化、優質化服務提供給職工,并建立起惠普服務體系。這也就意味著,工會應該嚴格遵循相關規范要求,如前臺受理、一站服務等,使職工服務中心向著規范化、網絡化、標準化以及實名化的方向發展,打造惠普服務新體系,從原本的關注困難職工、幫扶困難勞模等服務轉變成服務全體職工。同時,工會還需要創新維權服務工作,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促進黨委領導、工會、政府以及企業等多方向發力服務模式的形成,以此來對工會的服務效能進行拓展,將工會在新時代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最后,工會還應該在充分考慮職工滿意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工作評價機制,并把職工的評價結果和工會干部考核、服務項目設立以及工會考核等聯系在一起,讓職工群眾真正掌握評價權。這樣,憑借這種工會服務,可以有效增強職工的安全感、幸福感,并充分發揮出工會組織的引領作用。
(三)豐富服務職工載體
要想進一步展開服務職工工作,工會還應該將職工需求放在核心地位,并舉辦多樣化的聚民心活動,讓全體職工都可以享受到單位發展成果,增強其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從而為全面發展社會經濟奠定良好基礎。一方面,工會應該展開歸屬感增強活動。例如,工會可以幫助職工解決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其更好參與到自身工作中。同時,工會應該給予職工展示的舞臺,定期舉辦技術創新、技能比武等活動,將職工職業生涯發展和單位長遠發展有效結合,調動其創造性,以此來增強職工進取心與歸屬感,并促進工會服務工作更好發展。
另一方面,工會應該通過職工之家、實體化建設等相關活動,提高職工的幸福感。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職工隊伍在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如年齡結構、利益需求以及知識結構等,并展示出了新特點。要想更好服務職工,工會應該加強對其的關注,并在充分考慮職工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對職工之家進行合理建設,將該活動作用盡可能發揮出來,為更好服務群眾、引導職工奠定良好基礎。通過這一活動,工會可以對職工工作與生活環境進行有效改善,并利用多樣化文體活動,緩解職工壓力,從而使其更好投入到相應工作中。
三、某市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建設和工作實踐
某市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體系,其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立足于實體,建設組織網絡體系,提高服務陣地的規范程度
建設服務陣地是促進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同時起到了補充職工服務體系短板、增加服務工作活力的作用,是工會服務于職工的主要載體。經過該市工會組織的大力發展,職工服務陣地的建設逐漸完善,具備了困難幫扶、體育健身、素質培訓和宣傳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內部基礎設施齊全,且擁有良好的規范和行為標準,成為了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令職工滿意的服務工作陣地,并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實際情況相符的運行管理機制,并在陣地資源拓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重點建設實體站點,注重基層資源的建設。該市工會組織,在各個社區和產業園內均建立了職工服務中心,并按照規模構建了完善的職工服務體系。同時積極響應上級要求,將職工服務站的范圍延伸至基層,建設了大量的基層職工服務站,并堅決貫徹減上補下的原則,為基層職工提供優質的服務。
建設輻射型網絡,加強對工會資源的利用。該市工會以市級職工服務中心為主軸,與社區、產業園等基層服務中心相連接,使職工服務工作覆蓋到全市的各個角落,最終實現了對工會資源的充分利用。
(二)放眼于未來,推動智慧服務平臺的建設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該市工會組織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對服務工作方式和工會管理模式加以創新和完善。第一,工會建立了職工服務熱線,且保持全天候的開放,職工可以隨時隨地向工會反映自身的訴求,工會組織會在第一時間內予以反饋。第二,工會建設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品牌,職工可以在這些新媒體平臺中留言尋求工會的幫助,從而使工會服務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時代下服務職工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正確認識服務職工工作,并通過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工作體制以及積極開展相關活動等措施,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增強職工的凝聚力與歸屬感,盡可能滿足職工美好生活需求,從而促進工會在新時代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舜.新常態下做好職工幫扶救助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7(3):106-108.
[2]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課題組,肖朋添,羅曉霞.新時代做好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的路徑選擇及思考——基于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的個案研究[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74(1):56-59.
[3]殷崇莉,陳美琴,楊敏,等.上海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9(04):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