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琪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40-02
摘 要 民營經濟既是臺州走向全國的金名片,也是城市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更是縣域政-企關系改革的重要場域。我市不斷調整、改革政-企關系以促發展,但改革是否直指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弱點?改革成果是否形成了地區經驗?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建設情況如何?未來臺州民營經濟政-企關系將如何發展?
關鍵詞 民營經濟 政-企關系改革 經驗與思考
本課題組進行了專題調研,實地走訪了椒江、天臺等地區和民營企業,并結合全市面上基本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民營經濟既是臺州走向全國的金名片,也是城市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更是縣域政-企關系改革的重要場域。我市不斷調整、改革政-企關系以促發展,但改革是否直指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弱點?改革成果是否形成了地區經驗?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建設情況如何?未來臺州民營經濟政-企關系將如何發展?為此,本課題組進行了專題調研,實地走訪了椒江、天臺等地區和民營企業,并結合全市面上基本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穩:政-企關系健康發展取得了五個明顯變化
今年以來,臺州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臺州市2019年“狠抓產業項目 大抓實體經濟”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召開“兩抓”動員大會,正式啟動“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創建,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此過程中,臺州以“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為核心,不斷調整、改革政-企關系,在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弱點問題上精準出擊,取得了政-企關系既“親”又“清”的五個明顯變化:
一是改革紅利釋放更加充分。臺州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媽媽式”服務,在近幾年擴大就業、壯大新動能、經濟穩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通過推動全市具有行政審批權的39個部門集中進駐中心,把行政服務中心打造成為行政審批權力集中的“高地”、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基地”,實現一站服務“事盡成”;實行“五步工作法”固化流程,通過標準化流程再造把復雜審批變簡單,減前置、減環節、減時間,實現一次辦結“立可等”;借助大數據信息,推行“一證通辦”,實現證照數據的跨部門跨行業互認共享,建成全域推廣的“一證通辦”系統,實現一庫共享“隨取用”;推出“受辦分離”“無差別受理”“零證明”改革,打破部門“受辦一體”的傳統運行機制,實現全科受理、全科通辦打造窗口和后臺工作人員“多面手”;梳理事項1441項,情形達1萬多種,要點達35萬多個,推進政務辦事標準化便捷化,實現全覆蓋業務清單梳理實現服務事項“最小顆粒度”。
二是小微金融服務更加精準。臺州是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目前形成了‘三低一高一好一可,即重心低、門檻低、成本低,效率高、風控好、可復制的“臺州模式”,這是臺州市政府引導下暢通民營經濟、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舉措。通過建立融資“三張名單”,精準施策,使處于傳導末端的小微企業也能感受到融資環境的變化。
三是制度環境建設更加優化。為破解金融機構“晴天送傘”、“雨天收傘”問題,臺州市政府一方面注重政府邏輯、市場邏輯與社會邏輯的協同作用,另一方面也注重通過保持制度融慣性增強制度性優勢。通過制定實施企業開辦、施工許可、用水用電用氣、信貸、納稅和跨境貿易的便利化提升行動以及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建立“五個一百”服務企業活動工作機制中的百名行長服務民營企業長效機制、金融單位紓困幫扶百家大型優質民營企業機制以及民營企業產業鏈幫扶工作機制,為民營企業解決難題;通過出臺《浙江省臺州市金融安全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設置風險防范處置工作預案,建立涉貸企業定期監測制度和出險企業協調幫扶機制,全流程防控“兩鏈”風險,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區。
四是縣域營商環境更加健康。對營商環境的考察包括其地理環境、資源稟賦、政商關系、制度建設、政務服務以及廉政透明等相關指數。根據2018年中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榜,溫嶺市上榜且排名24。今年以來,臺州從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到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進一步擴大開放,再到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不斷出臺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頂層設計:從《關于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到《關于推進清廉臺州建設的決定》,再到《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若干意見(試行)》,臺州縣域營商環境提升改造成效明顯。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臺州市政務環境滿意度為89.09%,投資環境滿意度為75.12%,發展環境滿意度為80.46%.臺州不斷致力于建設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打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創建更加高質量的發展。
五是針對減稅降費更加高效。一方面,稅務部門積極幫助企業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將退稅時間縮短到平均3.5個工作日,辦理出口退(免)稅194.47億元,增長11.61%。在今年的“落實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兩抓年工作”稅企座談會上,臺州市稅務部門與全市22家企業家代表進行了交流和溝通。根據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全市辦理減免稅費132.86億元,增長10.52%,另有納稅申報時直接減免30多億元。2019年1-6月全市共減免稅122.66億元,同比增長29.95%。出口退(免)稅達137.93億元,同比增長14.91%;另一方面,財政部門也以“全、零、聚”確保減稅降費落地生效。其中,解決涉企各類問題的服務活動自3月份開展以來,共收集社保、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問題100多個。
二、變:政-企關系健康發展中的四個轉變
一是政府角色理念的轉變。一方面,隨著政-企關系的演變,政府角色發生顯著變化:從“求政府辦事”,到“少找政府也能辦事”,再到“政府不請自來”,政府從“權力的壟斷者”轉變為“市場經濟的守夜人”,將權力還給市場,成為現代市場經濟要素市場的守護者;另一方面,政府競爭理念發生深刻轉變。從拼投資、拼優惠政策到拼服務、拼營商環境,政府在追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轉變理念,抓企業留駐,積極落實《關于促進本地優質企業留駐臺州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地區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人才、資金和技術的競爭。
二是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在“親”、“清”政商關系的構建過程中,民營企業將更少的時間和經費花費在“關系”維護上,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注入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中。76.5%的受訪企業家表示最近三年R&D費用在增長,并更專注于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掌握行業主導權和開拓多元市場。這種理念轉變的動力來自于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來自于不斷開拓創新的新平臺,來自于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來自于對企業家的尊重,來自于爭創一流的抱負;另一方面,在經歷了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后,受訪企業家有了一個深刻共識:在大環境和金融服務的改善中,企業家必須保持理性,忌盲目擴張、過度負債,宜聚焦專業、專注本業。
三是企業家培養模式的轉變。臺州在過去專注于推進產業升級,忽視了對民營企業家及其“二代”的培養,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企業家隊伍“素質偏低、青黃不接”的現象。在政-企關系的發展中,臺州提出民營企業家是再創民營經濟新輝煌的主力軍,是“自己人”。針對企業家群體,臺州為其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建立民企參與決策機制和服務民企長效機制,并根據民企代際傳承和發展轉型的實際需求,辦好各類主題班;針對新生代企業家,實施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引導新生代企業家既接好政治傳承班,又接好事業傳承班,將臺州的“企業家精神”薪火相傳。
四是借法之勢固營商之本的轉變。通過制定出臺《臺州市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和《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若干意見(試行)》,用法律的形式將政-企之間權責清晰的關系界線確定下來;通過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公平競爭;通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公權力運行法治化,消除權力監督的真空地帶,壓縮權力行使的自由裁量權,構建清廉的政治生態。
三、謀:民營經濟政-企關系的未來設想
一是創建縣域營商環境監測評價體系。一個缺乏評價和考核體系的政策,很難真正落地,且難以為繼。在認識到政-企關系和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后,如何建立科學、客觀和公正的政-企關系評價體系成為改善營商環境的當務之急。在2018年中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榜上,溫嶺排名雖前但僅為臺州唯一。因此,創建政-企關系健康指數評價體系,將指標細分層細化,加入法與金融的協同路徑相互機制研究,將法治量化與營商環境指標相結合,不斷完善指標,通過指標對投融資環境的改善提出意見和建議,應是未來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方向。
二是通過“立改廢釋”推動縱深改革。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自2003年首次發行以來,在10個商業監管領域內已經觸發了3500余項改革。2018年,中國實施的改革數量居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在全球排名中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改革促進營商環境的優化,但改革的縱深發展及其成果的鞏固必須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來完成。良性法律+良性執法=良好的經濟績效。在不傷害其他法益價值的前提下,啟用法律簡易修訂程序,保持法律的市場適應性,以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這是“更好的制度,更好的生活”的題中之義。
三是提高配置效率實現金融服務實體。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也折射出現有金融體系與經濟結構調整不匹配的問題,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通過聯合授信機制和其他政策工具,把資源從過度授信的企業、低效無效的領域當中擠壓出來,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讓稀缺的金融資源發揮最大效能,精準流向實體經濟最有效率的領域,以此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
四是持續深化公平信用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信用聯合獎懲力度,優化企業信用環境。鼓勵市場主體自由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和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快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方式。
五是堅持市場化改革不動搖。堅持市場化改革主要集中在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改革兩個方面。在產權制度改革中一方面要完成企業自身的改革,建立起現代化企業制度;另一方面要注重保護產權制度,完善平等保護的法律體系,平等進入、平等獲得生產要素、平等銷售產品和服務;在要素市場化改革中要通過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和全面實行企業投資承諾制三個有力抓手,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六是堅持政-企關系改革辯證法。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政-企關系的建立和維護,既要嚴格遵循法不朔及既往、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原則,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民營企業歷史上曾存在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也要對民營企業的侵權行為依法嚴懲,取信于民營企業。
【成果來源: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成果,課題編號:19SL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