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瓊瑤
[摘 ? ? ? ? ? 要] ?目標管理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增強管理工作質量的優秀方法,該工作模式將成果預期提前,更明確地分配工作責任、效能。用于學生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組織方式的層次明確性,使各層次工作都能夠獲得顯著目標與動力支持。基于目標管理理論和高職學生工作特點,分析目標管理對高職學生工作的強化邏輯,說明其效能動力生成機制,并對相應機制的構建與利用方式加以說明,以期能夠為高職學校學生的工作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 ? ?鍵 ? 詞] ?高職;學生工作;目標管理;效能動力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048-02
一、目標管理的理論內涵
目標管理是由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在20世紀5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該理念認為理想的管理模式應該能夠實現從上至下的層層責任分解,使工作組織中所有成員都能明確工作責任與目標,由此可增強組織工作的凝聚力、協作精密度。同時,目標管理模式下的組織管理會出現顯著的權限下放、自我約束特征,更強調基層工作人員的自我責任認可與履行能力。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目標管理更重視組織與工作管理的民族性,同時強化了目標的分解與執行能力,最終實現各個崗位上的權、責、利高度均衡,實現對總體目標的有效保障。
二、目標管理強化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邏輯
(一)目標管理要素與學生工作要素相匹配
目標管理常見的類型有業績與過程主導型、組織與崗位目標的主導型、成果與方針主導型。從學生工作的特點來看,工作本身的服務功能價值優先級最高,工作隊伍的績效與隊伍內部利益相關性略低,組織目標與學生管理和服務高度重合。由此來看,學生工作中的目標管理更適合采用成果和方針主導型,這種目標管理更有助于將學生工作責任拆解為學校方面的管理與服務責任、學生方面的自我管理與配合責任,成果與方針主導下的學生工作更有助于調動學生工作各類參與主體(學校各部門、崗位)以及被動參與主體(學生)的目標協同,進而強化學生的工作質量。因此,可以認為目標管理對高校學生工作的適應性較高。
(二)目標管理與學生工作路徑高度相似
一般目標管理主要會應用在企業管理當中,其更強調對企業內部所有成員積極性、功能能力的有效挖掘,因此對價值生成服務的要求更高。而在一般非經濟型組織中(如政府行政單位等)的經濟屬性較弱,在目標管理的責、權、利均衡方面容易出現“利益要素”相對弱化、均衡關系達成困難的問題。但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服務具備半公共商品的屬性,因此學生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經濟屬性,這為各崗位責、權、利均衡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本身內容復雜多樣,參與學生管理和服務等工作的主體類型多樣(如院黨委、院團委、學生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就業創業部門、后勤服務部門等),不同主體參與學生工作的目標不完全相同,但最終都應納入院校學生工作的總體目標中,在這種情況下,院校學生工作也將需要分解細化、執行監督、主體責任明確等基本條件,這類條件與目標管理的特征十分相似,因此也可以認為高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適合采用目標管理來強化其效能。
(三)目標管理對高職學生特征的吻合特性
高校學生工作不同于一般企業的管理工作,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對象有兩類,一是校方工作人員,二是學生,后者是其他組織工作管理中很少出現的類型,而目標管理對學生這類特殊對象的管理有較高的適應性。從高職學生的特點來看,目標管理對其的適用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目標管理是以成果為導向的,為實現成果目標需要調動所有的關聯要素并構建高度協同化的工作組織結構,學生工作中學生不僅是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也是自我管理的參與者以及其他學生工作的配合者,因此學生也會參與學生工作中來。但在傳統學校工作管理中很難向學生分配責任,而給予目標管理思想則能夠實現對學生責任的分配,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工作參與主體類型的完善度。(2)目標管理強調人性化和公平性的參與條件,高職學校學生普遍在性格上(較之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性格異質化水平更高,管理難度也相對較大,如果不了解學生需求,不征求學生對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意見,學生很容易抗拒管理。而在目標管理模式下學生也能獲得有效的參與空間,可以更好地表達需求、發表意見甚至參與學生工作方案的設計規劃,這種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工作的開展條件,增強工作質量。(3)目標管理是一種可實時調整的靈活管理機制,目標、責任的拆解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高職院校不同學院、專業間學生的特點差異較大,目標管理模式下的學生工作更容易進行靈活調整以適應學生的群體特點,進而保障工作效果。
三、目標管理強化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效能動力
(一)增強學生工作者激勵效能
目標管理模式下工作組織的成員管理將會構建更公平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為工作者提供明確的工作目標,從工作動力生成的角度來看,這兩類功能都能夠強化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動力。
首先,在公平的工作環境下,組織內部工作人員能夠更全面地發揮個人能力、表達個人見解、感知個人價值實現的有效反饋。組織激勵理論認為良好的組織制度、團隊環境是增強組織成員環境感知的必要條件,其本質在于有效滿足人的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分別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從下至上的第二層、第四層和第五層需求),即成員在組織工作中感受到團隊協作的高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其對工作穩定性的安全感受,公平的目標制定與規劃制度讓組織成員獲得足夠尊重,在目標規劃、分解中組織成員可以提出個人意見和見解,這也滿足了工作人員的自我需求,多類需求被滿足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工作者的實際工作動力。
其次,在目標管理模式下,組織內部工作人員被分配了明確的責任,擁有了足夠開展自身工作的有效責任,并受外部的有效監督。自我認知中的目標明確可以增強學生工作者對學生工作的內生動力,在明確工作目標的情況下,只要其具備工作路徑規劃、工作方法理論積累及實踐經驗,就很少會遭遇到工作障礙,由此獲得高度的工作能力自信并提升學生工作的質量。外部分配的權力及責任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利益(物質或精神利益,學生工作者所獲得的多為后者),此類利益可以對學生工作者形成直接激勵。外部約束作為負激勵的主要形式,本身也能夠激勵學生工作者更好地落實自身職責,因此也對工作質量提升有一定的幫助。
(二)增強學生工作整合與再分類效能
一般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相對分散,院校不同職能部門、崗位在學生工作中的職責大多不同,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部門的工作壓力,但也削弱了學生工作總體指揮、協調運行的條件。而目標管理強調對工作組織內部各細節目標的聚合(通過上層目標的層層拆解實現),因此可以破解傳統工作模式下各部門、崗位在學生工作中協同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具體到實踐中看,高職院校在基于目標管理思想重新設計學生工作體系、方法后,學校需要建立一個專門負責學生工作的規劃和管理部門,負責向學校不同部門、崗位重新分配工作責任,在責任再分配過程中所有責任部門、責任人都能參與其中,從而表達工作需求、合作需求。在多方需求完整收集和處理的情況下,各工作部門和崗位之間的協同條件可以提前構建,協同障礙可以提前破除,這更有利于學生工作體系內部的統一,從而全面增強學生工作的團隊集聚效應。
(三)注入學生工作科學化發展動力
目標管理是目前組織管理領域較為成熟的理論,其在理論體系、實踐方法體系方面都十分完善,可以為組織管理、工作制度和方法設計等提供完善的指導與參考。從這個角度來看,給予目標管理思想的學生工作管理會更具科學性,進而實現更理想的工作管理效果。
具體到院校學生工作管理的實踐層面來看,目標管理是一種基于行為理論的科學管理思想,重視對各方動力的有效調動。而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存在兩類需要外部動力激勵的內容:(1)學生工作者需要激勵,前文中分析總結了學生工作者的激勵需求及激勵方法,而相應激勵的理論依據為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該理論也是目標管理所依托的一類行為理論;(2)學生工作者也是學生工作的參與者,通過科學的意識、行為激勵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效果,改善學生對院校學生工作團隊的配合與支持條件。可以說目標管理為院校學生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支持,降低了院校自主研究、創新學生工作的壓力,可以直接采用目標管理的組織與工作過程管理模式、框架,一方面提升學生工作的規劃效率,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工作長期發展的方向正確性。
(四)輔助學生思政工作質量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正向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的正向性,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生活行為、意識形態認知發展的積極性。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來說性格多樣化程度更高,其中存在負面心理、不良行為習慣、錯誤意識形態傾向的學生比例更高,因此也更容易出現管理問題,所以也更需要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導。
目標管理恰恰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思政教育質量的工作過程管理方法,在目標管理模式下,院校首先需要根據高職學校的學生特點挑選更符合院校學生思政工作需求的黨政工作人員、輔導員等,由此提升思政工作實施主體的能力和素質水平,保證思政工作執行者質量;其次,院校管理工作中會對思政工作者施加壓力,促使其自主發展和完善自身素質、思政教育專業能力,前者可以在學生中形成更強的示范作用,后者可以進一步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最后,院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根據被分配的目標對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進行遠期目標規劃,能夠進一步促進工作方法、過程、成效的持續改進,進而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
綜合本文研究來看,目標管理方法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需求的滿足和支持程度較高,可以為學生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應用目標管理思想和方法能夠為院校學生工作注入充足的動力。對此,本文也分別從學生工作者激勵、學生工作目標整合與再分類、學生工作科學化發展、學生工作中核心思政工作質量發展的層面闡述了目標管理在相應方向上的效能動力生成方式,希望能為目標管理在高職院校相應學生工作發展領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明月.淺談目標管理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18(2):397.
[2]李嘉超,儲祖旺.高校學生工作團隊領導力建設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288(6):127-131.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