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偉 郭天惠 桂靛藍
[摘 ? ? ? ? ? 要] ?為了解目前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對西南三省五所職業院校的學生與老師從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概況、人才培養模式評價、路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國際化設施投入這四個維度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主要存在:院校自身對國際交流人才培養觀念的重視程度不夠,培養目標定位不準,人才培養制度和課程內容設置不完善,課程的安排不太合理,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不高,具有國際標準的實訓室、教材、課程資源建設不足等問題,需在今后的人才培養中進行優化調整。
[關 ? ?鍵 ? 詞] ?“一帶一路”;路橋專業;國際交流;培養模式;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074-02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對外交流。“一帶一路”的建設離不開交通,而交通的建設離不開工程技術人才,這為職業院校路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對本國的學生,還應擴大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交流學習的學生,以期培養既懂專業知識,又了解中國文化的專業復合型知華、友華人才,真正實現民心相通[1-2]。
為更好地對來華的國際交流學生進行培養,筆者對西南三省五所學科類型不同但都在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方面有較多實踐經驗的院校隨機選擇了500多名學生與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概況、人才培養模式評價、路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國際化設施投入這四個維度進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找出國際交流學生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反饋調節[3]。
一、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概況
了解國際交流學生來中國想要學習的知識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對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讓國際交流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成為知華、友華的交通建設人才,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也是開展國際交流的意義所在。
在被問到“是否了解中國文化”時,10.4%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72.7%的學生表示基本了解,16.9%的學生表示不了解。這說明經過多年的對外交流,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越來越多的國外學生愿意了解中國,但還需加強。
在被問到是否了解“一帶一路”倡議時,7.8%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63.6%的學生表示基本了解,此外還有28.6%的學生表示不了解。這說明“一帶一路”倡議宣傳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一帶一路”的施行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并將為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撐。
在被問到“來中國最想學習的知識”時,11.7%的學生表示希望了解中國文化,29.9%的學生表示希望學習專業知識,40.3%的學生表示想學習中文,其余18.1%的學生表示想學習其他知識。由此可見,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愿意了解中國,因此,職業院校應以此為契機,加快自身發展,加強國際交流,為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實現民間交流、民心互通貢獻力量。
在被問到“在學習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時,29.9%的學生表示是專業知識的掌握,22.1%的學生表示是中文水平,38.9%的學生表示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其余9.1%的學生表示是其他困難。由此可見,為使國際交流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職業院校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應根據國際交流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加強薄弱環節的教學。
二、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評價
對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院校自身對國際交流人才培養觀念的重視程度;(2)學生對路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3)學生對培養過程的評價[3]。這三個方面反映了高職院校從頂層設計到教學實施中各個環節的情況。
在被問到“學校在培養觀念上是否重視對國際交流人才的培養”時,9.1%的學生認為學校比較忽視,49.4%的學生認為學校重視程度一般,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認為學校較為重視或非常重視。由此可見,目前高職院校主要側重于對本國人才的培養,而對國際交流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僅限于完成國家規定的相應指標。
在被問到“對學校路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滿意”時,23.4%的學生表示滿意,62.3%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還有14.3%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在被問到“對學校路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是否滿意”時,23.4%的學生表示滿意,66.2%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10.4%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在被問到“對學校路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否滿意”時,25.9%的學生表示滿意,62.3%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11.8%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質量還是比較滿意的,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滿意。
對高職院校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從五個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學生對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的整體狀況、培養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培養評價這三個方面的滿意度較高,但對培養目標和培養過程規范性的滿意度較低。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整體運行較好,但在培養目標的設定和規范培養過程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對高職院校路橋專業國際交流人才培養過程從七個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學生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這三個方面滿意度較高,但對課程內容、教學手段,尤其是師資隊伍等的滿意度較低。因此,在對國際交流人才的培養上要加強課程內容和師資隊伍建設,豐富教學手段。
三、路橋專業課程建設
在被問到“學校在推行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時,58.4%的學生認為專業更新慢,不能及時跟上國際動態變化,另外有16.9%的學生認為專業國際化特色不突出。這表明,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專業設置還難以和國際接軌,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目前院校教師對國際動態和國際化知識的掌握不足。
在被問到“學校在路橋專業課程體系上面臨的最大障礙”時,25.9%的學生認為目前課程內容陳舊,41.6%的學生認為課程結構單一。這表明,原有課程內容難以適應國際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課程結構,不僅要重視理論課的學習,還應加強實踐操作課程的訓練。
在被問到“所在學校全英文或雙語授課課程的比例”時,將近46.8%的學生反映全英文或雙語授課的課程數不到總課程數的15%。由此可見,目前高職院校在進行國際交流人才培養中語言已成為影響交流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更多的雙語教師。
四、國際化設施投入
在國際化設施投入上,問卷共設置了2個問題。在被問到“所在院校在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教學條件上具備哪些條件”時,24.7%的學生認為具備國際化師資,僅有10.4%的學生認為具有國際化教材,另外16.9%的學生認為學校擁有國際化實驗室或實訓。由此可以看出,編制國際化教材,加強國際化師資培養和實驗、實訓室建設,在國際交流人才培養中顯得尤為重要[4-5]。
在被問到“所在院校根據自身專業設置投入專項資金建設相應的國際化實訓室或實訓基地”時,15.6%的學生表示自己所在院校已建成相應實訓場所,18.2%的學生表示正在設置,還有46.8%的學生表示計劃設置。由此可見,目前只有部分院校對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硬件上的投入已實際開展,大多數還在規劃之中,為更好地搭建培養平臺,必須加快步伐。
通過對西南三省五所院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吸引了許多國外學生來華交流學習,為各國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作出了重大貢獻。調查中發現,來華學生大多熱愛中國文化,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一定的了解,但語言是重要的交流障礙,需在今后的培養中加強中文學習。另外,由于高職院校國際交流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時間較短,在培養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院校自身對國際交流人才培養觀念的重視程度不夠、培養目標定位不準、人才培養制度和課程內容設置不完善、課程安排不合理、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不高,具有國際標準的實訓室、教材、課程資源建設不足等,這需要在今后的人才培養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國際交流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谷平,闞閱.“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支撐與教育路徑[J].教育研究,2015(10):4-9.
[2劉艷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3):10-14.
[3]王書丹.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4]龔麗.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5]陳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08.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