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關 ? ?鍵 ? 詞] ?在線教育;遠程教育;趨勢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188-02
一、網絡教育和在線教育的概念、區別
網絡教育即現代遠程教育。從細分市場看,可分為基礎教育、學歷教育、職業培訓、企業培訓四個市場。隨著終身學習觀念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建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步伐加快,現代網絡教育將由于其先天優勢得到更加普遍的應用,整個產業環境更加開放、規范、健康、和諧;同時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全面加強及完善,開展網絡教育的技術條件逐漸成熟,為網絡教育的全面普及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線教育,大家公認的概念約在10年之前提出來,知行堂的學習教練肖剛將E-Learning定義為:
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E-Learning的“E”代表電子化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探索的學習、經驗的學習、拓展的學習、延伸的學習、易使用的學習、增強的學習。
在線教育的興起顯然是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而誕生的,在Internet誕生之前,人們對跨越時空、非實時的學習方式都十分陌生,人們比較熟悉的函授和電大,可以稱為在線學習的雛形。隨著Internet的誕生,互聯網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使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與學可以在非實時、多地點的狀態下進行。典型的代表就是今天為大家所熟悉的慕課,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可汗學院,一個人就錄制了2300多部教學視頻,向全世界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視頻課程,實現了一個人、一臺電腦便面向上千萬人的“神話”。
遠程教育與在線教育之間的關系,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我們還是先剖析一下兩者之間的一些差異。我們可以把兩者理解成父子關系,遠程教育的歷史較為悠久,遠程教育經歷了函授、電大、衛星通訊、計算機網絡典型四個時期的演變,丁興富根據他的研究,提出了關于遠程教育發展歷史的階段特征。
發展階段,興起時間、技術基礎、教育形態。
第一代:19世紀中葉適合自學的函授印刷材料函授教育。
第二代:20世紀初期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等視聽手段廣播電視大學。
第三代:20世紀末期信息技術,尤其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網上、虛擬大學。
從歷史上看,網絡教育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孕育的寵兒,正在迅速從教育的邊緣化地位逐漸走向中心化。我國網絡教育始于1994年底開始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示范工程,1995年,由國家教委組織在國家計委的支持下,CERNET示范工程正式立項建設。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準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4所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試點工作,后來又陸續批準了68所試點高校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試點工作。短短20年的時間,人們驚奇地發現,我國成人繼續教育的格局現在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國早期的遠程教育,因為計算機網絡的限制,多采用了“衛星網絡+地面網絡”進行混合應用的模式,2001年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網絡學院成立時就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模式。當時甚至招收了2屆全日制的學生開展網絡教育,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辦學規模、辦學模式,都處于探索的階段。
后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制約視頻課件傳輸、交互的瓶頸很快就突破了,遠程教育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視頻課件,還是視頻+PPT混合課件、在線點播、在線作業,在寬帶網上都能流暢應用,遠程教育的模式逐步走向了成熟。
隨著4G移動通訊技術的出現,智能移動終端迅速普及,移動學習又成為遠程教育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階段,隨著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化,這種以高速視頻傳輸為特色的移動通訊技術必將極大地促進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
在成人取得繼續教育學歷的四種主要形式中,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大學和網絡學歷教育(遠程教育),20年來,遠程教育迅速崛起,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成人繼續教育的格局。
2017年成人本、專科合計招生人數217.53萬人、在校人數544.14萬人,網絡本、專科合計招生人數286.11萬人、在校人數735.93萬人。
從2016年開始,我國網絡教育的規模開始全面碾壓傳統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何去何從,又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話題。
二、在線教育的優勢
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社會化和大眾化在中國實現的重要手段。在線教育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遠程教育、中小學網校、慕課、翻轉課堂、公開課等領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優勢。云計算技術的出現更是使遠程教育資源集中存儲、學習者分散點播時代面臨的服務器、寬帶瓶頸被徹底消除。遠程教育已經完美實現了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的新景觀。隨著4G、5G移動通訊時代的來臨,我們又迎來了移動學習的時代,智能移動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大規模普及,已經動搖了“PC機+寬帶”的傳統學習模式。在線學習正在使我們的繼續教育進入一個終身學習的新階段。
三、在線教育的現狀及潛在問題
我國在線教育基本可以分為“壟斷模式”與“純商業模式”兩種,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數百億元規模,由于種種原因,這個市場蛋糕最大的份額仍然被那些能夠頒發遠程教育文憑的試點高校占據。純商業模式的公司則基本占據了那些垂直細分的市場,如外語培訓、中小學網校、健康保健等領域。試點高校通過“販賣文憑”獲取了穩定的收益,其無序擴張導致了網絡教育的亂象叢生。
亂象一:規模過大,無序招生,虛假承諾。
某電子××大學,一季招生量達5萬人,在校生總規模達18萬人,已經嚴重透支了遠程教育的辦學信譽。
亂象二:學習過程、考試環節成重災區。
某××科技大學,遠程教育辦學規模達10萬人,為擴大辦學規模,惡性競爭、無序競爭、在全國范圍壓低學費,規定只需要一半的課程參加期末考試即可,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嚴重后果。
截至目前,由教育部指定的試點高校已經達到68所,網絡教育的在校生規模已經超過成人高等教育學生人數,達到600多萬,每所試點院校平均在讀生近10萬人,并以每年10%的速度持續增長。而對起步更晚的在線教育,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在線支付系統的日益成熟,網絡購買的習慣養成,在線教育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千億元,成為讓人矚目的投資領域。
當然,網絡(在線)教育帶給教育變革和創新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憂慮。目前已帶來的潛在或已見端倪的問題大致有幾個方面:試點院校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辦學質量,導致網絡教育學歷文憑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偏低;在線課程重復建設的情況比較普遍,相關課程又無法轉化或互認,浪費了大量資源;在爭奪網絡教育生源上不是以質量、信譽和實力吸引學生,而是采取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如亂發招生廣告、亂承諾、亂收費等現象,嚴重干擾了網絡教育招生秩序;對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到底是掌握知識還是對付考試兩者間的關系不清晰;課堂互動比不上原來的課堂教學模式等。
“壟斷模式”相對應的則是“純商業運作模式”,這些體制外的從業者沒有可以依靠的背景,絕大多數人進入在線教育這個行業屬于純市場行為,主要集中在非學歷培訓這一塊。
四、網絡(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
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構建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性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支持發展各類專業化培訓機構。”由此可見,網絡教育和在線教育必將成為終身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將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發展。目前,作為高等教育必要補充的繼續教育,已經由最早的函授、夜大學教育、電大教育發展為成人教育、自考、網絡3種不同的模式。但是,隨著近幾年網絡教育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央政策的指引和傾斜,自考、成教、電大已經逐步向網絡教育過渡,并有合并的趨勢。預計在2017年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將實現自主命題招生,在今后的幾年內,現有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將并入網絡教育,成為統一的學歷繼續教育,通過先進的網絡平臺,對現有資源進行大幅度整合,實行寬進嚴出,以在職從業人員為主體,用A在線教育的方式實現新的教育模式。進入2019年,以北大、浙大為代表的試點高校已經全面退出遠程教育市場,目前各985試點高校正迅速退出網絡教育專升本市場,遠程教育何去何從,目前又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作為在線教育的核心,教學內容的精品化、差異化和稀缺性將成為未來在線教育的發展方向;而移動端的在線教育體驗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和突破。今后幾年內,在線教育也將告別現在的單純購買在線課程模式,通過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及云存儲等先進技術,發展成為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實現涵蓋幼兒教育;中、小學課前、課外及興趣輔導;在職從業人員業務輪訓;社會人員學習拓展等不同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