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
[摘 ? ? ? ? ? 要] ?新時期下,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為迎合社會發展需求,有效緩解社會發展中的就業問題,高校教育需注重創業教育,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新路徑。然而在實際建設中,新時期高校創業教育面臨諸多類似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脫節的問題,直接影響高校創業教育效果與效率,難以達到高校創業教育預期效果。因此,新時期下,高校需要立足創業教育中的實踐問題,并在實踐教育教學中從創新意識培養、教育模式以及支持體系等三方面入手,提出針對性較強并行之有效的實施路徑,有效提高創業教育效果與效率。
[關 ? ?鍵 ? 詞] ?高校創業教育;面臨困境;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290-02
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核心要求,也是基礎條件,同時還是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關鍵。基于某一層面而言,高校創業教育質量,直接關系高校培養人才能力與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新時期下,高校創業教育受到了全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問題,在大學生畢業人數日漸增多的情況下,市場需求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為緩解市場就業問題,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些年來,高校創業教育雖在教育規模上有所擴大,受益人數也逐年增多,但是在長期的實踐中,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創業教育的持續發展受到諸多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新時期高校創業教育面臨困境與實施路徑進行深層次的剖析。
一、新時期高校創業教育面臨的諸多困境分析
(一)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教育受益者有限
從實質角度而言,創新創業教育理應是培養高校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而非針對少數人,亦可稱之為對精英人才實施的自主創業能力培養。現階段,高校創業教育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創業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差,直接將創業教育視為自主創業者、企業家培養,造成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未面對全體高校學生,僅是針對部分高校學生開展系統性的創業教育,致使高校僅有少部分人接受了系統的創業教育。基于這一情況,直接造成難以落實創業教育預期效果,同時弱化了創業教育培養國家創新人才的基礎性功能[1]。現階段,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普遍以進行一些普適性的創業教育課程為主,同時以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實訓基地為輔,通過兩者相輔相成開展創業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創業教育受益者人數有限,造成大部分高校學生在尚未達到標準的情況下遭到淘汰,進而難以獲取系統性的教育。一定程度上講,這種少數人的創業教育,將會造成大部分高校學生創業積極性下降,這與創業教育專業開設初衷相悖,進而制約了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2]。
(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現階段,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重視創業教育,并在課程體系中專門增加了創業教育課程,對不同專業的高校學生進行相應的創業教育,有效提升高校學生創業能力。可見,高校現階段對推進創業教育的決心。從課程體系角度而言,創業教育理念在實踐內容上形成了相對獨特的課程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高校創業教育的基本構架[3]。然而就現階段高校創業教育效果而言,創業教育的成效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就是說對大學生的影響甚微。根據我國黃兆信等學者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較為廣泛,主要有朋友圈、社會實踐、企業活動以及創業課程知識影響,然而創業課程知識的影響僅占18%。這一現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專業的教育以同質化專業創業教育課程為主,造成不同專業無法體現出專業特點,從而造成專業教育無法從創業教育中,獲取相關有價值的創業知識,進而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培養其創業能力,進而直接影響到創業教育價值的發揮[4]。換言之,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獨立,造成創業教育無法影響學生創業精神與創業主導性的發揮。這種現象的存在,使高校創業教育僅能對學生創業進行一個宏觀上的指導,并不能真正意義上融合專業知識與專業特點,無法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專業創新創業能力,致使創業教育流于形式,進而影響廣大學生思想認識,致使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創業教育僅是本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并沒有額外的價值,無法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創業積極性[5]。雖然,部分高校意識到了創業教育融合專業教育的重要性,并開設了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創業課程,但是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存在數量有限、內容滯后等問題,造成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無法深層次融合。
(三)支持體系缺乏規范性
我國創業教育的實施、實踐時間較短。至今,我國各類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具體表現在執行主體、規章制度、實施細則以及資源支持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制度細則、資源支持以及執行主體三個方面。基于現階段高校實施主體而言,尚未實現全校專業開設創業教育,僅有少數部分專業開設了創業教育。基于這種情況,僅靠個別部門或者個別專業自然無法形成一套全校通用的管理制度與細則。同時,個別專業或者個別部門自然也無法整合不同專業的教育資源,從而造成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在全校范圍內推廣[6]。基于目前高校創業教育效果而言,在教育任務完成方面,僅僅是在教育理論知識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實踐方面效果甚差。除此之外,高校以個別部門或者個別專業推進創業教育,勢必會影響高校的頂層設計,與之相對應的規章制度、管理細則以及管理方法等自然無法隨之完善,進而造成創業教育資源供給與創業教育實際需求相脫節,難以支撐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