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佳 金圭玉
[摘 ? ? ? ? ? 要] ?為了進一步有效把握國外專業學位教育情況和我國的口腔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現狀,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針對美國為主的國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歷史演進和主要特點進行分析,進一步總結我國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現狀。以當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為著手點,提出相對應的適合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的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措施和建議,使其培養目標得到完善和優化,使標準得到規范,確保培訓方式更加靈活有效,進一步強調以能力培養為主、充分達成我國培養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的目標,希望通過分析和研究,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一定意義上的參考。
[關 ? ?鍵 ? 詞] ?國外專業學位教育;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3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8-0306-02
與其他學科的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比,可以看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順應現代社會的不同職業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偏向于實用型的高等教育,它有著十分顯著的專業性、實用性和普及性的特征,所以在一開始,就受到了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以及各行各業的認可,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強大生命力。在我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從1991年開始,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因為它的起步和發達國家進行比較是特別晚的。我國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方面還有很大程度的不足和漏洞,需要進一步著重探究和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有針對性地借鑒國外研究生教育資料,并從我國當前的教育實際出發,針對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為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相關工作提供一定意義上的參考。
一、美國等其他國外醫學和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歷史背景和主要特點
在20世紀初,美國就把素質教育進一步引向多元化發展路徑,并且有針對性地結合實際情況,把專業教育引進碩士教育范圍內。在二戰的前夕,專業碩士教育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在1945年至1970年這個階段內,專業教育也從數量和專業門類等相關方面成為碩士教育的主流,然而,給碩士教育專業化賦予了更大發展內涵的時期。在20世紀80年代,專業學位教育更著重突出專門化,使專業進行不斷的細化和量化,并進行職業導向性,也就是專業化和應用性,更強調知識的應用。并進行分權,也就是把專業設計權交給教師以及管理的最底層,同時進行非人為化嘗試,也就是說學校不再統一制定相應的標準,如住宿、配備導師等相關情況不再人為規定。并且在教育實踐中進一步著重突出實習、經驗學習等相關方面內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突出實踐落實措施,這樣能夠使教育內容真正意義上實現以職業作為導向的多樣化和專業化路徑。然而,美國的學士學位教育通常情況下為通才教育,伴隨著職業領域對從業人員有更高的要求,特殊職業要結合具體情況實現特殊培養,進行專門化培育,并以此為出發點,慢慢地逐步形成專業學位教育。針對專業設置而言,美國也有多種多樣的專業碩士、博士學位,例如建筑學、工程學、教育學等,它更有效地體現出高層次的職業水準,并不是學術水準,也就是說,可以在完成特定職業領域的理論學習之后,獲得更高的比學士學位水平更專業的職業技能。
針對學制而言,美國和加拿大在醫學研究生教育階段,通常情況下只設立與之相對應的醫師資格的醫學學位和相應的學習計劃,而是否能夠真正意義上成為未來的專科執業醫師,和他們在畢業之后的專業培訓和學習等相關內容有巨大的關聯性。通常情況下,這需要大約16年的時間進行專業學習和培訓,時間的安排上表現為:在文理學院學習4年,加上醫學院4年,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培訓3~8年,并且要通過相關方面的多種考試,確保每一項考試都通過并確認合格后,才能拿到相應的證書,成為口腔醫學專科的醫生,同時在成為專科醫生后的8年訓練中接受兩次的醫學教育碩士生認證委員會考試,以及口腔醫學專科委員會的兩次證書考試。這使專業研究生教育和口腔醫學專科醫生臨床能力培養機制有效融合,可以把理論和實際實現更緊密的對接,從根本上有效確保所取得相應資格證明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質量。除此之外,很多西方國家在專業型醫學人才的培養機制方面,把實習的學生當做受訓的醫生看待,他們可以接觸相應的病人,其相關責任由導師和醫院來負責,而導師和醫院的風險是通過相對應的社會保險來有效承擔的,在這方面與我國有著很大的差別。
二、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
我國的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從1986年開始設立臨床醫學學位,也就是醫學專業學位的雛形,但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學位是1991年開始的,在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準設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在此之后,全國范圍內陸續推進這項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不錯進展。口腔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要比大醫學起步晚一些,但是它有著特別鮮明的實踐性,所以也決定著它自從起步就有十分良好的發展勢頭。有相關的調查表明,從2000年開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臨床分析和解決問題方面有十分理想的表現,在臨床科研和外語能力等相關方面成效顯著,所以,充分呈現出該領域內特別良好的個人發展空間,有很多優秀人才在臨床關鍵崗位都成為核心,有著鮮明的就業優勢,被用人單位熱烈歡迎,并且有90%以上的專業型研究生都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就業崗位。但是,畢竟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在中國人口龐大、口腔醫療隊伍日益壯大的前提下,需要更高層次、更強綜合分析能力的口腔專業人才,在這方面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所以,口腔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這樣的情況也使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暴露出來。
我國在獲得學位和醫師資格方面,與國外相比有很大差別。我國在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博士生培養機制方面,有比較具體的培訓要求,也就是說專業碩士學位要達到高年住院醫師水平,而博士要達到初年主治醫師水平。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相關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對應的專業培養要求,而大學本科和應屆生直升碩士、博士學位的執業醫師資格,要畢業之后才能參加相對應的國家醫師資格的理論和實踐考試。在考試合格之后獲得相應的資格,所以在有效實施專業學位培養的臨床訓練上,有很多方面的問題,很多情況參差不齊,最主要體現在:(1)針對招生對象而言,入學條件有著很大的差異。例如,有的是應屆生,而有的是主治醫師,甚至達到了副高級的職稱,然而,在入學后的培訓方式和考核標準方面卻是差不多的。在這種培養機制下,如果入學者在職多年且從事相對應的臨床工作,用相同的培養要求和考核標準,一定會使培養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浪費很多時間。反之,針對應屆生或者直升碩博者而言,在有限的三年時間內,除去基礎課程和做實驗的時間,只有一年半時間來完成正常本科生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面臨巨大的挑戰,達不到相應的要求。(2)有些口腔院校并沒有著重關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臨床培訓質量,在實訓的過程中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造成很多研究生在臨床輪轉或者培訓時態度比較松散。(3)在臨床考核的過程中,通常都是表面化、形式化,委員會考評的委員并沒有嚴肅對待。很多院校在考核的過程中,通常由導師選擇相對應的考核專家,而為了導師的面子,怎樣考核都能通過,這就無法有效實現臨床培訓的根本宗旨,使研究生在擔任工作崗位之后并不能實質上承擔具體的工作,使學校的聲望受嚴重影響。(4)某些院校管理部門和導師過于關注論文的水平,造成臨床實踐被研究實驗占據,相應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5)由于相關院校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在質量方面無法有效保證,研究生臨床操作機會進一步減少。
三、針對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相關建議
(一)針對入學標準進行有效完善
針對相應的考核之后的學生,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準入制度,針對學生在統一培訓之后的考核標準嚴格把握,確保實施彈性學制,使不同層次的研究生都能夠根據具體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實現最終的培養目標。在臨床技能、解決問題能力、臨床科研、外語能力和專業理論水平方等相關方面,要進行嚴格的考核,針對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有效培養,確保培養質量。
(二)針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考核,通過上級干預組成公平合理的考核委員會
在有效規避由導師或者同一院校自主而無原則的選擇。針對不同的情況,要進行與之相對應的全面評估,對教育質量比較良好、管理嚴格且社會信譽比較高的學校,可以適當加強自主權的規范。如果不能實現這樣的標準,就要進一步加強上級監控,切實有效地實行院校之間的交叉考核,或者是通過專委會、學會組成統一的考核組,對學生進行更嚴格、更標準化的考核。
(三)進一步有效落實專業學位培養目標
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要進一步宣傳,加大宣傳力度,適時地進行院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座談,讓更多研究生導師和管理人員針對專業學位高級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的特點和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明確,著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和實踐能力,并配合這樣的發展目標,使研究生教育有效做好并落到實處。
(四)通過政策層面使專業學位教育的學術性進一步淡化
進一步明確,培養學生具備更強的職業能力,相關的部門要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進一步引導相關學校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具體情況,明確核心目標,并對不同的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有效區別,特別是針對學位論文的具體要求逐步淡化,著重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
綜上所述,有針對性地從國外專業學位教育看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可以很明顯看出,我國在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不斷改進和調整,并確保相關方面的措施能夠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確保我國口腔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有效提升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而為口腔醫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秦存生,戴增天,孫平.中美教育碩土數量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11(8):35-38.
[2]李軍,石鵬建,汪玲,等.“教學機制”與“精英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8(5):1-6.
[3]毛爾加.美國口膽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分析[J].廣東口腔醫學,2017,16(9):426-427.
[4]李春美.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學位與學術教育,2016,8(5):29-30.
[5]黃室印.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6(5):4-8.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