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 王浩祎 劉月潔



摘? 要:體育院校圖書館作為我國體育院校體育學科教育、體育學術研究、體育專業訓練的重要平臺與組成部分,在我國體育院校乃至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建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借助目前國內關于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文獻,通過CiteSpaceV可視化工具,對其研究者、研究機構、研究熱點、研究前沿進行分析與預測,為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研究與發展提供理論貢獻。
關鍵詞:體育院校圖書館? CiteSpace? 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a)-0222-03
體育院校圖書館作為我國體育院校體育學科教育、體育學術研究、體育專業訓練的重要平臺與組成部分,在我國體育院校乃至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建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借助目前國內關于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文獻,通過CiteSpaceV可視化工具,對其研究者、研究機構、研究熱點、研究前沿進行分析與預測,為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研究與發展提供理論貢獻。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全文數據庫為研究數據來源,在中國知網中選擇高級檢索,檢索日期為2019年4月10日,設定來源類別限定為期刊,設定檢索條件為“主題=‘體育院校圖書館或者‘體育高校圖書館”,共檢索出文獻374篇,在刪去2019年數據以及部分無意義文獻后,共獲得357篇有效文獻,最后將參考文獻導出為Refworks格式純文本文件,并通過CiteSpaceV進行轉碼處理,形成樣本數據庫。
2? 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領域的可視化分析
2.1 文獻作者與機構的可視化研究
將通過CiteSpaceV轉碼處理后的樣本數據再次導入CiteSpaceV,先后將Nodetypes設定為Author與Instiution,得到了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的作者(見圖1)與機構(見圖2)的共現知識圖譜。從圖1圖2中我們發現,該研究領域中研究者,研究機構的研究合作都顯示較少,并未出現較多的研究網絡線條,由此可見,該領域研究的研究者與研究機構主要以獨立研究為主。我們也發現該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中,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的發文量為91篇,遠大于其他核心研究機構的發文量,該領域核心研究機構的總發文量為154篇,廣州、武漢、沈陽3所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發文量占該領域核心研究機構總發文量的59.1%,遠超其他核心研究機構發文量的總和。
2.2 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
將樣本數據導入CiteSpaceV后,分別設置參數信息如下:時間跨度為“1985—2018年”,時間切片為“1”,節點類型為“Keyword”,算法為“PathFinder”,其他為默認設置。通過運行CiteSpaceV后得到的知識圖譜(見圖3),我們可以發現,圖譜共有43個節點,69條連線,密度為0.0764。其中“圖書館”“體育院校”“體育院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網絡環境”“體育信息”“信息資源建設”等關鍵詞節點體積較大。關鍵詞節點的體積大小與關鍵詞出現頻率有著密切關系,關鍵詞節點體積越大代表關鍵詞的出現頻率越高,研究熱度越高。除此以外,CiteSpaceV還計算出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領域中關鍵詞的中心度數據,其中“體育院校”“體育院校圖書館”“圖書館”“資源共享”“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網絡環境”“信息素養”的中心度較高。不同于關鍵詞頻率,關鍵詞中心度代表的是其連接和傳遞信息關鍵詞的數量,中心度越高,代表該關鍵詞連接和傳遞信息關鍵詞的數量越多。因而對比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領域中關鍵詞的出現頻率以及中心度,我們發現雖然“體育院校圖書館”“圖書館”“體育院校”關鍵詞的相關排名都很高,但是各自的排名狀況卻完全不同。而且“體育信息”“體育資源建設”等關鍵詞更是出現了其出現頻率較高,但是中心度極低的情況。
2.3 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
將CiteSpaceV中的閾值(c、cc、ccv)分別設置為(2、2、20)、(4、3、20)、(4、3、20),進行聚類分析,生成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見圖4)。通過聚類知識圖譜我們發現,圖譜的模塊值ModularityQ=0.5119,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0.5742。“Modularity和Silhouette是網絡模塊化程度的兩個重要指標,模塊值Modularity用來衡量一個網絡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拆分成相互獨立的模塊,值在0到1之間,值越大,表示網絡中模塊越獨立,通常該值需大于0.3;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用來評估聚類本質的不確定性,值在-1到1之間,值越接近1,則說明模塊越獨立,一般該值需大于0.5[1]。”因為本知識圖譜滿足模塊值大于0.3,平均輪廓值大于0.5的標準,所以證明其所表現的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學術網絡聚類結構較為合理。
3? 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3.1 研究熱點分析
在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的基礎上,我們通過CiteSpaceV獲得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見表1)。
分析此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我們可以將目前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的研究熱點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關于體育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研究。
通過標識詞圖書館聯盟、文獻資源建設、共建貢獻、特色資源、館藏資源、網絡資源、數字資源等標識詞,我們可以發現體育院校圖書館作為專業型高校圖書館,其將發掘自身文獻資源建設特色,發展與利用互聯網數字平臺,與其他高校建立有效信息資源共享交流平臺作為其重要的建設方針。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在不斷地尋求利用新興媒介,發展自身的資源特色與完善自身缺陷的方法。
(2)關于體育院校圖書館信息教育的研究。
通過標識詞信息素養、信息素質、體育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等標識詞,我們可以發現體育院校圖書館對于此類研究,重點關注將信息教育與體育院校大學生的學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素質教育、體育教育相結合。體育院校圖書館通過信息教育,進一步拉近體育院校圖書館與體育院校學生教育的距離,發揮其特色的體育教育功能。
(3)關于體育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研究。
該研究的相關標識詞為:講座、讀者調查、服務工作、建筑物、學科服務等。除了文獻資源建設、教育建設、體育院校圖書館自身的讀者服務建設是其最基本的發展定位之一。對于體育院校圖書館環境建設、閱讀學術活動建設、圖書館與讀者溝通機制探索是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的重要內容。
3.2 研究前沿分析
將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生成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前沿時區圖(見圖5),并通過突發檢測方法,獲得2個突變關鍵詞(見圖6)。通過結合突變關鍵詞與前沿時區圖,我們可以發現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前沿的歷史演變。從1985—1992年,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處于萌芽狀態,雖然有相關研究,但是數量極少,并未有效地推動相關研究的展開。從1992—1998年,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進入初步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國逐漸出現圍繞“體育院校圖書館”的專門性研究,這些研究主要包括體育院校圖書館功能定位與建設發展等方面。從2002年開始,伴隨著互聯網在國內的發展與應用,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主要圍繞著網絡環境,信息安全,信息服務進行研究。所以,我們也可以由此預見,在未來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將追隨著媒介科技的發展,不斷地探求新興技術與體育院校圖書館發展相結合的方法,以及加強信息服務、信息安全、信息網絡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4? 研究趨勢展望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相關研究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研究。
4.1 體育院校圖書館服務內容與形式的相關研究
當下的體育院校圖書館需要打破過去單向、死板的服務形式,“必須由以資源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的發展方向,必須進行有體育學科特色的資源建設,必須以主動服務為重心,全面開展學科服務工作”[2]。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們需要去不斷地探索體育院校圖書館本身的功能性定位問題,從人性化、科技化的功能定位出發,加強體育院校圖書館的多方面服務內容與形式的研究。
4.2 體育院校圖書館與互聯網技術的相關研究
雖然“2000年以來,各體育院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在基礎硬件設施、電子資源引進、網絡資源共享和特色資源建設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3]。”但目前我國體育院校圖書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還是止于文獻傳輸與整理、文化宣傳以及書刊查詢等方面,并未將更好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融入到體育院校圖書館的體育教育與閱讀服務中去。因而將“互聯網思維”貫穿體育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始終,將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應用于線下服務與建設無疑是之后體育院校圖書館研究的重點。
4.3 體育院校圖書館與體育學科發展的相關研究
體育院校圖書館是我國體育院校重要的體育教育平臺,在之后的體育院校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加緊密地與高校體育學科教育與發展相結合,“完善各類體育專業資料,建設權威完善的體育特色資源數據庫,并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展示,實現知識的傳播與共享,為體育人才培養、體育教學、訓練及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獻信息保障與服務[4]。”
參考文獻
[1] 肖荻昱.基于CiteSpace的圖書館智庫服務研究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1):94-99.
[2] 丁芬.“雙一流”背景下體育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103-104.
[3] 張重喜,王會寨,張舵.“互聯網+”背景下體育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1):34-38,55.
[4] 冀雋.我國體育院校文獻資源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8,40(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