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徐勝利 崔玉虎 連大鵬 劉海燕 劉媛


[摘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下,河北省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對華北地區甚至是全國的糧食供應都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張家口市和保定市種植玉米農戶進行走訪調查,發現種植玉米的農戶對種植玉米的意愿普遍較高,但是也存在著品種抵抗風險能力差、農業保險參保率低、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根據河北北部、中部和南部不同地區的市場與自然特征,對政府、企業和農戶個人提出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建議。
[關鍵詞]玉米種植結構;策略;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
河北省地勢復雜多樣,平原與山地共存,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河北省為農業大省,經初步核算,河北省三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高達68.3%,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河北省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2303.1小時,年無霜期84~201天,年均降水量為484.5mm,地形復雜,生態多樣,屬典型的農業發展區域。
1玉米概況
玉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等,具有高營養價值與商業價值,有“谷物之王”、“飼料之王”之稱。2017年,河北省省玉米種植面積3060千hm2,同往年相比,有所下降,逐步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使其更為優化。河北省玉米機械化播種水平達到75%左右,主要集中在石家莊、邯鄲、滄州等地。玉米種植類型多樣,生產力水平、機械化收獲程度等參差不齊。
2玉米種植結構調整重要性
從大方面看,我國糧食總供求較為均衡,但其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隨著國內消費需求放緩、進出口玉米產品沖擊力度提升,當前玉米供大于求,庫存玉米增加,種植效益降低。因此,根據河北省玉米供求狀況,同時結合實際,需要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與區域布局,提升河北省農業知名度。
河北省進行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第一,可以緩解省內玉米庫存積壓,提升農業效益,適應玉米發展新趨勢,提高河北省玉米產業的競爭力。第二,有利于促進玉米種植效益,保證玉米有效收獲,從而獲得優質玉米。第三,進一步優化玉米產業結構,延長玉米產業鏈,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玉米產業。第四,倡導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河北省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走高效、節約、生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3玉米問卷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于2018年5~7月進行,以發放問卷為主,本文將會以保定和張家口為主要實地調研對象,主要分成兩大部分:基本種植信息與現狀。
基本種植信息從年齡、文化程度、調查對象、總種植面積與種植時間等方面著手,保定玉米種植面積與產量居河北省前列,種植面積約0.67hm2,玉米種植農民年齡主要集中在50-55周歲,以男性為主體且文化程度較低,體現出農村農業主要勞動力還是以農村留守人員為主,玉米種植時間集中在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以經驗為主,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張家口玉米基本信息基本與保定相同,但是其種植面積較少,大都集中在0.335~0.402hm2,這由于張家口地理位置原因,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勢較為復雜,耕地較少。
種植現狀從品種、種植風險、農業保險、銷售渠道、農戶滿意度等方面體現。保定市玉米種子品種有農單902、吉祥1號、正丹958、改良828等,有廣泛的、良好的適應性與抗逆性,適合其種植。種植風險以自然災害和種子質量為主,體現出農民對自然災害的應對性差,以及辨別種子的能力較弱,同時未參加農業保險的種植戶約占85%,說明其玉米種植保護意識不足,銷售渠道以農村流動商販為主,價格影響較大,容易給農戶帶來損失。玉米種植戶對玉米收益滿意度一般約占80%,同時繼續種植的意愿高達90%多,說明農戶的玉米種植意識還是較強,但是缺乏必要的玉米種植知識與政策支持。張家口玉米種子品種以吉東23號為主,該品種適合在北部晚熟地區種植,種植風險、銷售情況與農業保險狀況與保定市幾乎相同,說明農民的玉米種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政府要積極進行玉米種植技能培訓與相關政策的出臺,全力保障玉米種植戶的效益。
3.1 保定、張家口玉米種植結構具體分析
保定:調研主體以一般農戶為主,出現個別種植大戶,平均種植面積大約為0.536hm2/戶,玉米種植較為集中,化肥大約100袋/元,且機械收割率約為50%,其銷售渠道一般為賣給流動商販,擴大種植意愿較低,農民知識水平有限,但是希望得到政府部門的技術與政策支持。具體情況見表1。
張家口:調研主體與保定市情況相同,但個別種植大戶的種植面積遠小于保定市,一般種植面積約為0.335~0.402hm2,但其產量較低,土地所用種子數量較多,銷售渠道單一,成本較高,玉米價格波動較大,自然災害較為頻繁,導致河北省北部玉米種植產量較低。具體情況見表2。
4 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策略
從河北省玉米種植實際出發,結構調整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貼合政策、提高產品質量。堅持以市場發展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根本原則,加強玉米種植指導,提升農民素質。同時,要因地制宜確定工作重點與戰略目標,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發展特色玉米產業。最后,要以提高玉米質量為核心,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積極提升產品質量,緊緊圍繞“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對玉米種植進行區域調整。通過以上策略,進一步調整河北省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玉米需求狀況,提升玉米產品認可度。
5 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建議
根據2018年河北省玉米產業形勢分析,從種植地區分布看,2015~2016年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地區依次是滄州市、保定市、邯鄲市、邢臺市,種植面積均在333333hm2以上,這4個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之和占河北省玉米種植面積的一半,是河北省玉米種植的主要區域。玉米種植面積最少的為秦皇島市,2015年與2016年種植面積僅占全省的3.11%和2.71%。由此提出分區域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建議,僅供生產實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