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李洪濤 許瀚元 遲銘 華國棟 徐大勇


摘要 為探索鮮食玉米多熟制高產高效種植新模式,根據江蘇淮北地區生態氣候特點,研究了不同品種搭配處理對市場經濟效益的影響、前季不同種植方式對鮮食玉米生育期和產量的影響以及不同類型作物種植模式對效益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江蘇淮北地區選擇合適的品種搭配可以實現一年雙季鮮食玉米栽培新模式;雙色鮮蜜/連甜糯209的雙季栽培模式經濟效益最高;早春設施大棚育苗移栽、雙膜直播和地膜直播3種栽培方式的鮮食玉米均可在6月15日左右收獲,對夏茬無影響;雙季鮮食玉米種植模式經濟效益最高,其次為鮮食玉米/水稻種植模式。
關鍵詞 雙季栽培;鮮食玉米;新模式;品種搭配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7-0038-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planting model of fresh corn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under multiripening system, we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f variety collocation treatments on market economic benefit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methods in the previous season on growth period and yield, and the effects of crop planting patterns on benef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 variety combination in Huaibei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could realize the double cropping new model of fresh corn. Twocolor fresh honey/Liantiannuo 209 double cropping model had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The fresh corn can be harvested around June 15 by early springtransplanting seedlings in greenhouses, double film direct seeding and plastic film direct seeding. The double cropping fresh corn had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followed by the planting model of fresh corn/rice.
Key words Double cropping;Fresh corn;New model;Varieties collocation
鮮食玉米富含氨基酸、蛋白質和鈣等多種礦物質元素,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風味獨特,成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其營養保健作用也越來越多受到城鄉消費者的青睞[1]。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化,全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已達66.6萬hm 2 以上。江蘇省是我國鮮食玉米的主產區,年種植面積達6.67萬hm 2以上,居全國前列;鮮食玉米已列入江蘇省16項主導產業之一,成為全省“高效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
隨著鮮食玉米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和高經濟效益的驅動,江蘇淮北地區鮮食玉米生產得到快速發展,因此應充分利用江蘇淮北地區的自然資源,探索多熟制高產高效的新途徑。與蘇中、蘇南地區不同,江蘇淮北地區受春季氣溫回暖遲、冬季寒流來得早等氣候條件限制,不易實施玉米雙季輪作模式,且雙季鮮食玉米生產體系中技術難點較多,而春玉米作物的早熟高產技術研究與開發成為較關鍵的環節。為了充分增加農戶的種植效益、促進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江蘇省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玉米課題組為達到一年雙季栽培選擇早熟性好品種,對不同品種搭配模式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對不同類型作物種植模式以及前季玉米不同種植模式等進行試驗和效益評估,以期為雙季鮮食玉米模式在江蘇淮北地區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3-9]。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選用早熟甜玉米品種“雙色先蜜”和中早熟糯玉米品種“連甜糯209”為試驗材料。
1.2 試驗設計
1.2.1 雙季玉米不同熟期品種搭配試驗。
試驗于2017—2018 年在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東辛農場試驗基地進行。設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雙色鮮蜜/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連甜糯209共4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 33.3 m 2 ,隨機排列。前季玉米3月29日地膜直播,后季玉米在收獲后露地直播,大小行種植(小行距0.3 m、大行距 0.9 m),各處理栽培管理措施相同。調查各小區主要生育期、產量、經濟效益等。
1.2.2 不同栽種方式對比試驗。
設營養缽苗地膜覆蓋加小拱棚移栽(下稱雙膜移栽)、營養缽苗地膜覆蓋移栽(下稱地膜移栽)、營養缽苗露地移栽(下稱露地移栽)、地膜直播加小拱棚(下稱雙膜直播)、地膜直播、露地直播6 種栽種方式,采用大區對比設計,每區面積33.3 m 2,重復3次。春玉米雙膜移栽、地膜移栽和露地移栽方式均為 3 月 10 日播種,4 月10日移栽。雙膜直播3月10日播種,地膜直播和露地直播根據氣溫分別在3月20、25日播種,出苗后隨即破膜放苗。大區種植密度為6萬株/hm 2。 6種栽種方式的春玉米前茬作物均為玉米茬口,6種種植方式的春玉米管理措施均一致, 并按常規要求實施。
1.3 測定方法 不同種植方式的對比試驗中, 記載各種植方式下玉米的生育期,成熟收獲時統計小區成穗數,并全區測產鮮果穗凈重。采收期調查鮮食玉米不同批發市場價格,以均價為計算效益標準。
2 結果與分析
2.1 雙季鮮食玉米的產量潛力及其效益比較 由表1可知,不同栽培模式的雙季總收益由高到低依次為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雙色鮮蜜/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雙色鮮蜜、連甜糯209/連甜糯209。其中,雙色鮮蜜/連甜糯209栽培模式雙季總收益最高,達到76 286.25元/hm 2,產量為25 699.5 kg/hm 2。連甜糯209/連甜糯209栽培模式雙季鮮穗產量最高,達到26 139.0元/hm 2,但雙季總收益則最低,僅53 059.80元/hm 2;從前季收益看,前季種植甜玉米品種“雙色先蜜”收益為42 131.25元/hm 2,種植“連甜糯209”收益為21 844.80元/hm 2,高出20 286.45元/hm 2。這是因為甜玉米品種“雙色先蜜”早熟、市早上、單價高,導致經濟收益明顯高于種植中熟品種糯玉米品種“連甜糯209”。從后季收益看,2種類型品種的經濟效益差異不明顯,這與后期市場鮮食玉米集中上市、單價偏低有關。
2.2 前季鮮食玉米不同種植方式下對生育期及產量的影響
鮮食玉米雙膜移栽和雙膜直播均采用塑料薄膜加拱棚營養缽育苗,移栽到大田覆蓋地膜并外加小拱棚,從而防止倒春寒引起死苗,有利于早春土壤的增溫保溫,實現春播玉米的早播、早栽、早發, 促進植株生育進程加快、成熟提前。由表2可知,在正常的播種和移栽期內,雙膜移栽采收期最早,為6月15日,大田生育期為66 d,對應的鮮穗產量最高,835.4 kg。就各種植方式生育期來看,雙膜移栽較露地直播方式拔節期提早9 d ,抽雄期提早10 d,吐絲開花期提早10 d, 從而提前10 d左右成熟;較地膜直播方式拔節期提早6 d,抽雄期提早6 d,吐絲開花期提早7 d, 采收期提前7 d;較雙膜直播方式拔節期提早3 d ,抽雄期提早3 d,吐絲開花期提早4 d, 從而提前2~3 d成熟;較露地移栽方式拔節期提早7 d ,抽雄期提早8 d,吐絲開花期提早7 d, 從而提前8 d左右成熟;較地膜移栽方式拔節期提早2 d ,抽雄期提早4 d,吐絲開花期提早4 d, 從而提前4~5 d成熟。就各種植方式成穗數來看,除露地直播和地膜直播種植方式外,各種植方式均沒有出現空稈現象,穗數均達到設計密度6萬株/hm 2以上,露地直播和地膜直播的穗數最低,分別為58 560、61 260穗/hm 2,這與直播后遇到倒春寒、氣溫不穩定導致死苗有關。就各種植方式產量看,各種植方式的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雙膜移栽、地膜移栽、雙膜直播、露地移栽、地膜直播、露地直播。
2.3 不同類型作物種植模式效益評價
江蘇連云港地區常規種植方式下水稻、小麥、玉米的投入成本、平均產量和平均單價見表3。由表3可知,不同種植模式年經濟純收益由高到低依次為鮮食玉米/鮮食玉米、鮮食玉米/稻、鮮食玉米/普通玉米、麥/稻。其中,鮮食玉米/鮮食玉米種植模式年經濟純收益達到53 331.0元/hm 2,比麥/稻、鮮食玉米/稻、鮮食玉米/普通玉米純收益分別高35 091.0、11 841.0和24 201.0元/hm 2。傳統麥/稻種植模式麥茬收益為11 340元/hm 2,成本9 000元/hm 2,如算上地租,收益為負,這也是淮北地區稻茬麥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甚至空茬的主要原因。然而鮮食玉米/稻種植模式成本雖然較高,但是收益可觀,較傳統麥/稻種植模式高出23 250元/hm 2。因此,在鮮食玉米銷路有保障的情況下,雙季鮮食玉米種植效益達到最高,其次為鮮食玉米/水稻種植模式,該模式可解決淮北地區稻茬麥低產低效,提高種植戶種植效益,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3 小結
從不同品種搭配模式經濟效益分析看,最佳品種搭配為雙色鮮蜜/連甜糯209,該品種搭配模式以早熟品種為前季栽培,力爭早上市,提高種植效益,同時該模式可在市場調研基礎上,采取大棚育苗技術、雙膜移栽等技術以達到更早時期上市。此外,前季種植早熟品種一般生物量偏小、秸稈清理容易,使后季連作提供播種更為順利。
不同類型作物種植模式中,鮮食玉米/鮮食玉米模式經濟效益最高,其次為鮮食玉米/稻。該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早春通過設施大棚育苗移栽、地膜直播加拱棚和地膜直播3種方式均不影響水稻茬口正常種植。因此,在稻茬茬口推廣早熟鮮食玉米品種時,生育期在80 d以內的品種具有較大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慧,于典司,施標,等.糯玉米新品種‘連玉糯1號的選育[J].上海農業學報,2016,32(6):167-170.
[2] 袁建華,陳艷萍,趙文明,等.江蘇省糯玉米種質改良和品種創新[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5):963-968.
[3] 劉建.兩旱一水春玉米兩段覆膜種植經濟效益評價[J].農業技術經濟,1999(1):60-62.
[4] 周春和.江蘇雙季玉米開發初探[M]//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耕作制度研究會.中國農作制度研究新進展.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101-104.
[5] 趙強基,鄭建初,袁從祎,等.中國南方稻區玉米-稻種植模式的建立和實踐[J].江蘇農業學報,1997,13(4):215-219.
[6] 吳魁,鄭建初.連作雙季玉米生育特征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玉米科學,1999,7(4):44-46.
[7] 徐燕,趙洪祥,沈生元,等.萍鮮食玉米周年分期分批種植模式與高效栽培技術的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17(2):49-50.
[8] 郭宏敏.鮮食甜糯玉米高效種植模式與配套技術[J]. 河南農業,2012(24):51-52.
[9] 李萍萍,卞新民,章熙谷,等.長江三角洲麥/玉米-稻新種植制度高產穩產的生態學原理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1998,9(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