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銘


摘要 指出生態網絡規劃思路,從生態網絡建構技術、生態網絡結構、生態網絡空間布局、生態網絡規劃分區、永久性城市綠帶管控、核心保護區管控、邊緣交融區管控、外圍緩沖區管控等方面介紹了安慶市生態網絡規劃和管控策略,為城市空間與生態資源平衡發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 “兩山理論”;生態網絡;安慶市
中圖分類號 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7-0055-03
Abstract We pointed out the idea of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and introduced the plann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nqing ecological net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cological network structure, ecological network spatial layout,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zoning, permanent urban green bel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ore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dge blending zon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eripheral buffer zon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tc.,which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Two mountains theory;Ecological network;Anqing City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訪問浙江湖州安吉時提出的重要指導意見。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當然,這里的綠水青山不僅指物質層面的山山水水,而且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精神層面的生態環境[1]。
城市生態網絡即是尋求城市綠地生態空間最為科學、合理、有效的發展戰略及布局方法,其追求平衡的發展模式為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引導了一條持續、共生、友好的和諧之路[2]。總體遵循整體保護原則、連通連續原則、剛彈結合原則、時空整合原則以及功能耦合原則共五大原則,即保護生態格局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加強生態空間資源的有序連接,重在生態過程的維護,確保生態安全、生境保育和生態服務等自然功能,同時也協調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結合城市功能需求發揮生態網絡的生態休閑游憩、歷史文化保護、環境景觀塑造等環境關聯效益。該研究擬解決重建設輕生態的生態地位缺失、重形態輕結構的空間理性不足、重指標輕效益的價值標準單一、重城內輕城外的生態補給不足等問題[3],尋求城市綠地生態空間最為科學、合理、有效的發展戰略及布局方法,為城市空間與生態資源平衡發展指明方向。通過該研究實踐城市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城市生態安全屏障,增強城市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穩定性,優化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1 規劃思路
1.1 構建網絡化生態安全格局
通過建立一個層次豐富、種類繁多的網絡生態系統,增強城市自然生態功能,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與水環境、增進洪澇調節、保護地表與地下水資源、調節氣候、減少沙塵、提升生物多樣性,力求在城市中建構網絡化生態空間并以生態基礎設施的形式落實于城鄉土地空間中,為可持續城鄉發展提供生態先決條件。
1.2 促進融合型城鄉共生系統
通過生態空間與城市建設空間交融格局的建立,保護生態郊野和鄉村自然特色,保留城市和鄉村景觀的文化差異與特征,塑造良好的城鄉環境和大地景觀,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貼近自然的休閑、游憩場所,同時結合現代農業觀光、休閑游憩、生態旅游的共融發展,推動郊區經濟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4]。
1.3 管控清晰的創新樣板型模式
強化功能引導、控用結合,通過生態網絡空間管控體系的構建,明確管控指標、措施及建設指引,嚴格控制生態空間的建設及資源開發力度,繼續保持生態系統[5]。依托此次規劃積極擴大影響與效應,通過安慶市關于生態空間范式的率先研究與模式探索,結合試點工作進一步凝聚經驗并加以模式提煉,繼而面向全省范圍內推廣,基于試點工作制定技術導則及省級生態網絡規劃建設實施管理辦法,推進以安慶為樣板的生態網絡規劃工作在全省范圍內的規范化、有效開展與建設實施。
2 安慶市生態網絡規劃
2.1 安慶市概況
安慶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安慶市區包括安慶市轄三區迎江區、大觀區與宜秀區,面積約893.74 km 2。生態位置清晰、功能顯要。安慶市屬于皖西大別山生態區和沿長江平原生態區,生態要素豐富、特征鮮明,市域山、河、湖、江等對生態網絡布局建構有較大影響。該市具有明確的定位,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臨港和石化產業、裝備制造、輕工紡織、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知名山水旅游目的地,全國精品山水生態宜居城市,目前正在轉型中。
2.2 生態網絡規劃
2.2.1 生態網絡建構技術。
結合城市空間規劃,借助于收集到并配準、轉換、運算的圖形資料,提取城市建成區邊界、各類綠地及生態性用地邊界,對于多源、多類型的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整合,整合各類土地資源,并分層進行管理。在高度融合、科學提煉的基礎上,從大量空間測度指標當中提取出優質信息,提煉出具有高度信息綜合特性的生態網絡指標體系。基于功能與結構特性,建構以網絡連接性、網絡滲透性、網絡均衡性3個指標為構架的城市生態網絡評價體系[6]。
2.3.3 邊緣交融區管控。
在建設行為管控方面,允許部分文化、休閑、旅游等符合生態功能保護方向且嚴格管理建設
施工過程的建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不超過邊緣交融區面積的10%;建議采用分散的非集中連續布局;在用地性質、空間布局、生態提升、建設強度等方面加以嚴格控制與指引。在建設改造要求方面,針對現狀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建設行為,依環保部門要求立即清退遷出,并恢復其生態功能;針對現狀居民點可加以保留或遷并,同時進行生態環境的整治。其調整原則是因市政基礎設施或建設項目確需調整的,規劃調整經論證后需履行審批程序[9]。
2.3.4 外圍緩沖區管控。
在建設行為管控方面,限制區內建設用地蔓延,禁止新建、擴建房地產等與主體生態功能不符的建設項目;禁止污染環境及妨礙生態功能的設施建設與行為;可建設經市政府批準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和公共服務設施工程,以及不破壞主體生態功能且嚴格管理建設施工過程的生態農業、旅游服務等必要設施[10]。在建設改造要求上,已經建成的禁建項目應限期治理或逐步遷出,并不得新增擴建;保留區內居民點并對其開展環境整治,對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聚居風貌特色明顯的居民點進行重點保護,整體控制居民點建設的增長規模。其調整原則是因市政基礎設施或獨立型特殊建設項目建設確需調整的,規劃調整經論證后需履行審批程序。
3 結語
維育綠水青山,改善生態環境必不可少,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是人類其他方面發展的重要前提[11]。改善城鄉生態環境,首先要科學規劃城鄉土地。在確保農業生產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時,應該要退耕還林,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生態網絡規劃基于生態分析和評估,引導并明確市區生態網絡空間布局。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以更好的綠水青山實現財富的永續,增強我國各方面實力,促進我國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云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豐富內涵和實踐途徑[J].前線,2018(4):13-15.
[2] 吳敏,吳曉勤.基于“生態融城”理念的城市生態網絡規劃探索——兼論空間規劃中生態功能的分割與再聯系[J].城市規劃,2018,42(7):9-17.
[3] 王越,林箐.基于MSPA的城市綠地生態網絡規劃思路的轉變與規劃方法探究[J].中國園林,2017,33(5):68-73.
[4] 王曉峰,呂一河,傅伯杰.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安全[J].自然雜志,2012,34(5):273-276,298.
[5] 吳敏,吳曉勤.生態激勵機制下的生態交融區空間規劃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為例[J].城市規劃,2015,39(9):87-92.
[6] 卿鳳婷,彭羽.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順義區生態網絡構建與優化[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16,22(6):1074-1081.
[7] 孫鵬.青藏高原區生態經濟系統投入產出變化分析[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5.
[8] 曲藝,陸明.生態網絡規劃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城市發展研究,2016,23(8):29-36.
[9] 呂東,王云才,彭震偉.基于適宜性評價的快速城市化地區生態網絡格局規劃:以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為例[J].風景園林,2013(2):54-59.
[10] 胡濤,唐建軍.淺談浙江城市濕地公園修復與可持續管理策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18(專刊):520-523.
[11] 鄭玥.“兩山理論”與建設生態浙江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