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李曉燕
摘要:玉器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中的精髓構成部分,不但是物質上的一筆寶貴財富,更是精神上的寶貴財富。而且對我國的政經、文藝、教育等均起到了獨特的影響力。對于玉器的喜好,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一大特征。現在玉器文化的全新景象,或者時尚景象,非常之多。它是建立在傳統玉器文化根基之上衍生發展出的全新景觀,和傳統玉器文化相互作用,一起傳承優秀的文化命脈,當中含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深層次思索和分析的問題。對現代人而言,科技進一步發展,資訊不斷擴散,全新時代的玉雕令人擁有了更大的舞臺、更高遠的視線,也因此而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在承繼傳統之時,不斷發展創新,也是新時代文化作品的一大特色,可以自上而下起到傳承發揚的作用,力爭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發展道路上留下一些痕跡。
關鍵詞:玉器;玉文化;傳統文明
在我國,玉器文化是具有特殊典型性的一種文化,在我國文化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關鍵的位置。中國玉器文化一方面具有超過萬年的歷史,一方面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如今,玉器文化卻顯然已不是主流文化的構成內容,可是玉器文化的象、脈仍存在。即使社會很多方面都產生著驚天動地的變化,比如文化、經濟等,但中國人的玉石情懷始終存在。在如今的消費型社會中,玉石收藏,不但是一種精神、文化上的表征,更是一種經濟投資升值的方式,現代人也有不少人佩戴有玉器制品。
一、玉器的發源與玉器文化
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我國玉器是產生于原始社會新時期時代,距今大概有7000-8000年歷史。從公元前7000年左右河南南陽獨山玉雕“第一村”(黃山遺址),到公元前4000-5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1],我國是當今世上第一個使用玉器,而且傳承玉器文化最久的國家,向來有玉石之國的稱號。
誕生自新時期時代早期并發展到現在的玉器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區別與世界其他文化的獨特之處。我國國民認為,玉是天地靈氣精華之產物,玉自帶有非比尋常的宗教象征含義[2]。萃取自天然,雕琢于皇宮內院的玉器品一直被認為是彰顯等級身份權勢地位的象征物品,也是維護社會傳統禮制的核心組成內容,與此同時,玉在喪葬文化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帶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因為玉器通透的外表,大家常常將玉自身帶有的諸多特性和人的道德個性相結合,比如君子品性,從而使其更受歡迎,這也是我國的一大創造。所以,玉集合了東方文化、東方精神,是我國五千年文化文明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二、蚌埠玉器及其文化
蚌埠坐落于安徽東北部,由于古代河蚌產量豐盛而得此名號,蚌埠盡管不生產玉石,可是其玉器文化非常有名,玉器文化在此也具有頗豐的歷史淵源。
蚌埠玉雕原材料取自全國各個地方的玉器種類,例如岫巖玉、和田玉、藍田玉等,其中不少玉雕制品采用國外玉料,比如俄羅斯軟玉、加拿大碧玉、緬甸翡翠等,玉料在玉雕藝人的匠心雕琢設計下,被制作成為各富形態的玉器。現在蚌埠玉器大體上有仿古、新作兩種。新作玉雕在吸取我國傳統語調技法的前提下,吸取容納國內外現代化雕刻技法,尋求內容、形式的創新,新作玉雕品種非常多,大體有大件、小件之分。大件包含以人、花、鳥等為主題的觀賞物件,當中爐和瓶最為常見也最為優質。現代蚌埠玉雕在經過了50多年的創新化發展中,出現了諸多玉雕工藝優秀制品,很多蚌埠玉雕優秀制品均被評測為省級別的高優制品,斬獲諸多大獎項,而且不少作品爭先被國外有關機構所購買收藏。鏈條瓶是最早時期蚌埠玉雕中獨具特性的玉器品種,使用活鏈技術,最大化發揮玉料品質,雕琢出環環相扣靈活度高的玉瓶造型。1958年,蚌埠刻字社王景友采用琥珀雕制了鏈條瓶,這是我國第一件鏈條瓶,自此之后鏈條瓶便廣受市場歡迎,始終熱銷不斷。
關于蚌埠玉,文化人士歸納其特征為,質地堅硬,光澤潤和,色彩多姿,組織細密,聲音悠揚。這五大特性,許慎把它比作為人的五大品德,即仁義智勇潔,因此大家都非常信任和尊崇 “君子比德于玉[3]”。玉和君子這一奇妙的緣分,催化了物質、社會、精神的三位一體,創造了全新的玉意識和玉文化,是玉器文化的高深底蘊。儒家把玉進行了擬人化、神圣化,認為玉的實質并非外表的具象美,更是展現自我素養、精神品格的一大有力象征物品,以玉來展現君子之才之德,文雅有禮,非常貼切。
三、新時代背景些對玉器文化的影響
我國玉器文化發展連綿不斷,還有在國內流傳發揚的深廣性,更加表現出玉石的固有形象和有力地位。不過通過這一點我們也很清晰的知道,在我們邁入玉石店后,充斥在視線內的大多都是雕刻主題的玉器制品,比如彌勒佛、觀音吊墜等,幾乎都是滿富、辟邪或者祈福含義的。但是伴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西方審美方式的影響,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已經超過如今市場所提供的款式。年輕消費人群不管是文化教育層面還是接受新鮮事物能力上都早已突破傳統文化限制,單一的傳統主題顯然是不符合現代市場發展境況,無法滿足大眾年輕需求的。所以,供需度要遠高過現實。
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理應得到踴躍性號召和傳揚,可是顯然諸多傳統文化元素已經和大眾審美、國際發展流行趨勢相背離,只停留在傳統精粹階段的產品,是不可能成為商品熱銷的,只能放諸于藝術品層面以供鑒賞,和大眾生活距離較遠,有清高疏遠之感,因此,玉石在造型設計上不能只受限于我國傳統款式,必須要聯系當下時興的元素和主題。可是我們也清楚地知道,玉石自身具有獨特的材質特性,和其他寶石可以式樣多變是有所區別的,僅從這一層面上講便沒辦法給青年消費群體以時髦的感受。因此,不管是造型還是工藝,適合的創新元素都是可以促進玉器文化傳揚和發展的。
中西方文化底蘊、發展背景均是截然不同的,審美眼光自然也有所不同,我國審美更傾向于感性化,西式文化更傾向于理性化,由自繪畫上便可知曉,例如我國古典水墨畫,講求形神兼備,緊抓實物核心特性之后,配合以夸張或者變形式方法來表現出主觀意志情趣等深層次東西。西方素描則截然相反,注重比例準確架構周密,最大化恢復客觀中正的態勢,注重邏輯思維發揮。
四、新時代背景下玉器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現代玉器文化的全新景象,或者說是時尚景象,層出不窮,它是于傳統玉器文化根基上衍生出的全新景觀,它和傳統玉器文化相互作用,一起傳承優秀的文化命脈,當中含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深層次思索和分析的問題。現在國家對傳統工藝的維護和推動力度變得愈來愈大,一方面把諸多典型性玉石雕工藝技藝劃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項中,一方面還大力的推展國家級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及出色精品的展示等活動。玉石文化身為我國傳統工藝文化的重要組成,在現代也需要被大力被保護和宣傳,也可以這樣講,玉器文化是要根植于傳統文化中,在保護和加大宣揚力度中進一步得到傳揚和創新發展的。
首先,要實現和傳統文化玉器融合,將玉器文化和我國傳統文化有效的聯系起來,傳統文化對我國文化系統有著全面的影響,時代潮流與新形勢發展告訴我們,對玉器文化的發揚創新,必須秉持敏銳的捕捉力、感應力以及創新力。民族才是文化最具特色的構成部分,具有特色才可以在世界發展中立穩腳跟。只要是富有較高較強渲染力、生命力的作品幾乎都是個人創造力及國家民族文化底蘊力的合力產物,所以在玉石的發揚承繼上不能單純的仿照和抄襲。
其次,適當的將中方藝術和西方藝術相結合,來實現玉石運用設計上的東西交融。現代化玉石設計必須要不斷富有新意,改變單一純粹的傳統設計模式,在最大化彰顯玉石通透質地前提下,適時地灌輸進現代化西方思想設計文化。一樣是玉石藝術,可是東方的玉石工藝和西方的玉石工藝有著極大的差異,西方藝術注重采用抽象、精純的造型式言語,東方藝術則是建立在傳統玉器文化之上,造型設計上更偏重于典雅精致,帶有非常濃重的東方藝術風格及區域性特征。
再次,重視古代和現代的結合,也就是傳統圖樣和現代款式的融合。創新化玉石在設計中更多的是采用動植物、吉祥圖案等傳統化樣式,含義更多的是集中在吉祥、富貴等方面,比如龍鳳呈祥、花開富貴等,都是我國深厚傳統文化的體現。可是,傳統文化元素要吸取接納全新的現代元素,才能獲得長足發展,兩者結合才能更符合市場所需。所以,玉石社會發展要參考現代化設計觀念,增添眾多時尚化新穎化特色。例如圖案規劃可以自傳統的自然態勢轉而到幾何抽象化態勢,突出點、線、面等時尚化的造型,這比之前的自然態勢更為精煉,增添別樣一番美感。
五、結束語
我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有諸多精髓需要在后來的設計中加以參考和吸取。藝術的生命需要創新才能維持,寶貴的玉石必須要融合全新的藝術活力。玉石首飾在保留濃厚民族氣息前提下,要多多借鑒多元多樣性設計觀念,讓傳統與現代核心精華互相對撞相融,獲得長足化發展。玉石如今發展為我國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要強化對我國玉器文化的深層次發掘,使其遵循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又具備現代化活力,使得傳統、民族、世界各大元素特色相交融,推動玉器文化朝著世界化方向發展,從而發揚推廣我國獨特的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藺小清.中國玉器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J].才智,2018(32).
[2]吳蘊慧.中國玉器的價值[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4).
[3]錢靜.蘇州玉器工藝的傳承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