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林
摘要:在人們思想境界不斷提高的今天,物質已經不再是人們僅有的追求,精神層面的需要已經成為自我滿足的一種必要性條件。各種各樣的音樂節目之所以能夠在近些年火起,與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包括音樂本身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特性有很大聯系。需說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會對人們產生吸引力,音樂自身的品質才是人們的追求前提。高校本身有著非常雄厚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基礎力量,所以高校需要發揮自身的音樂資源作用,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定位這不僅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有很好的幫助,同時也能夠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高校音樂;音樂教育;社會服務
高校在我國的社會定位是為社會輸送優質的人才。從某些角度來說,正因高校的作用與價值非常突出,所以很多地區都會將大量的資源融入到高校當中,目的是為了最大化高校教育的價值,體現高校教育對社會的影響與作用。音樂資源同樣是高校資源的一部分內容。音樂資源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與影響高校學生,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與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的時候需要重視學生創造力與好奇心的培養,其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包括音樂文化的作用發揮、建設都有很好的幫助。
一、國內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情況
(一)資源分類
參照特點可以將高校音樂教育的資源劃分為兩大類別,第一類,有形資源。這種資源指的就是物質資源,有著非常廣的涵蓋范圍,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鋼琴、琵琶樂器,當然各種與音樂相關的音像資料圖書也在其中。除此之外固定形式的物質內容還包括音樂演播廳、展覽廳等等[1]。很多人實際上會忽略各種不易于發現的教育資源,比如音樂教師、音樂專業學生、音樂愛好者,事實上這些愛好者資源同樣也屬于有形教育資源。第二類,無形資源。相對來說,高校無形資源更不容易發現。高校無形資源指的就是各種人才資源[2]。其包括學生的音樂創作靈感、學生的音樂造詣等。事實上這種資源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大學生需要在具備創新意識、音樂再造能力以及豐富的音樂經驗與深刻見解以后才能夠具備無形資源能力與素質。當然高校文化資源、信息資源同樣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高校無形資源的重要內容。很多高校在平時舉辦的各種歌手大賽從某些角度來說也擴展了高校的音樂影響力與教育能力。
(二)教育形式
首先高校音樂有著很廣的受眾面。這是因為高校學生能夠參與到多種多樣的音樂活動與形式,其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青少年。青少年喜歡音樂,能夠深入音樂當中理解深層內涵,提升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藝術修養與文化品位。關于宣傳層面,高校大學生的做法也比較突出。利用各種單頁與宣傳冊,形成廣泛的知名度。部分大學生會選擇用課余時間訓練自己的音樂技能,用自建樂隊的方式發揮音樂資源價值。
其次專業化突出。因高校有著大量有建樹的音樂人,這里所說的是對于音樂概念有著深刻理解的音樂人與學生。由專業音樂教師指導,不斷提升大學生音樂素質、音樂文化[3]。這樣大學生就會表現出更加出眾的音樂素養。音樂素養包括對音樂的旋律、體會、聯想、感受與記憶等。
最后高校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與設施,這些資源具有其他教育結構所不具備的優勢與能力。這些設施與資源成為了學生的音樂學習基礎與平臺,能夠很好的完成音樂人的培養工作。
(三)比賽服務
在國內社會快速發展的就今天,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變得越發突出,各種各樣的音樂比賽、娛樂活動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不可少成分。如今各種音樂比賽顯然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一種文化娛樂方法[4]。對于大型的音樂比賽,主辦方通常也會力不能及,高??梢耘c之配合從而緩解這些壓力。讓高校眾多的音樂資源能夠為社會音樂活動、比賽提供資源、動力方面的支持。比如燈光、樂器都會成為音樂活動的重要支持,能夠帶給音樂比賽更好的感染力與效果。
二、高校音樂資源社會服務功能
面對社會的發展,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音樂文化追求與需求,高校就需要依托于本校的教育資源,處理好學校資源與社會需求的關系,為人們提供更加突出的音樂文化。這是因為高校本就凝聚了社會大量的優秀資源,對于社會文化的影響十分突出。這其中就包括音樂教育。高校音樂文化、音樂教育立足于社會文化需求、人們的實踐需要。高校能夠源源不斷的為社會輸送優秀音樂學子,其對今后我國的音樂教育發展、音樂文化建設有很好的幫助,是最基本的方向與目標,可以為音樂資源的再創造與創新奠定基礎。
(一)傳播弘揚傳統文化
高校教育的定位決定了音樂專業的設置,表明了社會大眾對音樂專業、音樂文化、音樂內涵的追求。高校音樂活動的開辦能夠很好的繼承與保留傳統文化,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高校必須意識到音樂教育資源的作用、價值與定位,廣泛傳播音樂文化本身的內容、核心思想,突出主題,體現價值,使所有的高校學生都能夠意識到高校音樂教育的價值、定位與意義。高校需要做好對學校教育資源的利用,用專業化的手段、方法開展音樂活動,為社會提供高水準的作品。只有這樣人們才會予以高校音樂更多的認可,意識到音樂本身的魅力所在。高校音樂教育活動、形式與方法需要貼近生活,迎合時代潮流,圍繞人們的思想形式,采取喜聞樂見的態度與方法吸引人們參與其中,只有這樣人們的音樂素養、文化素養才能夠得到提高,實現音樂教育的最大化價值。
(二)創作優質音樂作品
相較于其他教育結構、形式,高校有著更為豐富、雄厚的信息資源、設施資源與人才資源,其對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引導作用與推動力。在高校學生參與到音樂文化學習以后,學生自身的修養、素質與文化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學生在精神文化、精神素養得到提升以后,將會用更加從容、積極的精神面貌迎接社會、迎接未來。
高校中的各種設施資源可以作為學校音樂教育項目、表演項目的開展前提。學校有著豐富的條件開展音樂表演,為世人展示音樂內涵、音樂文化。此外很多高校本就有比較大的體育館和大禮堂,學??梢岳眠@些渠道展示音樂表演,吸引更多人參觀與欣賞,獲知群眾、聽眾的真實反饋,進而調整音樂知識教育模式、學習模式,賦予音樂教育更多的活力與新奇的資源支持。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是當前非常普遍的情況。甚至有些高校選擇了與國外學校合作,這種做法能夠擴大學校的文化影響力與社會影響力。在雙方雙邊交流中能夠互相吸收經驗,創辦新奇、多樣的音樂教育方法、方式,提升我國的文化實力,尤其是軟實力。該做法與我國近些年提倡的一帶一路精神相契合,能夠很好的推進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落實與推進,提高我國音樂教育力量與水平。
(三)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通過對網絡數據的調查可以得出,國內的音樂節目在近些年發展的如火如荼,很多優秀的年輕音樂人參與其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賞識。事實上每一種音樂類型都能夠代表一種音樂文化、民族文化。音樂文化的傳播本就需要傳承者、繼承者。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可以用自己的技能從事音樂教師職業,同時也可以憑借自身實力層為一名歌手。音樂專業學生在這樣的背景與環境下,自身的就業渠道得到了很好的拓寬。
三、高校音樂教育資源操作性
(一)深度開發高校音樂資源
據調查,我國有著非常巨大的音樂市場,面對這樣的背景,高校必須做好對機遇的把握,全方位開展音樂教育,挖掘音樂教育資源和文化。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資金,引導更多學生參與到自身音樂潛能的挖掘,釋放學生的自身活力與潛能。根據我國的音樂市場活躍度情況可以看出,人們之所以會對音樂產生如此高的追求,是因為當前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與提高。音樂文化是人們如今對精神世界的一種極致追求,高校需要以此為突破口,做好對音樂資源的開發工作,構建適用于我國市場環境的教育模式,創辦優質高校音樂教育,最大化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
(二)打造生態育人環境
對于高校而言,音樂文化、音樂資源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保障質量的關鍵在于需要將文化的發展、文化的實踐放在首要目標。也就是說需要在實踐中完成音樂文化的推進與運用,實現音樂文化的創新工作。所以高校需要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生態氛圍、文化環境。從當代大學生的表現來看,如今絕大多學生都存在急于求成、浮躁的風氣。高校對此需要利用音樂文化凈化學生心靈,緩解學生的這種不良心態。高校在音樂教育中需要重視保護設施、保護環境,做好人文環境的建設工作,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改善學生的文化素養、文化體制。
另外學校也要做好傳承機制的創新工作,完成音樂文化、流行文化的普及與傳播。雖然創新工作會沖擊到一部分傳統文化,但并不妨礙其繼承與傳播之路。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歷史背景積累了璀璨的精神文明,高校需要做好對這些資源的利用,充分發揮與利用非物質文化價值與作用。高校在平時的文化傳播工作中,需要秉承繼承與傳播的理念與追求,并對此做好明確規定,創新民族音樂表演形式,將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整合到一起,在改編曲風的過程中,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弘揚到世界各地,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品鑒、學習、繼承與傳播的活動之中。
四、結語
從本文的敘述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校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對象,高校教育的價值與力量決定著社會的發展方向。正因如此我國高校才會擁有如此眾多的音樂資源、教育資源。我們必須做好對這些信息資源、設施與人力的利用與開發,其對打造社會服務、藝術服務、文化盛宴而言有很好的引導與幫助作用。我們必須做好對高校教育資源,尤其是這些文化資源的利用。其不僅能夠培養優秀的大學生,同時也能夠實現傳統文化、藝術文化的傳播目標,將我國優秀的文化帶到世界各地,成為人們所追求、喜愛的榜樣文化。對此高校教育必須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價值、音樂資源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牧原.淺述大學音樂教育資源的社會服務功能[J].北方音樂,2018,38(15).
[2]徐賽飛.高等院校音樂教育資源的社會服務功能發展研究[J].智庫時代,2017(08).
[3]陳鳳.數字音樂云服務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05).
[4]甘露.高職院校音樂資源服務社區文化發展的功能定位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