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里
摘要:雙排鍵電子琴作為一個進口樂器,供其使用的作品多為外國作品,中國作品很少,尤其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筆者主修雙排鍵多年,深切的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與“魂”,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電子管風琴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時熟悉樂器特性,對觸鍵也有極高要求,同時要求演奏者能具有演奏、改編、創作以及制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演奏;制作;改編
一、研究目標與意義
研究目的與意義:雙排鍵電子琴作為一個進口樂器,供其使用的作品多為外國作品,中國作品很少,尤其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作為雙排鍵專業的學生,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靈魂”,我們希望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校的設備,更好的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二、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
在國內,有關民族管弦樂組曲類似的研究,大部分以論文的形式呈現,例如:西安音樂學院王懷瑾老師《淺析如何用雙排鍵電子琴改編中國交響樂》、 西安音樂學院譚藝民老師《探索雙排鍵電子琴在中國的普及及發展》等。
其中, 廣西藝術學院伍時旺老師的《少數民族地區電子鍵盤樂器教學中的民族音樂傳承》就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電子鍵盤樂器教學中如何傳承與發展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問題,探索了在該課程中,培養當代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音樂師資的新途徑、新方法和新手段。分析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學科特色以及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學特色。
在國外,日本著名管風琴演奏家加曾利康之充分運用極具日本民族的傳統樂器尺八創作了經典作品《秋田謠》,表現日本民族鄉間風土人情。
桂林市乃至廣西地區以雙排鍵協奏形式創編和演奏的民族管弦樂組曲特別少,而以雙排鍵協奏形式創編和演奏的民族管弦樂組曲更是少之又少,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改編作品來學習和挖掘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因此本人認為雙排鍵電子琴改編結合地方風情的教材還是十分必要的。
三、 創作背景
1964年,我國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因為政治原因被下放山西,后又調回北京任職。《云南音詩之火把節》是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大學畢業后創作的第一個作品,一經發表后,引起國內外廣大音樂愛好者的一致好評,它的終曲《火把節》現如今已經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60多個城市上演,深受國內外聽眾的喜愛。
四、音樂分析
《火把節》是云南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它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也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廣為流傳的樂章。前面開始部分的引子由木管和弦樂奏出輕快愉悅的節奏,圓號半音下行作背景音鋪墊,本樂章的第一主題開始慢慢進入。由雙簧管在極富有美色的中音區上奏出第二主題。優美柔和的旋律線條與第一主題的熱烈歡騰形成了強烈對比。經過圓號的短暫展開之后,第二主題高五度進行的再現,豎琴聲部的出現更使音樂強加的流動感。樂曲從140小節起進行了全曲的展開。
第三主題的形象是由三個部分共同完成的,第一部分是由低音提琴與大提琴的固定音型:第二部分是由中提琴和單簧管奏出的由三度音程構成的舞蹈性的切分音型:第三部分是主題的旋律。這三個部分在縱向上分別以2拍子、3拍子、4拍子的節奏進行組合,使得第三主題更加婀娜多姿、瀟灑自如。第三主題在g小調和d小調兩次呈示之后進行了展開。展開部分采用將第三主題時值拉寬擴大的發展方法,同時加入銅管組的卡農模仿。275小節處第三主題中的舞蹈性音型在銅管注重得到了展開,使樂曲不斷的推向高潮。297小節第一主題突然再次出現,似乎是假再現,但又突然以銅管與打擊樂器的對峙緊縮再現了第一樂章的主題,好似宣告全部套曲的再現和即將的收束。[1]
五、作品改編
(一)改編的形式
獨奏:即一人演奏一件樂器。
重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器各司其職,同時進行演奏。
伴奏:襯托主旋律。
因為管弦樂作品《云南音詩之火把節》是一部交響樂作品,根據實際情況和演出效果考慮,改編形式采用的是重奏,進行總譜縮譜。
(二)總譜縮譜
在對作品《云南音詩之火把節》進行改編前,先要對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合理安排聲部并熟悉閱讀總譜,這樣才能盡可能正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容和作曲家的構思。
《火把節》的音樂從開篇采用弦樂和木管樂齊奏的方式拉開序幕,從第4小節開始,低沉磅礴,鏗鏘有力的銅管樂進入,渲染一種節日喜慶的氛圍,通過反復聆聽音頻,找到作曲家最希望讓觀眾聽到的聲部,在總譜譜面上進行劃分,將聲部在鍵盤上進行合理的分配,分上、中、下鍵盤。
按照編曲常規思維,一般把最想突出的聲部(即旋律)放在上鍵盤,因為長笛和短笛經常用于在中高音區與弦樂疊奏,單簧管和雙簧管都適合演奏快速、輕巧的音符,具有非常大的動態范圍,所以在聲部分配上,將木管和弦樂一起放在上鍵盤,并且用較為靈活的右手來演奏非常快速及華麗的片段。
銅管組中的樂器聲音洪亮,氣勢磅礴,當使用較強吹奏力度吹奏時,不僅發出的音響音量更大,同時會產生更加明亮的音色。在使用較強力度吹奏時,銅管樂器的音色會帶有更多的金屬質感,為整個管弦樂隊增加激動澎湃的效果,圓號和聲音域在中音區,一般放在下鍵盤上,起推動作用。
腳鍵盤一般走低音和聲,通常在音色選擇上選擇電貝司、低音貝斯等。
由于雙排鍵電子琴的限制,幾種相似的樂器編在一起或將某個聲部省略,這首曲子將顯得不那么完整,與原曲相比,從空間、時間上感覺缺少了其原有的風味,想追求完整性,雙排鍵電子琴只有三個鍵盤又做不到。這個時候可以先將作曲家最希望讓觀眾聽到的聲部用上下腳鍵盤演奏,然后再使用琴上的內錄功能或者分割鍵盤來完成沒辦法演奏的聲部,利用雙排鍵電子琴的內部錄音功能,可以充分表達作曲家的構思和音樂形象。[2]
(三)音色的選擇
木管組、銅管組、弦樂組是管弦樂團常見的樂器組合搭配。
Flute (長笛)
Flute1:比較樸素的音色,音頭多
Flute2:溫暖,音頭少
Flute3:呼吸聲,清晰的音
Flute4:音頭多,常用
《云南音詩之火把節》節奏輕快,曲風活潑,在這里用flute3的音色比較合適。
2. Horn(圓號)
Horn1:圓潤,薄
Horn2:柔軟聲音
Horn3:增加厚度
Horn4:明亮,用于強奏
Horn5:金屬音更重,失真
Horn6:在高音區的表現力更強些
《云南音詩之火把節》需要圓號強奏音色演奏和聲背景,所以圓號音色的選擇Horn4&5,1明亮一點的音色。
String(弦樂組)
Strings1:百搭 適合增加厚度
Strings2:偏柔和,音頭多
Strings3&4:快速跑動,音頭多,3的厚度要比4薄一點,4較常用
Strings5:柔和
Strings6:音頭多,適合快速跑動
Strings7:柔和
Strings8:模糊
Octave Strings1:厚實的弦樂合奏音色,
Octave Strings1:音色較柔和些的弦樂合奏音色
(四)音色的編輯與制作
1.Volume(音量)
在面板上每個音色組中其中有一個音量按鍵,是用來設置每種音色所需達到的音量水平,該按鍵只能粗略調整音量。
2.Brilliance(明亮度)
在面板的Brilliance按鍵用來調整音調,使音色變亮或變暗。
3.Touch Tone (觸鍵音)
Touch Tone(觸鍵音)功能包括后觸和前觸,使音量和音質更加富有表現力。
(五)節奏模式設計
雙排鍵電子琴節奏編輯功能強大,功能主要分為兩種形式:節奏模式設計和節奏進行程序設計。可以創建自己的節奏并保存為操作節奏。
節奏設計分兩種形式:階段式寫入與實時寫入。階段式寫入是將打擊音作為單獨的音符值進行輸入,有助于精確輸入。實時寫入:把設計好的節奏用彈奏的方法錄制下來。實時寫入的優點是錄制速度快,比較便捷,同時可以聽到節奏效果,但錄入不夠精確。通常在編輯節奏的時候可以在這兩種模式中切換。[3]
六、 演奏樂曲時的要求
(一)弦樂音色的特點與演奏
音樂從開篇采用弦樂齊奏的方式拉開序幕,伴隨的低沉磅礴,鏗鏘有力的定音鼓,渲染一種人們歡度節日的氣氛,寓意對美好生活的贊頌和充滿信心,經過8小節的引子,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了,編者選用了弦樂疊加木管樂音色。移植到雙排鍵的琴鍵上來彈奏,模仿弦樂砍弓技法。這就要求演奏者把手指當成琴弓,把鍵盤當作琴弦,手指在鍵盤上做敲擊運動,下鍵的速度與力度要有均勻的設計,這樣的音色才能表現弦樂的砍弓拉奏。
(二)銅管樂音色的特點與演奏
除卻了弦樂部分,樂曲中還采用大量的銅管樂音色,圓號在管弦樂隊中發音優美,柔和而富有詩意,特別適宜演奏悠長如歌的旋律,也可演奏宏偉壯觀的,甚至憤怒的號角式旋律。除演奏主旋律外,圓號同時還可以演奏副旋律。流行音樂中也是經常可以見到圓號的身影。在雙排鍵的世界中,經常會用到的圓號音色是圓號1,圓號1&4和圓號5。例如,在《云南音詩之火把節》中的高潮部分的再現主題由圓號和小號共同奏出,需要一種威武雄壯的聲音,這時就需要具有迫力和張力的圓號1&4來演繹,此外使用1stagea的圓號5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選擇合適的音色,還要適當將音色的比例,明亮度,混響一一調整,避免音色出現太干太混,過于明亮或過于暗淡的狀況。[4]
(三)木管音色的特點與演奏
木管在這個時候在音樂中扮演著愉快而活潑的角色,木管樂器的音域寬廣,音色柔美,表現力強,常常在合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也是重要的獨奏樂器。木管樂器屬于吹奏類樂器,演奏者籍由吹氣,讓空氣在管中震動發出聲音。樂隊中常用的木管樂器有短笛(picclol 縮寫:picc)、長笛(flute 縮寫:fl)、雙簧管(oboe縮寫:ob),大管(bsaaoon縮寫:bon),由于在樂器們不同的音域內,樂器所適合變現的力度也不同,因此在模仿木管音色的演奏是,所以演奏者們要考慮到不同樂器的音域、音色特點以及合理的觸鍵方式。只有結合實際因素,才能使音響效果更為形象逼真。
電子管風琴音色節奏變化莫測,形式多樣,綜合性極強,為國內的音樂愛好者們打開了視聽覺的新大陸。演奏者需要熟悉雙排鍵電子琴的操作并且清晰掌握樂器的演奏特性,還有對樂曲的整體把握性和豐富的想象力去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駕馭它、完善它,讓雙排鍵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電子管風琴在模仿木管樂器的演奏時,演奏者也要在想象己也在吹奏樂器。在吹奏樂曲的過程中找到換氣點,用不同的觸鍵方式將真實樂器演奏時那種呼吸的感覺表現出來,這樣才可以使音色聽起來更加真實。
樂曲《云南音詩之火把節》演奏一些具有歌唱性特色的木管弦樂段落時,手指觸鍵要柔和,不能過于生硬。觸鍵點靠近指尖。在模仿木管具有跳躍性的旋律段落時,觸鍵方式多以斷奏為主,指尖要具有爆發力,指尖放松而不僵硬、結實而不能柔軟,試圖發出均勻而清晰的音。在樂句呼吸的感覺上,連線的開始和結束就是換氣的標志。[5]
(四)打擊樂音色與色彩樂器的特點
電子管風琴上具有強大的編輯功能,配有風格多樣,形式多變的鼓組,像常見的標準鼓組1.標準鼓組2.交響樂鼓組、拉丁鼓組等等。主要為樂曲和音色服務,起到潤色的作用。打擊樂器組常常在樂隊演奏樂曲,掌握節奏時占重要地位,使樂曲進入高潮。打擊樂器組一般分兩類,一類是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鼓、木琴或管鐘等:另一類則是沒有固定音高的,如:三角鐵,大鼓等。
打擊樂器在音樂會演奏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們的種類繁多,音色形式多樣,琳瑯滿目,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它們之間的樂器搭配、演奏方式以及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在古典交響樂的舞臺邊沿中,馬林巴、三角鐵,定音鼓基本上是音樂會中的常客。由于每個樂器自身的音樂特性不盡相同,例如:三角鐵,它是一種金屬體發聲樂器,沒有固定的音高,可以發出銀鈴般的顫音,因此在樂隊演奏中常常起到點綴的作用。每種不同類型的在不同的聲場環境和混響干濕比、力度的變化下所放映的聲音效果是不一樣的,像小軍鼓的聲音鏗鏘有力,音色沉穩,給人一種鼓舞士氣的感覺,通常適用于狩獵,凱旋而歸或戰爭爆發的場景。康加鼓的聲音比較活潑喜慶、通常適用于節日里載歌載舞聚會,歌舞表演的氛圍。
樂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樂曲并沒有使用到節奏編輯器,采用的是鍵盤打擊樂,將帶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手鼓,鈴鼓和康加鼓,一些發音激烈、跳蕩,擅長在音色中表現熱烈歡騰的打擊樂器設置到琴鍵上,隨著音色旋律的起伏搖曳著動人的旋律,為樂曲營造出一種歡樂、活潑、動人的氛圍。
其次,電子管風琴不但可以編輯傳統古典交響音樂節奏,還可以駕馭其他各種各樣風格的節奏。電子管風琴上的預設節奏有三百多種,常見的預設鼓組有進行曲風(March)、華爾茲(Waltz)、流行風(Pop)、爵士樂(Jazz)、舞曲樂(Dance)、拉丁樂(Latin)等曲風。。每一首樂曲只有搭配合適的曲風,才能更加好的散發出它獨特的魅力。
七、結束語
樂曲《云南音詩之火把節》,是對作曲家王西麟內心真實感情的詮釋,戲劇性的創作手法在每一個分句中具體呈現出來,他把生活中的感情深刻融入到自己音樂作品中,平易與深刻的情感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取得了很好成果既要注意樂句的對比,平穩過渡,也要注重他作品中角色相互“對話”的感覺,演奏要呈現出他作品的歌唱性。在演奏時要減少踏板的使用,模仿出各種樂器的演奏風格,并控制好自身的呼吸與旋律走向融為一體,演奏者才能更好地表達樂曲的內在含義。
在編曲方面,要具備:(一)一定的創作能力。(二)鍵盤演奏能力(視奏、即興等)。(三)會看總譜,分析作品。(四)熟悉樂器編排知識,了解樂隊樂器的演奏特點。(五)一定的和聲、復調基礎及鍵盤和聲能力。(六)了解雙排鍵電子琴的功能和應用。
只有認認真真學習好以上所要具備的能力,才能蘊量出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趙紅蕊.電子管風琴音色模擬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7.
[2]陸慧婷.雙排鍵電子琴銅管音色演奏方法探析[J].歌海,2015(03).
[3]王曉偉.淺談鋼琴協奏曲在雙排鍵電子琴上的改編和演奏[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4]王婧婧.淺談在雙排鍵電子琴上改編管弦樂作品[D].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9.
[5]尚洪剛.一位用交響樂思考歷史的音樂家—王西麟和他的交響樂創作[D].首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