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俊
[摘要]音樂作為創造性很強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創新意識、創造動機、創造環境等方面加強創造執行能力的培養。文章探討了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與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對策。
[關鍵詞]音樂教育;創造力;人才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1.190
音樂是人內心情感的一種外在表現,這種表現可以抒發人的內心情感和思想情感,可以熏陶人的品格,也可以培養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教育作為創造性很強的一種藝術形式,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育學生的創造力。
1 創造力與高職院校音樂教學
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伴隨著“中國制造”要從合格制造向精品制造、優質制造的轉變,中國高職教育如何使學生既具有熟練的技能,又具備技術改良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成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點。因此,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創造力”一詞是由拉丁語“Creare”派生而來,其大意為“創造、創建、生產、造成”。其特點就是創造者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加以重新組合,并創造出新穎的、獨特的、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音樂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在本質、途徑、方式及特征上都有相同之處。創造力的顯著特點就是根據已知的去探索未知的,而音樂欣賞正是通過樂曲的音響感知去體會情感,從而增強欣賞者的敏銳的觀察力、關系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并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在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層次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力、情感、聯想和想象力,也就是在知、情、意三方面層層深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1.1 音樂教學可以拓展學生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情感性。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由于音樂作品滲透了作者強烈的感情,熔鑄了作者的審美意蘊,作者借形象傳達和表現審美情感,用具體生動的音樂元素和音樂形式激發聽眾的審美感情。而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必然會從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形象出發,去探尋音樂中的形象原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展開豐富的想象、聯想,從而獲得審美體驗。面對不同的音樂作品,學生遇疑而思,經過學習、思考產生不同的聯想,既滿足了學習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1.2 音樂教學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提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的想象是通過聲音來體現的。當聽到一段悲傷的音樂時,產生的想象是多種多樣的:朋友的離別、往日的回憶、悲愴的祈禱等,給人們一個盡情想象的空間正是音樂的魅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情節,運用豐富的聯想編故事、創編情節,以幻想為前提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提高。
2 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策略
高職音樂教育教學中的音樂創造,不是為培養音樂家的音樂創造教學,而是以創造性的音樂活動為主體,其目的是為了通過音樂創造活動,使學生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增強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力與思考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創造性的音樂活動體現在音樂學習的各個領域,不管在歌唱、器樂還是鑒賞等音樂活動中,都應重視學生的體驗,積累使他們能夠大膽地用聲音表現自己所感受到的、想象到的東西。創造性的音樂行動就是在各種音樂活動中,盡可能地使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堅持運用以“發掘創造力”的教學方法來實踐教學,通過為歌曲編歌詞、編配動作、故事創編、畫圖等方法,啟發學生展開發散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覺音樂、體會音樂,以演出、創作、欣賞等教學活動作為探索的手段,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強調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2.1 通過音樂欣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在欣賞音樂時,學生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維的游絲,讓藝術想象在審美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從而化音樂的多解性為無限性,變不確定性為藝術的再創造性,把有限的音響變作自由的心緒,以獲得最大限度地藝術美感。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樂曲開始,學生們聽到在輕柔的弦樂震音背景上傳來秀麗的笛聲,接著雙簧管奏出了優美的旋律,有的同學說看到了美麗的春天,有的同學說看到了童年嬉戲的綠草地,還有的說仿佛感覺自己在與蝴蝶跳舞……在欣賞京劇曲牌《柳搖金》《春日景和》《柳青娘》時,由于樂曲的旋律優美,清新典雅,適于表現輕松愉快的情緒,同學們聽起來異常興奮、心曠神怡,都被優美的旋律所陶醉。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音樂欣賞中進行經常性的想象教育與訓練,非常有助于形成自由思想的思維習慣,從而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2.2 通過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音樂欣賞教學應該強調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學生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
(1)通過音樂形象創編音樂劇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意大利音樂教育突出三個基本的音樂活動:研究、創造、聆聽三個方面同時進行、相互影響,創造性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以及培養為全面發展人才必需的各種能力,許多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劇通過演員的表演塑造出一個個鮮明的形象。鼓勵高職學生通過對音樂、歌詞的理解,編成小型音樂劇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
(2)通過歌譜寫作練習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高職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有一定的樂曲欣賞能力,對他們進行歌譜寫作教學,雖然不能要求他們創作出多么完美的樂曲,但是這些樂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不能不說是音樂創作活動的表現之一。歌譜創作可以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和想象力,如果在音樂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發掘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對音樂的創作經驗進行積累,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增長,還會幫助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歌譜寫作的練習作為一種簡單創作形式,很受高職學生的喜愛,歌譜創作可以吸引愛好音樂學生的創作興趣,在創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創作自信心,還鍛煉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3)通過自制簡易樂器拓展學生創造思維。學生對樂器有著天生的喜愛,要加強學生對樂器的了解和運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制簡單的樂器來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例如:折疊的樹葉可以表現鳥叫,礦泉水瓶里面裝沙可以模仿打擊樂器,啤酒瓶里裝上不同高度的水可以形成音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教師要善于解放學生:解放他們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讓他們能干。并且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才。我們要學會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去創造。在音樂教學中,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方法還有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們只要堅定信念,不斷完善拓展創新思維,就能找到更多、更好、更適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潘霞.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