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2019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提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力實施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咬定既定脫貧目標,落實已有政策部署,確保6000元以下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12個重點幫扶縣(區)全部退出。”這表明了江蘇省委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堅定決心和明確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江蘇2019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必須更加注重提高脫貧質量,更加注重攻堅重點難點,更加注重扶貧改革創新,更加注重補短板強弱項,其中包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從而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決定性基礎。
一、“兩不愁三保障”的內涵及其意義
2019年4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戰越勇,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扎實做好今明兩年脫貧攻堅工作,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兩不愁三保障”是國家提出的在異地扶貧搬遷中居民生活的主要目標——“兩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住房安全有保障并不是按照比小康水平還要高的標準,而是按照脫貧標準,滿足搬遷群眾的基本住房需要,規定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這是基本標準。
那么為什么要提出“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呢?進入“十三五”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打響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在全國7000多萬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中,中央決定對其中大約1000萬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實行在自愿原則基礎上的易地扶貧搬遷,包括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對于易地扶貧搬遷這塊“硬骨頭”,國家采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組織實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有關部門還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確“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過搬遷來實現這批群眾的脫貧,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生活。因此“兩不愁三保障”就是對易地扶貧搬遷中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真正達標當然就意味著擺脫貧困、實現小康。江蘇雖然沒有很多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但這一目標涵蓋了衣、食、住、醫、教等各個方面,滿足了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蘇北低收入農戶也都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脫貧攻堅也就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
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強化扶貧主體責任,規范扶貧工作流程,創新扶貧幫扶措施,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蘇北低收入農戶吃穿穩定實現“兩不愁”,居住、醫療、教育“三保障”水平進一步改善,因而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必勝基礎。
二、江蘇“兩不愁三保障”總體情況
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取得明顯成效,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25.5%,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了33.1平方米,使用經過凈化處理自來水的農戶比重為92.1%,使用清潔能源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77.6%,人均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長23.2%,在校生接受教育救助比上年提高10.9個百分點,人均報銷醫療費比重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具體分析如下。
1.生活消費逐步提高,吃穿穩定實現“兩不愁”
低收入農戶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消費平穩增長。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8489元,比上年增長25.5%(2017年比上年增長23.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263元,比上年增長8.4%,消費增長緩于收入增長17.1個百分點。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73.8%,比上年減少11.6個百分點。
“八大類”支出全面增長,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蘇北低收入農戶八大類生活消費支出呈全面增長態勢。從消費水平看,吃、住依然是低收入農戶消費的重頭戲,占生活消費支出的53.3%,對消費增量的貢獻率為52.0%。從增長速度來看,教育文化娛樂、生活用品和服務支出等發展和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長快于消費支出平均水平。其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719元,增長21.0%,增速最快,占生活消費支出的11.5%,比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其后依次為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95元,增長17.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256元,增長14.7%。
吃飯穿衣支出占比下降,食品消費質量提升。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生活消費水平逐年提高,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從消費結構來看,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食品消費支出2191元,占生活消費支出的35.0%,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衣著消費支出249元,占生活消費支出的4.0%,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吃穿”占消費比從2017年的39.2%下降至2018年的39.0%。其中居民食品消費的狀況和變化是衡量居民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標志,蘇北低收入農戶的食品消費支出持續增長,食品消費質量不斷提高。2018年,低收入農戶人均糧食消費量為214.3公斤,比上年增加12.2公斤,谷物、薯類以及豆類的消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費量為105.9公斤,比上年增加19.7公斤;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14.1公斤,比上年增加0.5公斤;人均肉禽及制品消費量為19.9公斤,比上年增加1.8公斤;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7.4公斤,比上年增加0.5公斤;人均奶類消費量為5.0公斤,比上年增加0.2公斤。
2.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三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居住條件有所改善,居住環境不斷提升。2018年蘇北五市低收入農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從住房結構來看,磚瓦化率達98.1%,其中磚瓦磚木結構的住房占56.5%,磚混結構的住房占34.6%,鋼混結構的住房占7.0%。從建筑年代來看,10年以下的住房占26.3%,比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10—20年的住房占36.0%,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20年以上的住房占37.7%,與上年持平。從住宅周邊路面情況來看,住宅外水泥或柏油路面的住宅占54.1%,沙石或石板等硬質路面的住宅占23.7%,兩者合計為77.8%,比上年提高了2.1個百分點。
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飲水安全不斷提高,2018年使用管道供水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92.9%,比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使用經過凈化處理自來水的農戶比重為92.1%,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衛生設施不斷改善,使用衛生廁所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34.8%,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有洗澡設施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60.8%,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從日常生活能源使用情況看,炊用能源中,2018年使用清潔能源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77.6%,比上年提高6.7個百分點,取暖能源中使用清潔能源的低收入農戶比重為31.7%,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
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生活品質逐步提升。傳統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穩步提高,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每百戶擁有空調、熱水器、電冰箱、洗衣機、彩電分別為40.2臺、49.9臺、59.0臺、65.7臺和98.1臺,分別比上年增加3.8臺、1.5臺、2.4臺、2.3臺和1.4臺,與蘇北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反映現代生活的耐用消費品快速增長,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每百戶助力車、移動電話擁有量分別為77.2臺、144.3部,分別比上年增加4.9臺和4.0部,其中接入互聯網的移動電話為52.4部,比上年增加4.2部。
入學率提升,教育救助情況向好。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教育支出為623元,比上年增加118元,增長23.2%。從住戶成員(6周歲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來看,未上過學的占比為18.7%,比上一年下降1個百分點,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占比為9.3%,比上一年增加0.6個百分點。適齡人口入學率總體有所提升,蘇北低收入家庭適齡人口中,小學入學率(6—12周歲)為96.0%,比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初中入學率(12—15周歲)為96.3%,與上年持平;高中入學率(15—18周歲)為87.5%,比上年提升5.2%;高等院校入學率(18—22周歲)為45.2%,比上年提升2.4個百分點。從教育救助情況來看,6歲以上在校生中,57.4%的學生接受了教育救助,比上年提高10.9個百分點;其中接受免除學雜費的占27.8%,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占12.5%,發放生活補助費的占12.4%,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行專項招生等其他救助占4.7%。
衛生條件改善,醫療保障水平提高。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中,參加醫療保險的占99.2%,與上年持平;有病能及時就醫的占98.8%,比上年提升2.9個百分點;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用人均173元,比上年增加64元;平均每人實際醫療保健支出為1222元,比上年增加8元,增加0.7%,其中用于醫療服務為834元,比上年減少4.3%;人均報銷醫療費270元,比上年增加81元,報銷比重占醫療服務費的32.4%,比上年提高10.7個百分點。
三、江蘇“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消費及保障水平仍需提升
低收入農戶的消費需求亟待擴大。2018年蘇北低收入農戶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加48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723元,邊際消費傾向僅為28.0%(消費增加額與收入增加額之比)。同時低收入農戶的持續增收仍將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大,抗風險能力差,低收入群體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面臨諸多難題,方方面面的制約成為低收入農戶捂緊錢袋的重要原因。
低收入農戶“三保障”措施亟待強化。目前江蘇低收入農戶吃、穿“兩不愁”問題已基本解決,重點還是在落實“三保障”方面,因學致貧、醫療支出負擔較重、住房加固改造等問題。其中住房條件改善及危房改造仍是扶貧工作重要內容。調查數據顯示,低收入農戶中20年以上的住房占比超過1/3;從低收入農戶居住的住房樣式看,平房占66.5%,樓房僅占15.2%;從住房安全狀況來看,32.6%的房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其中1.8%的房屋安全狀況為危險。
2.江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對策建議
促進“兩業融合”,夯實打牢增收基礎。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提高低收入農戶的生活消費水平和質量,根本還在于提高其收入,讓低收入農戶從“能夠消費”逐步轉向“升級消費”。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增收的根本途徑,工資性收入是低收入農戶增收的主渠道,要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選準產業項目,積極拓展產業扶貧新路徑,強力推動扶貧行動,落實好低收入勞動力就業援助、技能培訓、職業教育等扶持政策,更大力度鼓勵本地企業吸納低收入勞動力穩定就業。開展“春風行動”、專場招聘等公共就業服務活動,送信息、送崗位上門,加強就業援助服務,千方百計穩住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開發購買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就業困難的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
增加收入最好的途徑是發展產業、創新創業。通過產業規劃、政策扶持,吸引返鄉農民工、蘇南企業家等各類人才在經濟薄弱地區創新創業,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生產服務業,就近就地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推動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與經濟薄弱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系,組織扶貧農產品定向直供直銷學校、醫院、機關食堂和交易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展銷。
強化政策性保障措施,筑牢保障救助底線。解除低收入農戶后顧之憂,使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低收入農戶敢于消費,讓低收入農戶從“被動消費”逐步轉向“主動消費”。著力完善教育資助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財政資金支持引導的精準扶貧補充醫療保險,因地制宜開展村級醫療互助,切實降低低收入人口就醫負擔,扎實推進危房改造,落實好相關補貼政策,對低收入農戶優先給予傾斜支持,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產業支撐、地域特色、生態環境等因素,引導適度集中居住,改善低收入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村低保與低收入農戶幫扶的數據互通、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實現動態監測管理,確保工作機制有效銜接。
把“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措施真正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要摸清底數,聚焦突出問題,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加大工作力度,拿出過硬舉措和辦法,確保如期完成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要加強鄉村兩級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黨在基層的治理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黨員干部要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熱實踐中歷練,經受考驗,磨煉黨性,增進群眾感情,增強做好工作的本領。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要落實好,廣大農民群眾一起來奮斗,努力向前奔跑,就能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作者單位:江蘇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