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軍
【關鍵詞】 新時代;語文教師;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40—01
教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努力夯實自身的文字、文學基本功底,更需要不斷提高教育素養和教學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新課改背景下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具體來說,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以下七種素養。
深厚的文學素養。語文由于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所有內容都會涉及,因而語文老師必須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各種領域的知識。尤其要受到文學名著的涵養,具備相當的閱讀鑒賞能力?,F行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像我國四大名著、國外莎士比亞、杰克·倫敦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工作間隙應該有計劃有系統地閱讀品析中外文學書籍,全面深刻地汲取經典文化的精華,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特別是專業不對口的新教師,更要加強學習,彌補大學學習的空缺。只有這樣,教學中才能準確把握教材的特色,深入淺出,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精準流利的表達素養。課堂是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場所。精彩的對話語言既是開啟心智的催化劑,又是活躍課堂的靈丹妙藥。如何將復雜、繁冗的疑難問題深入淺出地講解透徹,讓學生有一種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就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精準的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性地位決定了話語不可太多,不能占用學生的課堂話語權,因此啟發引導句句要在點子上,能隨機點評,激趣設疑,或者在學生“卡殼”時不失時機地給以點撥。努力做到語言簡明不繞圈子,既解惑質疑又一語中的。
整合教學資源的素養。一堂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設計。精巧的課堂設計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老師能從眾多的資料中加以取舍,整合最有用的信息,使課堂環節緊湊而精巧。教師不能依賴別人現成的教案,或一味地死搬硬套某種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身心特點,整合教學資源,創設精巧的教學預案。既能突出重難點,避免華而不實,又能把聽說讀寫結合,動手訓練和動腦思維結合,獨立思考與交流討論相結合,使課堂動靜有致、波瀾起伏、情趣迭生。
多渠道補給營養的素養。語文知識有著其他學科不具有的廣泛性、時代性,時政新聞、體育熱點、各類學科新的成果,乃至于一種文化潮流、一股新生的風氣、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一部動畫片、一首流行樂曲都有可能涉入語文課堂,都有可能成為討論交流的一部分。如果語文教師不了解不關注這些知識,有可能落后于多渠道獲取知識的學生,又如何參與互動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呢?所以要樹立大語文觀,不但執著于專業發展,還要及時通過網絡、電視等媒介補給“微量元素”,不斷豐富知識儲備。
向不同課堂學習的素養。各學科有其授課的特點和方法,但也有其相通之處,能夠相互借鑒,促進提高。不能因為學科不同,在上非語文公開課、交流課時便避而遠之。就像劍橋大學的教授沙龍一樣,各個領域的資深研究者聚在一起喝水閑聊時都會有啟發,感悟到對自己研究有益的東西。比如向數學課學習縝密的發問和嚴謹的思維邏輯,向物理、化學課學習借鑒對上好說明文有益的做法,向音樂課學習調動學習趣味的情感因素等。總之,語文教師就要有開放的心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識,積極地從不同學科中學習有利于開展語文新課改的做法。
幽默風趣的人格素養。幽默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是形成和諧氛圍的催化劑,是交流溝通的橋梁,是老師彰顯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的隱形翅膀,充滿人文性的語文課更便于這種素養的形成和展現??梢栽O想,如果老師始終帶著輕松的神態、和藹的面容上課,能無形中消除學生的緊張疲乏感。如果再有優雅成熟的氣質和幽默風趣的表達,如恰當地模擬一句經典臺詞對學生表現做評價,露出夸張的神態表示自己的詫異不解,做一個通用手語表示判定,說一個雅俗共賞的歇后語進行激勵,這比干巴巴沒有溫度的語言更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文學創作的素養。語文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寫作。學生每學期都要完成幾十篇作文、小練筆,老師怎能變得思維生澀、筆下無文呢?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自己培養成文學愛好者,善于將工作生活中的感想體會以教學札記、讀后感、評論、隨筆的方式記下來,或以生活經歷為題材創作童話、寓言、詩歌、小小說等作品,這既能梳理個人情思,又能提高經營文字的能力。倘若教者以屢見報端的“豆腐塊”向學生彰顯優雅的學識、精美的表達,必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引領作用。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