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平
【關鍵詞】 學校管理;創新;維度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53—01
學校管理是對本校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制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領導的活動,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圍繞一個目標發揮出整體功能,以實現對學生進行良好教育的活動過程。筆者結合農村學校管理經驗認為,要提升農村地區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就必須重視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科研文化建設和后勤保障能力建設。
一、 制度文化建設
學校制度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沒有良好的制度文化作保證和支撐,學校很難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很多農村學校忽視制度文化建設,往往靠校長和領導班子個人的認識和理解來管理學校,更多是人治而不是用制度來管理。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組織,因此制度文化建設不可或缺。在實際管理中,一些學校也建立了各項管理制度,把制度作為管理教師和學生的手段,但沒有認識到制度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其實,制度不僅僅是管理約束師生的條文,它更是學校文化的具體表現。學校制度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它更多體現學校的歷史傳統、師生的價值認同和組織的方式方法,學校制度文化中傳遞出的是管理者、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關系和價值認同,它是學校的“隱性課程”,它調控全體師生的行為、思想以及組織方式,會對師生產生長遠的影響,也會對學校發展產生深遠的意義。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不僅僅要制定一系列學校管理制度,更要從文化的角度理解制度的深層次內涵,從而在學校管理中生成制度文化。
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傳統文化、現行文化以及全體師生共同形成的一種精神文化,區別于學校的物質文化。校園文化是滋養全體師生行為和思想觀念的源泉,是全體師生學習生活和文化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習慣、校風學風和學校歷史文化的總和。很多農村學校管理者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把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虛的、不具有操作性的空洞概念,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很難找到切實的抓手而不予重視,其實這是沒有真正認識校園文化內涵的表現。很多學校只是張貼一些空洞的口號和宣傳標語,并沒有打造真正屬于農村學校自身風格和特色的校園文化,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沒有關聯,無法激發師生內在的精神動力,因而學生對校園文化沒有認同感。其實,農村學校首先要在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貫徹教育政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結合師生的實際,設計系列教育活動,學生通過參與適合自己的有益有趣的活動從而體會到校園文化的真正魅力所在,從而使校園文化發揮出應有的育人功能,成為育人的深厚文化資源,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
三、科研文化建設
當前,科研成為助推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學校并不注重科研,不進行科研、不會科研的問題普遍存在,很多教師只是工具性、功利性地為評職稱等需求臨時寫一些論文,為職稱、為評優晉級而發表科研論文,導致很多學校和教師走入科研誤區。新課程強調,教師要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科研包括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個維度,教學研究的目的是為教學服務,如果沒有教育科研的支撐,教師的教育教學就是低層次的,無法提升教育水平。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注重教育科研更要注重建設學校科研文化,使其成為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念,把教育科研作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活動的橋梁,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從理論上解決這個問題,讓教師樹立科研意識,加強教育科研的主動性、參與性,形成良好的正確的科研觀念,通過教師持續不斷的教育科學研究,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后勤保障能力建設
后勤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學校大多屬于寄宿制學校,學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復雜多樣。寄宿制學校的后勤工作一方面要保障寄宿學生的人身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重要工作以外,還承擔著學生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后勤保障能力建設是農村學校有效管理、有效運行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學校管理者要進一步深入理解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挖掘后勤保障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把后勤工作不單單作為學校正常開展的基礎,而是要把后勤工作與教育教學統一起來,強調教育教學育人,管理服務育人,提升后勤工作的內涵,充分發掘后勤工作中的育人功能,不斷提升學校后勤服務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協調好教育教學與后勤保障的關系。讓后勤保障工作納入到育人的范疇中來,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質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