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明
【關鍵詞】 公開課;實用性;情境;問題;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21—01
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努力追求課堂教學設計最高效和教學效益最優化。但課堂教學往往是靈動生成的,正如“設計不如變化”,有“不足和缺憾”的課堂更加真實、精彩。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和缺憾”更值得教師細細品味,本節課中的“不足和缺憾”也許是下節課成功的起點,我們不該回避,反而該為課堂教學中真實性和實用性點贊。
一、忽視課堂實用性的表現
1. 語文課堂一味追求完美講解,卻缺少了“讀”的環節。朱子曾有云:“熟讀而深思,大抵觀書,必先熟讀……”熟讀方能深思,然后方能有得。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科基本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讓“讀”占鰲頭。
2.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和學的雙邊活動,盲目“動”起來,實際缺少“動”的實效性,這種“動”只是盲動,為“動”而動,小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現象,無實際意義。部分教師過早要求小組合作,但教師沒有交代清楚合作的目的和任務,并且大部分學生尚未充分思考就被提前安排好的“演員”告知了結果,全班同學尚未充分思考就聽取了“演員”的匯報,教師總結其教學規律和性質,這樣的小組合作從表面看來完美無缺,既有合作,又有討論,還有匯報,其實不務實。
3. 依據《英語課標》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決定了快樂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游戲強調的是思維積極參與、觀察與行動相統一的活動,一些費時費力、低效甚至無效的游戲在教學中大可不必。并且大多數活動重復啰嗦,偏重于“聽”“說”“讀”的環節,而缺少了英語教學的重頭戲“寫”的環節。
4. 板書呈現過分追求美觀,讓卡片代替書寫,缺少示范性。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板書設計科學、嚴謹,把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了高度濃縮和概括,使人賞心悅目。但呈現方式讓卡片代替手書,多以生字卡、圖形、造型等代替漢字,一節課教師未寫一個漢字,嚴重缺少了板書的示范性。因為教師示范不到位,學生很可能書寫不到位,長此以往對學生發展會造成影響,達不到理解和記憶之功效。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1. 真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是必要的。新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經驗意義的建構以及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基于此,“求真課堂”應努力從課始至課終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在真情境中思考小問題,凝聚高觀點,解決新問題,使學生能主動地在與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
2. 真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假問題主要有:抽象空洞、使學生陷入浮泛的問題;滿堂發問、使學生陷入形式主義的問題;為設疑而設疑、使學生陷入淺層思維的問題;單調直露、只為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等。應做到問題邏輯結構嚴密,不斷優化問題情境、提問策略、提問方式,倡導誘導式提問、揭疑式提問、比較式提問、輻射式提問、牽筋動骨式提問、追蹤式提問等。
3. 真興趣。課堂教學中需要激活的興趣點主要有:學生可能獲得成功的事、學生抱有期望心理的事、能給學生帶來愉快感的事、難度適中的教學。在教學中要避免造成單調感、枯燥感、疲勞感和飽足感,保持新鮮感。激活真興趣要做到:必要的知識準備、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實踐活動中培養興趣、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興趣、將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相互結合。
4. 真探究。探究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主要以問題為導向,探求事物的性質、規律的學習過程。應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真正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真評價。課堂教學的評價要有新思維,教師不應按自己的要求否定學生雖不大規范但有獨見的思維活動,而應鼓勵學生質疑,對具體問題要盡可能地進行多向性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多層面、多渠道地分析問題,獨辟蹊徑。課堂評價必須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進行,不可由教師包辦一切,更不能簡單地按照自己或課本中的邏輯來對學生的理解做出非對即錯的評價。
6. 真板書。板書,作為一種古老而簡單的教學手段,它還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教學資源,板書設計是一門教學藝術,在很多情況下它還具有多媒體不可替代的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板書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板書在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總之,為課堂教學中的“真”點贊,就應根據不斷變化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并由此支撐其自己的教學思想,從而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和自我超越。從而造就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永遠站在教育教學的最前沿。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