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習慣了教師單方面批改,學生的作文一般只有教師一個讀者。教師限于時間等方面的原因,批改完全班作文已是一兩周之后,學生早已忘記當初寫作的內容。傳統評改的低效,導致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因此,筆者以為,作文互評是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師對學生作文評改得太細致,學生也未必能全部用心體會。筆者以前對學生的作文批改得特別仔細,眉批、尾批、總結語都寫得密密麻麻,自以為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可是細心觀察,有的學生一拿到教師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批改好的作文本,關注的只是分數,對修改和評語不大理會或者不大理解。
這一現象引起了筆者反思,教師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為何費力不討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筆者認為應該倡導學生寫完作文后先自行修改,學生自己養成了獨立修改作文的好習慣,在不斷地修改實踐中,積累寫作的要義,掌握寫作的技法,那么他的寫作能力就能逐步提高。起始階段,教師應該做好自主評改的方法指導課。自主評改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掌握修改符號;二是讓學生清晰自主評改的基本步驟。筆者就提出了“一讀文,二改錯,三聚焦”這樣的修改步驟。指導學生第一步是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通過朗讀發現問題;第二步是修改基本的錯誤,比如錯字錯詞錯句,保證文從句順;第三步是針對本次作文練習的重點,比如文章的結構、人物的描寫、合適的選材等方面,進行重點的評改。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將全班學生按綜合素質的差異分成六個作文修改合作小組,每個組水平較好的2人,一般水平的2至3人,較差的1人,每兩人結成了一個小對子,這樣既有利于好帶中、中帶差,又有利于同等水平之間的交流切磋,更有利于作文修改。
在進行作文互評之前,筆者先指導學生如何評改作文,如何寫評語。首先教會學生正確運用修改符號修改同學習作中的字、詞、句、段及標點符號,并在評改之處作適當的眉批旁批,對改動的原因加以說明。其次用橫線標注出認為優美的或有深刻意義的詞、句、段。第三,在文末用簡潔的語言對同學的作文進行點評,分別指出作文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評價同學的作文主要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看作文是否符合本次寫作的要求,這是評改的關鍵所在。二是看作文是否符合一般意義上的佳作要求,包括文章是否有中心,中心是否比較突出;文章的選材是否恰當,是否有新意;文章的結構是否清楚,是否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文章的開頭結尾是否簡潔明了,是否有新意。
學生當堂完成作文自行修改后,將自己的作文和小對子的作交進行交換,同學間相互評改。
小對子兩人修改作文,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還要充分發揮小組集體的力量,這樣一篇作文才可以說修改得較全面。每個小對子修改完后,再與其他的小對子交流,保證每篇文章至少有2至3條評語。這樣下來,一個學生在作文課堂上不僅完成了一篇作文, 而且評改了2至3篇同樣要求的作文,同時還得到了2至3個同學的評語,克服了傳統作文評改方法中教師修改辛苦且作文反饋周期較長的弊端,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在作文評改中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筆者發現學生作文評改的內容太籠統,不能夠突出訓練的重點,又增加了新的評改思路:不要求學生評改得面面俱到,而是在遵從“基本要求加本次要求”這一原則,做到每次評改都有一個側重點。“基本要求”包括這些內容:沒有錯別字;標點運用規范;句子通順;作文基本完整;書寫較為工整;作文內容比較充實。“本次作文要求”則根據作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學習用多件事情寫一個人物的特點;學習寫好場面;學習多種抒情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首尾呼應的方式開頭結尾等。
這樣一來, 每次作文評改重點就很突出,訓練目的也很明確,更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敢于放手,引導學生自主評改。但是學生的評改能力、寫作能力畢竟有限,在評改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錯誤評改、遺漏評改、粗淺評改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檢查和再評。
教師再評中,要指出作文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說明問題所在,如何修改,使學生在再次修改作文時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互評評語中的正確評價,筆者會用波浪線標注出來,寫上“觀點正確,老師也有同感!”錯誤的也標注出來并糾正,有爭議的問作者本人當時的情況,作文本身有問題互評沒有發現的,就把它指出來再進行補充。對于互評互改中涌現的優秀范文,拿出來讓作者親自朗讀,或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并把優等生的習作,中等生的優秀段落,潛能生的優秀句子,哪怕是一個好的作文題、一個好的詞語、一個好的句子都要打印出來,讓全班同學閱讀分享,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優秀習作的展示過程中獲得自信,品嘗成功的喜悅,并借此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對于互評互改中出現的優秀評語和有個性的評語,也像優秀范文一樣重視,以提高學生互評作文的積極性和互評作文的水平。
這樣互動式的作文評改方法,通過學生自行評改、結對子互評、小組交流、組長總結、教師再評、學生再修改、教師對比再評等環節,加強了學生習作之間的交流,有側重地訓練學生的評改能力和修改能力,在動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和作文水平,提高了作文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