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鑫 夏志林 冀成樓 肖書奎 李瑾 周兵
1988年英國北海阿爾法鉆井平臺發生爆炸,造成167人喪生,讓全球各大石油公司認識到了作業許可制度的重要性,開始建立或審核自身的作業許可管理體系。近年來,作業許可制度在我國得到了推廣和應用。然而,隨著現代石油行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油田規模的不斷擴大,作業環境的復雜性與多變性,都對企業如何豐富作業安全管理手段提出挑戰。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作業許可管理制度已不僅僅是一項作業許可制度,而是一套由一系列相關聯制度組成的一個以風險管理為理念的系統化管理體系。針對大型油田作業安全管理面臨的點多面廣、統一管理困難、不同管理區域之間界面較多且界定復雜等問題,該管理體系也需要與時俱進發展與完善。
企業應建立作業控制管理中心,同時根據整個油田區域內廠站分布情況,將整個油田區域進行劃分,依托廠站設立多個作業許可管理子中心,負責廠站內及周邊區域作業許可的審核簽發,配備相應的辦公設備和網絡設備,確保能實現作業許可管理信息網絡化。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的區域,可根據區域工藝和設備情況進行再次劃分,配備區域負責人,負責本區域的作業許可證的日常簽發。
近些年來已得到廣泛采用的作業許可管理系統,主要針對的是非常規工作和危險作業活動的控制和安全運行,直接指定作業種類,這樣就造成了現有的此類作業許可管理體系不能對所有工作活動進行全面合理地覆蓋。同時,沒有對作業進行全面化和系統化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或沒有與作業許可和風險識別與評估制度進行深層次綁定,以致在作業風險的削減、控制與管理上有所欠缺,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如采用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HITRA)分級管理的方法,作為判定作業是否需要辦理作業許可的依據,并為非常規工作和危險作業活動,提供詳細安全控制措施及應急措施,將徹底解決現作業許可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兩大問題,以彌補管理上的漏洞。
在首次開展除常規作業以外的其他作業之前,現場作業負責人應按標準表格填寫工作地點、相關裝置、工作內容等信息,并向現場級HITRA團隊提供圖紙、工藝流程圖、操作程序及說明、標準作業方法及說明、具體作業范圍、初步作業風險識別及風險控制措施等相關資料,現場級HITRA團隊按照風險矩陣(見表1和表2)對該作業可能存在的殘余風險進行評估。

表1 事件后果嚴重程度分級表

表2 風險分析矩陣圖
現場級HITRA團隊主要由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如場站現場負責人)、現場專業工程師、現場HSE管理人員組成,授權殘余風險等級為低等(2-5)的一級HITRA的審批(見表3)。當現場級HITRA團隊評估該作業面臨的潛在風險,已經超過低等風險等級,該作業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工作須上報給管理級HITRA團隊進行評估。管理級HITRA團隊主要由作業控制管理中心負責人、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專業工程師和作業相關的技術專家等相關人員組成,授權殘余風險等級為中等(6-7)和高等(8-9)的二級HITRA,須由作業控制中心負責人進行審批,將殘余風險降低到最低可行(ALARP)范圍內,這點須由HITRA團隊領導確認。
針對經常執行的低風險工作,現場級HITRA團隊可將此類一級HITRA報告提交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系統進行備案。今后再準備開展此項作業,現場作業負責人可直接申請使用已備案的一級HITRA報告,根據報告確保現場環境、相關裝置情況、工作內容、風險控制措施、應急措施符合要求,待區域/裝置負責人審核通過后,由其直接在系統上批準此項工作。工作完成后,作業負責人須及時向區域/裝置負責人申請關閉,由區域/裝置負責人查驗無誤后直接在系統上批準此項工作的關閉。
如一級H I T R A的工作任務涉及跨區域或起重吊裝、動土、氣體檢測、拆裝腳手架、隔離,則作業負責人必須申請作業許可證及辦理相關證書。當作業經管理級HITRA團隊評估其殘余風險等級為中等(6-7)或高等(8-9),現場作業負責人需在作業之前申請作業許可證和相關證書,遵守作業許可制度管理流程。待區域/裝置負責人、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檢查、審批后方可開始作業。如經過管理級HITRA團隊評定殘余風險等級為不可接受級的,需召集相關人員進行討論修訂作業方案,使殘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范圍之內,否則不允許作業。HITRA與作業許可系統整體流程如圖1所示。

表3 審批授權明細表
將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作為作業開始之前的第一項工作,將其作為作業任務是否需要申請作業許可證的判斷依據,并提供了詳細的安全控制措施及應急措施,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確保所有涉及潛在中高等風險的作業,被納入作業許可管理系統進行管理,對于一些重復性的低風險作業,可直接使用之前的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報告。可以說,最大程度減少安全管理上一些工作,最大程度發揮了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報告的作用。對HITRA評估進行分級管理并與作業許可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高效地對低風險重復性的常規作業進行安全管理的覆蓋,又可以更加科學地集中優勢資源關注非常規、跨區域或潛在中高風險的作業的風險。

圖1 作業申請流程圖
1)作業許可申請。如HITRA團隊評定一項作業任務在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之外還辦理作業許可,則作業負責人須在開始作業之前提出作業許可申請。2)落實安全控制和應急措施。作業負責人須嚴格按照已通過審批的HITRA和所申請的工作許可證上的要求,對需 要進行隔離和置換工藝處理的措施,需相應的授權責任人進行相關工藝處理操作,并在隔離和置換確認證書簽字進行確認,確認證書將作為工作許可證申請支持文件的一部分。對需要檢測氣體的作業活動,在作業前應安排授權氣體檢測員按照氣體檢測的要求和頻率進行檢測并進行登記,氣體檢測登記表做工作許可證申請支持文件的一部分。對開挖作業,需辦理開挖證書,并作為工作許可的支持文件同時要落實作業過程中的其他有關安全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3)作業許可證的審批。企業應明確作業許可證授權審批人員,一般審批人員為區域/裝置負責人,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審批人員應認真詢問、檢查申請人員風險評估報告和工作許可證上的安全控制及應急措施落實情況,區域負責人應到現場確認作業情況,安全控制及應急落實后,方可簽發作業許可證。而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需考慮本中心所有當前和計劃中的所有作業情況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影響。4)作業許可的執行。在作業前,作業負責人召開班前會,進行技術交底,確保所有人員知道工作范圍、潛在的危害、風險控制措施及應急措施。同時,區域/裝置負責人還需到場進行檢查,風險評估報告和工作許可證中要求的安全控制措施均得到了落實,然后在作業許可證現場檢查欄中簽字,允許作業負責人開始工作。5)作業許可關閉。作業完成后,作業負責人應進行檢查確認:垃圾廢料已經清除、工具設備和人員已撤出作業區域,作業完成,符合有關要求;工藝處理要求(如隔離)是否可以解除等,簽字確認后,并向區域/裝置負責人申請對作業許可證進行關閉;區域負責人到現場檢查確認現場符合作業許可證關閉條件后,對作業許可證關閉進行簽字確認并由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在系統上最終審批關閉。6)作業許可證中止/終止。如現場警報響起,所有作業許可證將自動終止;當警報解除后,所有現場作業許可證必須返回到所屬作業控制子中心進行重新簽發。監管人員發現現場違規操作作業、安全控制措施未落實或作業環境發生變化等情況,可立即停止作業,收回作業許可證。
安全管理部門是作業許可證執行的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相關培訓,提供指導和咨詢;生產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現場執行和監督管理。
1)作業現場負責人的主要職責。a)收集、提供作業有關信息,準備并向一級HITRA團隊提交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b)配合現場HITRA團隊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c)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通過審批后如需作業許可證,負責提交申請;d)落實現場安全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e)召開班前會,進行技術交底;f)如果工作過程中任何作業執行人員在任何時候發現安全受到影響,那么必須停止工作并通知區域/裝置負責人。
2)區域/裝置負責人的主要職責。a)參與現場級HITRA團隊進行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b)現場確認安全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c)與作業負責人討論相關要求;d)對無需作業許可證的低風險作業審批簽發HITRA;e)對作業許可進行審批;f)在對工作現場的安全進行檢查中,如果有任何安全顧慮,可以隨時停止工作并向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報告。
3)現場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負責人(如場站現場負責人)主要職責。a)領導現場級HITRA團隊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b)整體負責所轄各區域現場作業安全控制措施和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c)整體協調管理所轄各區域間的工作;d)負責最終審批、簽發和關閉所轄各區域內的作業許可證;e)如發現安全隱患,可停止部分區域工作;如認為有必要停止所有作業時,可拉響現場警報,停止該作業控制管理子中心管理區域內的所有作業。
4)作業執行人員的主要職責。a)理解作業有關要求和潛在的風險;b)嚴格按照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報告和作業許可證的要求開展作業;c)一旦發現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受到影響,及時停止工作并向作業現場負責人報告。
5)現場監護人員的主要職責。a)負責對危害識別和風險評估報告與作業許可證的各項安全控制措施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b)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及時上報;c)當發現作業環境發生變化,違章作業,安全控制措施或應急措施不落實情況,及時中止作業,收回作業許可證,并及時上報。

由于整套作業控制管理系統結合了HITRA與作業許可管理,精細化的系統也因此對系統各級用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用戶須參加并通過自己權限所對應的培訓,以取得相應的資格。此外,為確保所有用戶能及時掌握作業控制系統的最新知識,所有用戶均必須通過復習培訓及測試,間隔不超過2年。如果用戶未擔任作業控制系統內規定的角色超過12個月,則必須接受重新培訓。已受訓資格有效期屆滿后,該員工訪問權限將從系統中移除,直到其履行培訓義務。
如系統發生細微變化,但不至于對作業安全造成嚴重影響,須事先向相關的安全管理用戶發送通告;如系統發生重大變化,在事先通告之外,須提前對各級用戶進行更新培訓。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發展基于網絡平臺的風險評估系統和作業許可系統,對大型油田尤其是高風險地區的作業安全管理有著非常突出的意義。
1)可解決企業中經常出現風險評估和作業許可證的填寫不規范的問題;2)涉及風險評估和作業許可證的有關人員可實現遠程辦公和現場辦理,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如有關人員可以在現場檢查確認無問題后,可以理解直接使用防爆手持移動終端簽發作業許可;3)可以避免事后補票和補簽等問題;4)可實現作業許可證定人員,定位置、定時間的“三定”簽發;5)可實現作業許可證情況實時監控,隨時掌控整個油田的作業許可證情況,有利于現場安全監管人員及時到現場進行監督檢查;6)可實現有關數據實時收集和分析,為風險評估系統和作業許可系統持續改進提供依據。
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理念的作業許可管理體系,是油田安全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作業安全的有效手段。隨著移動通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手持移動信息終端已開始在國外進行推廣使用。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充分發揮作業許可管理在控制作業風險的作用,可以說以危害識別和風險分析為核心思想,借助移動網絡技術及智能化監控手段的智能化作業許可系統是今后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