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曉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三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為創建于1867年的觀濤書院,曾經歷了幾次校址搬遷、校名更迭。學校師資隊伍優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呈現出扎實與創新并存、個體與集體并進、質量與文化并立的局面。學校以“哺育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為辦學目標,以“觀濤”文化為引領,以區域項目為研究內容,扎實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一、學校管理:
“明心慧觀,志能聚濤”的文化引領
學校以“明心慧觀,志能聚濤”的“觀濤”文化為引領,以“管中有觀,運中有濤”的管理文化為指導,通過合理管理幅度、明確管理權責、講求管理效率,實施“以共同價值觀為核心,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的扁平化管理。
一是合理管理幅度——以共同的價值觀為核心。優秀的辦學傳統是一所學校寶貴的文化資產。學校認真挖掘、梳理自身的辦學傳統,凝煉出“含義雋永,各具特色”的校訓,并在校訓、校標等學校標志物中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將優秀傳統與共同的價值觀融入校園管理和日常教學。
二是明確管理權責——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學校管理措施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考評機制科學完善、規范有序;學校民主氛圍濃厚,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同事關系和睦融洽,行政班子團結協作、作風優良,中層干部的群眾民主評議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三是講求管理效率——實施扁平化管理。學校著力從完善學?,F代管理體系并形成層級管理網絡入手,依法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體制。成立了“一校三中心”,即校長室和學生工作發展中心、課程教學管理中心、校務管理保障中心。學校各組織機構健全,明確了各自的管理目標、職責和任務;建立了合理的考核制度,遵循內部管理、逐級管理和逐級負責的原則,用制度約束人、激勵人、成就人。
二、隊伍建設:
“觀以載道,濤以育人”的教師群體
在對學校辦學傳統的積淀與傳遞、創造與培育、凝煉與形成中,自然而然地滋生了教師核心文化——“觀以載道,濤以育人”,激勵著教師以傳道授業為天職,以嚴以律己為準則,以博大胸襟愛學生,以精準學識教學生,不斷追求卓越、走向輝煌。
一是立足校本,凝神聚氣,催生教師文化自覺。有意識地倡導積極的教師文化,使之凝魂聚氣,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催生教師的文化自覺。在“十三五”校本研修規劃中,學校結合百年校慶,擬定并申報了“明校史,知校情,展校風,做浦三多元、創新的教師”師德修養教育實踐活動項目,將百年校慶的籌備與塑造和提升師德素養緊密結合,引領教師們樹立并固化“傳道為要,育人為上”的教育教學觀念。
二是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培育教師文化自信。學校既要處理好教師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又要引導教師正確把握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培育教師的文化自信,把富有個性的教師們凝聚成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為教師文化建設積蓄力量,達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目的。學校通過對教師隊伍現狀以及個體水平能力差異進行梳理、分析,結合學校近、中、長期發展目標,分層、分批地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師培養提高計劃,不斷激發教師的內生力,促進教師發展。
三是創生活動,怡養情致,實現教師文化自強。良好的教師文化能夠激發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充滿情趣、樂觀豁達的教師,才會化腐朽為神奇,才能把平淡無奇、枯燥無味的工作轉化成有生命活力的能量,從而實現教師文化自強。學校鼓勵自主性文化活動的創生,教師可以學科團體、教研組室等為單位自發開展小型文化活動。學校還建立了教師文化活動開展的提前策劃機制,通過創設“主題文化節”,打造特色文化活動,保障各領域活動能夠個性化、持久性地開展,力求活動效益最大化。
三、課程教學:
“觀之四方,濤蘊八面”的課程特色
課程是學校的靈魂,課程文化將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每所學校都可以通過加強課程建設來構筑課程文化。學校面向所有學生,關注學生的整個人生和心靈世界,以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完善為學生創造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用課程成就學生的未來。這樣的課程文化也是校園文化追求的最高形態。
一是將“觀濤”文化與課程相融合。課程是學校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的獲取知識、能力以及學習經驗與方法等一切活動的總和。鑒于此,學校構建了以“觀濤”文化為核心,體現“觀之四方,濤蘊八面”育人理念的整體課程框架,設置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健康生活、社會參與”四大領域,重點著眼于八大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實踐創新”“責任擔當”核心素養直接與學校精神面貌以及育人目標對接。
二是讓課程產生豐富的育人價值。學校語文學科以區課題“在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實現讀寫鏈接,推進學?!磉_性閱讀工程的實踐與研究”為引領,大力推進閱讀工程,開展“晨誦”和“午讀”活動,營造“日有所誦”的校園人文環境;借助“日有所誦”文本,開展詩歌創寫、仿寫活動;立足教材,設計各年級微寫作菜單,進行多種形式的練寫。2016年11月,學校語文教師團隊的“‘愛上閱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參加了區小學閱讀領域的科研成果展示。
三是聚焦思維培養的課堂改進行動。師生多元主體地位的體現,能使學生具有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并獲得成就自我的力量與信心,這也是課堂所呈現的獨特價值。鑒于此,學校聚焦“高層次思維能力培養”開展第二輪課堂改進行動,期待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個性充分張揚、思維高效互動的場所。
四、學生工作:
“觀之以學,濤之以生”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學校在“明心慧觀,志能聚濤”的“觀濤”文化引領下,以“觀之以學,濤之以生”為學生發展目標,關注班級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學生發展,關注學生活動組織的運行及功能的發揮,關注社會文化資源的開發等,深化學校學生工作,打造和諧幸福校園。
一是有效更新班級日常生活。在班級日常生活重建中,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及生活質量。在班級日常工作中,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增設動態的班級崗位,加強班級干部的輪換與培養,以“成長性需要”為發展目標,開展豐富而有特色的班級主題系列活動。學校針對班級的組織生活,以崗位建設與干部培養為內容,重點關注崗位類型、活動內容及年級特點、崗位設置動態性輪換等,探索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崗位建設。
二是有序開展校級學生活動。學校加強校級學生活動的策劃和設計,構建有序的校級活動框架,形成和完善了四大主題活動、儀式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既是學生成長的舞臺,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學?,F已形成了一年一屆的四大主題活動:藝術節為學生的藝術展示和藝術修養的提升搭建了平臺;體育節讓生命活力充滿校園;讀書節營造了“讀好書,品書香,你我共成長”的氛圍;科技節倡導“生態文明校園行”的低碳生活理念。此外,儀式活動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一年級“戴上光榮綠領巾,爭做向上好小苗”的兒童團入團儀式;二年級的“領巾胸前飄,喜迎十九大”入隊儀式;三年級的“十載成長路,感恩報春暉”十歲生日活動;五年級的“不忘初心,逐夢前行”的畢業典禮。學校注重各年段實踐活動的研究,注重每次實踐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前移后續,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三是從細處抓實養成教育。學校以區行規子課題研究為抓手,構建分年級的行規教育目標內容,從細處抓實學生的行規教育,使學生在規范中充分發展、在發展中自覺規范、在規范與發展的互動中提升素質。學校圍繞市行規示范校評估指標,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禮儀、學校集體規范、社會公共規范”五個方面入手,制訂了一系列分年級的行為規范教育目標內容,做到引導、訓練、自糾、鞏固相結合,以常規促養成。在學生中開展“行規大掃描”實踐活動,針對不文明的行為展開討論,商討改進的方法,并逐條加強訓導,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行為。
四是家、校、社互動形成新合力。學校加強、完善家庭教育的領導力量和組織機構,成立了班級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健全了校級、年級和班級三級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度,使家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邀請家長參加學?;顒?,在活動中引導家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指導、監控與評價。充分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對學生加強小公民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建立起社校合作的大教育格局,共同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還建立了8個社?;踊?,包括正義園藝公司、消防隊、敬老院、上海京劇院藝校、派出所、交通隊、魯匯居委會、浦江青少年活動中心,擴大了社校聯動的范圍。
學校在以上幾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心理達標校、閔行區行為規范示范校等。
今后,學校將繼續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引領,挖掘、弘揚“觀濤”文化內涵,圍繞立德樹人目標,突出“一切為了學生”的育人地位,營造人人參與、全員共建校園文化的良好氛圍,把校園文化精神的內聚力滲透到學校的一切工作中,把校園文化的感染力滲透到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教師的自身發展中,把校園文化的支撐力作用于學校的更好發展中,繼續發揮校園文化在教書育人、環境育人、氛圍育人中的獨特作用,增強學校的軟實力,為全體師生提供堅實的保障,不斷迎接新的挑戰、再創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