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明
【摘 要】“3+1”模式將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促進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建立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是提高畢業實習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商科專業“3+1”模式實施的現實意義、存在的問題,探討商科畢業實習教學環節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構建的必要性,提出具體的體系構建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3+1”模式;畢業實習;質量保證;監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4;F59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2-009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2.043
畢業實習是實現專業培養規格的重要途徑,是專業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的重要教學環節。當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存在學生綜合素質差、社會適應能力弱、就業面窄、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等問題?!?+1”模式(3年理論學習+1年畢業實習)將專業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促進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建立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是提高畢業實習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以嘉興學院商學院為例,探討“3+1”人才培養模式下,商科專業畢業實習教學環節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
1 地方本科院校商科專業“3+1”模式的改革背景
1.1 建設應用型大學的戰略需求
近年來,教育部一直在推動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的試點工作。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等部門頒布了《關于積極促進更多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報送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以推動本科院校加強應用型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為此,我校已出臺了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確定商學院的相關專業進行應用型試點改革,而以深化“3+1”為主的專業綜合改革成為進行應用型改革的重要途徑。
1.2 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大眾化教育階段,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但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總體上卻呈下降趨勢,各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在2017年按專業招生制度改革后將面臨爭奪生源的殘酷現實。在這一背景下,地方院校必須形成自身的人才特色并得到社會的認可,而商學院“3+1”模式改革的意圖就是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下的專業綜合改革,形成有特色的、可供推廣借鑒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3 商科的性質決定了“3+1”模式改革的基礎
商科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務應用能力,商學院所屬學科與專業與企業源淵深厚。目前,商學院已與五礦期貨、中國鋁業、中金黃金公司等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與此同時,商學院已與人保財險、溫州商會、南湖基金小鎮等開展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項目化合作,為學生的畢業實習提供了大量的崗位,也為“3+1”模式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4 商學院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商學院有10個本科專業,優勢表現在:專業結構完整,部分專業在社會上有較高的認可度。然而,問題仍然很多:目前我院多數專業的內涵建設尚未體現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強,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人才培養流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應用型導向體現不足。特別是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形式較為松散,組織化程度較低,實踐教學質量不夠高。為此,探索實施“3+1”專業綜合改革成為當務之急。
2 地方本科院校商科專業“3+1”模式下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2.1 對“3+1”模式的認識不夠深入
“3+1”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宗旨是,增加實踐教學比重,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部分老師認為“3+1”模式減少了理論教學學時,導致課程教學體系不合理,影響了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系統性。甚至有老師認為商科專業畢業實習根本不需要延長到1年。
2.2 實習實踐的形式較為單一
為了管理方便,實踐教學環節大多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導致沒有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忽略了對考研、考公、出國等學生的影響,沒有有效地將講座、現場教學、項目驅動等多元化方法和手段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3 缺乏實踐教學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實施“3+1”模式的最大難度是,由于缺少政府和學校的相關制度保障和激勵政策支持,使得一些企業不愿意接受學校安排的實踐教學,學校常處于有求于企業的被動狀態,因為從短期來看,學生實習不能從實質上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好處,反而可能使企業的經營受到影響?,F有的一些校企合作單位,只是淺層次的合作,穩定性差,沒用相應的法律法規約束力,在接納學生、工作安排等方面,隨意性很大。
2.4 缺乏完善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
由于商科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每個人的目標不同,特別是考研、考公、出國、交換生以及課程重修同學的實習抵觸情緒較嚴重,加上學生畢業實習的地點較分散,大都在校外甚至全國各地,所以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虛假實習依然存在,實習過程較難監控。學生的心理狀態、生活適應和人身財產安全問題,實習報告的提交,實習成績的評定方式,實習質量監控辦法等,都缺乏相應的對策規定。
3 地方本科院?!?+1”模式下商科畢業實習教學環節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3.1 理論層面
現行的實習環節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落后于企業的要求、實習學生動態不能有效掌控、虛假實習較嚴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未來“3+1”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習深層次運作。因此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有助于豐富實習管理理論。
3.2 現實層面
實習是高等學校組織大學生進行的現場教學活動,是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由于實習是一項在校外實施的、受多方面條件影響和制約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實習過程流于形式、學生實習滿意度低等問題。建立和健全實習質量保證體系是達到預期效果、確保實習質量的組織和管理保障。
4 “3+1”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商科畢業實習教學環節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的構建
4.1 構建全過程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
我們要明確不同階段需要監控的內容和標準,根據監控內容及標準構建相應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改變過去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的監控方式,建立從實習動員、下企業實習、撰寫實習日志到實習報告提交、實習答辯的整個過程的監控體系,實現對畢業實習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監控。
4.2 構建全方位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
過去我們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的監控,忽視了對實習指導老師和實習企業的監控。如果沒有實習企業的密切配合和指導老師的認真指導,畢業實習的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有必要構建全方位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增加對實習企業和校內外指導老師的監控,提出相應的評價標準和要求,以提高實習效果。
4.3 構建多層次的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
我們要構建來自導師、專業系、學工辦和院領導的多層次監控體系,監控的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各個方面的表現,包括出勤情況、實習態度、實習表現、實習報告、實習答辯等,每個層次監控的內容和重點應有所差異。導師層面主要掌握學生實習的出勤情況、認真程度、報告驗收、答辯過程,各專業建立實習指導和檢查制度,學工辦主要負責學生的心理、安全,學院層面建立實習督查機制。
5 推進“3+1”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商科畢業實習教學環節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實施的策略
5.1 建立健全校內外實踐基地
眾多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立是“3+1”模式實施的前提,每個專業都有一批固定的校外掛牌合作實習基地,校內外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雙師型”隊伍滿足需要。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強經濟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做實、做強“互聯網金融學院”、“互聯網+會計教學一體化改革”、“溫商學院”、“嘉興地方金融發展研究院”、“阿里巴巴-嘉興學院客戶體驗產學研基地”等重點校企合作項目,推進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新華保險、戴夢得、沃爾瑪等產教融合基地和智能家居產業學院、人力資源產業學院建設。
5.2 探索電子化的監控方式
電話、QQ、微信、現場抽查等監控方式是畢業實習管理過程中常用的監控方式,但是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實習地點的分散,傳統的監控方式存在缺點,即難以實現全面、準確監控,特別是一些虛假實習的現象很難發現。為此,我院探索了高科技的新監控方式,自行研發了KAKA實習管理平臺,要求學生實習期間每天通過KAKA系統定位上下班打卡,遞交實習日志,發現打卡時間和地點等異常的,及時進行核實檢查。電子化的監控方式與傳統的監控方式互為補充,學生實習真實度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3 建立順暢的校企溝通機制
校企雙方都是學生實習的管理主體,但目前雙方缺少有效的溝通、對學生的要求和考核標準也不一致,急需建立一個順暢的校企溝通機制。具體溝通方式:企業設置專門的主管負責實習學生的任務分派、管理和考核,學校經常派專業教師,深入企業指導并管理學生,同時傳達學校信息,與企業溝通遇到的問題,搭建校企溝通的最直接橋梁。
5.4 完善質量評估和監控體系
一年的畢業實習時間長、情況復雜,建立完善的質量評估和監控體系尤為重要。以我院為例,近年來我們嚴格“3+1”畢業實習過程管理,建立實習單位學生情況追蹤和反饋制度,創新實習生階段實習匯報會和實習答辯制度,制訂了畢業實習工作總體安排、實習成績考核辦法、考研學生實習管理辦法、境外雙學位學生實習成績考核辦法等制度,努力將“3+1”改革落到實處。為了切實提高畢業實習效果,建立了四級檢查制度:(1)導師。嚴格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指導任務,并于每周四下午填寫畢業環節學生聯系情況匯總表上報分院教務辦。(2)專業系。安排教師對實習情況進行檢查,其中嘉興市區的實習學生全部采取現場檢查。(3)學工辦。抽查。(4)院領導。抽查。分院對檢查到的未按要求實習的學生進行通報,如到規定時間還未落實實習單位或系部、學院抽查中三次未在實習點實習的學生,畢業實習成績直接定為不合格。
總之,地方本科院校實施“3+1”模式是人才培養的一種全新嘗試,其中最后一年的畢業實習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程,需要我們立足校企合作,以“應用”為根本,以“需求”為導向,以“研究”為紐帶,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期擴大傳統學科與專業的社會影響與聲譽。
【參考文獻】
[1]周錦燕.基于“3+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4):P21-23.
[2]滿達虎,李養良.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3+1”教學模式的探索—以九江學院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為例[J].輕工科技,2017(6):P185-186.
[3]吳明明.應用型本科“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安徽三聯學院為例[J].知識經濟,2018(10):P154-156.
[4]王仰江,劉慧琴,賴淑妹.基于產教融合“3+1”模式教學改革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8(02):P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