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強
馬鈴薯在榆林栽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種植面積大,經(jīng)濟效益高,是城鄉(xiāng)人民糧菜兼宜的特殊作物。榆林是典型的陜北丘陵溝壑區(qū),山區(qū)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很適宜馬鈴薯生產。榆林南部氣候十年九旱,馬鈴薯種植靠天然降雨。西北部地下水位高,坡臺田靠微型多管井供水。目前,靖邊、定邊、榆林、佳縣等地已發(fā)展成為榆林市天然優(yōu)質馬鈴薯繁育基地,所產薯除自食用種外,深加工的產品如淀粉、粉條、食用薯條在全國各地市場銷售,經(jīng)濟效益高,剩余商品薯多數(shù)供應河北、山東、寧夏、內蒙古、山西等地。現(xiàn)在馬鈴薯生產在我區(qū)已初具規(guī)模,我們必須在新得農業(yè)環(huán)境下用科學的管理水平提高馬鈴薯產量和質量。
一、輪作倒茬,整地施肥
病害侵染是馬鈴薯減產和質量下降的根本,為預防病害侵染,馬鈴薯的前茬最好選擇禾本科作物,切忌茄科、煙草、十子花科為前茬。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整地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南六縣在10月下旬用微型旋耕機,第二期北六縣在10月上旬前茬收貨后,用大型旋耕機深翻改土,平整土地耙耱保墑,熟化土壤,消滅越冬蟲態(tài),秋冬蓄水。次年五月中下旬至六月上旬結合翻地施基肥碳酸氫銨1500千克/公頃、馬鈴薯專用肥750千克/公頃、優(yōu)質農家肥(最好使用氨基酸肥料)2000千克/公頃混合使用,并及時播種,耙耱鎮(zhèn)壓,確保一播全苗。
二、種子處理
全市選用優(yōu)質脫毒馬鈴薯紫花白、紫花紅做種薯,實行專業(yè)繁種分區(qū)域統(tǒng)一供應、定點調配的原則,確保了全市馬鈴薯用種的集中統(tǒng)一,大大降低馬鈴薯再度退化的速率。
播前在保證通風良好的情況下進行種薯催芽,能有效錯開種薯的實際栽培時間,促進芽苗的生長,更好地提升結薯的產量。催芽的溫度以15~20度為宜,最多疊放3層,7天調整1次,不能傷芽。有條件的農戶,可將切好的薯塊加薯塊重量的0.5%的鉀肥和適量的草木灰混合后置薯窖內催芽。按每天的播種量確定催芽的時間和種子數(shù)量。
三、合理播種
5月中旬~6月上旬播種均可成熟。根據(jù)無霜期的長短和播種的墑情來確定具體時間,播種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馬鈴薯生長發(fā)育,榆林最適播期5月中旬至下旬。根據(jù)土壤的水肥等外部條件來確定播種密度,若土壤肥力過大應適當稀疏,土壤肥力較低應適當密植,一般3000~3500株/畝為宜。播種深度保持在6~8cm。播種出苗后及時查田補苗。
四、中耕除草
圍繞“頭遍淺、二遍深、三遍精”的中耕原則,開展3次中耕除草培土,第一次中耕在齊苗后除去雜草,打破地面板結。第二次中耕在馬鈴薯發(fā)棵期時進行,應深鋤可以松土滅草,然后淺培土,有利匍匐莖的生長和塊莖形成。第三次中耕在植株封壟前進行,以利增加結薯層次,多結薯,結大薯,提高食用品質。中耕除草同時要合理培土,特別要注意做好植株封壟前最后一次培土。
五、追肥
1、追肥的選料:馬鈴薯是喜肥作物,使用氮肥、鉀肥,和少量微量元素肥料,氮肥以速效尿素為主、鉀肥以碳酸鉀為主。
2、追肥的使用:前期使用氮肥,后期使用鉀肥和微肥,封壟后不再追肥。施用速效尿素300千克/公頃,發(fā)棵期使用碳酸鉀200千克/公頃。結薯盛期根據(jù)長勢根莖噴施微量元素肥料即在葉片噴灑0.1%的硫酸鎂、0.3%的磷酸二氫鉀,每隔7天使用1次,共噴2次,提高產量,增強抗性。
六、澆水
馬鈴薯根系發(fā)達,從幼苗拱土到開花,一般不澆水,特別干旱時澆小水。馬鈴薯花期對水分的需要量較大。有灌溉設施條件的在盛花期澆一次水,土壤持水量應保持在60%~80%。馬鈴薯中后期水量過大容易徒長,消耗養(yǎng)分和倒伏,導致減產,所產種薯不耐貯藏,品質有所降低。
七、馬鈴薯的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蟲害的發(fā)生與品種、溫度、濕度有較大的關系。馬鈴薯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環(huán)腐病、瘡痂病等;主要蟲害有馬鈴薯瓢蟲、蚜蟲、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
1、馬鈴薯晚疫病:以真菌危害葉片和薯塊,高溫高濕危害嚴重,葉片干燥壞死薯塊腐爛,失去食用價值。農業(yè)防治一是種植抗病品種。二是選用脫毒種薯。三是化學防治。三是及時拔除病株。發(fā)病初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發(fā)病中期噴灑72%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福帥得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噴藥一次,連續(xù)2~3次。
2、馬鈴薯早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上出現(xiàn)同心輪紋,嚴重受害葉片脫落或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合理選擇地塊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增強作物抗病力;二是發(fā)病開始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天噴灑一次,共噴2~3次。
3、馬鈴薯環(huán)腐病:該病危害葉片和塊莖,切塊是傳播的主要途徑。防治方法一是應使用無病種薯種植,人工拔除病株。二是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50%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4、馬鈴薯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和螻蛄等。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田間雜草,深翻地塊,降低蟲口基數(shù)。二是用50%辛硫磷乳劑、50%氯丹粉劑處理土壤。三是用誘殺黑光燈成蟲。
5、馬鈴薯瓢蟲:主要為成蟲和幼蟲取食葉肉,葉片僅存葉脈,呈網(wǎng)狀,嚴重時植株枯死,影響產量。在越冬成蟲出現(xiàn)盛期和產卵初期噴2.5%功夫1500倍液、2.5%敵殺死2000倍液等防治。
八、合理收獲,科學貯藏
根據(jù)當?shù)貧夂蜃兓ⅠR鈴薯植株的生理成熟期、生產目的和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具體收獲時間。薯塊收獲、運輸時盡量避免損失,及時放入薯窖。貯藏期間調節(jié)窖內溫度、濕度,適當?shù)耐L,保證塊莖既不發(fā)芽,又不過多失水,提高食用和商品價值。
(作者單位:719299陜西省佳縣農村經(jīng)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