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廣泛,隨著各地區種植業產業結構調整,黑龍江地區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壓縮調減非適宜區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發揮玉米優勢區和寒地玉米優質性特點,通過科技創新、科學施肥等技術手段,引進和推廣玉米高產施肥技術,實現玉米生產持續、健康地發展。本文論述了施肥技術在當前玉米種植過程中占據的重要地位,以及寒地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要點,進而指出玉米施肥不合理而導致授粉量減少、產量低下等因素的形成。
一、寒地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要點
1、玉米生長所需養分
①玉米植株含有豐富微量元素,達16種多之,其中,大部分均能在土壤中被充分吸收,例如氮、磷、鉀、硫、鈣和鎂等,較少量的鐵、錳、鋅、銅、鋇等。在玉米整個生長周期中,對氮元素需求較多,其次為鉀、磷元素,此外,還需要適量的礦物質元素補充,其中,氮、磷鉀、比例為1:0.49:0.9,基肥一般施用3000kg有機肥,全部磷、鉀肥,1/3氮肥為宜。
②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穗后28天左右,是玉米干物質的積累期,此時營養物質快、吸收多,氮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73%、磷、鉀分別為65%左右。生產100kg玉米籽實需氮2.5kg、磷1kg、鉀2.1kg,若畝產500kg玉米需尿素33kg左右或硝銨50kg、過磷酸鈣31kg、硫酸鉀13kg。
2、肥料的選用
選擇優質肥料,對玉米植株和下茬作物毒害性小,能保證有效養分充足和一定的速效性。此外,合理選擇復合肥,復合肥中各種營養元素配合在一起,符合作物營養需肥規律,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與利用,特別是復合控緩釋肥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例如: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是需肥多,吸收速率快,可選購速效類氮元素含量較高的肥料施用。
3、種肥處理
①拌種。選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將肥料溶解,噴灑在玉米種子上,邊噴邊拌,使肥料溶液均勻地沾在種子表面,待陰干后即可播種。也可選擇一些微量元素拌種,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05%。
②浸種。將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濃度,把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時后陰干,即可播種。此外,用鋅肥浸種有增產的效果,可先將硫酸鋅溶于水中,將濃度調整為0.1%至0.2%,溶液量占種子重量的7%至10%,然后均勻噴灑在種子上,用來拌種,待陰干后播種。
③條施或穴施。肥料與種子隔開,用2至5kg的量,為提高肥料利用率,應深施肥,深度控制在10至15kg,并及時覆土,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效降低磷與鋅發生拮抗作用的幾率,有利于發揮鋅肥的肥效。
4、施肥方法
①玉米生長分苗期、穗期、粒期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需肥數量與比例都有不同,苗期占需肥總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應合理施肥,在底肥(底肥要施足)、種肥、追肥過程中,與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做到氮肥、磷肥、鉀肥科學配比,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kg/667m2,五氧化二磷7.5kg/667m2,鉀肥5.5kg/667m2做底肥。
②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至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kg左右,深追15kg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kg左右。
③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可一邊追肥,一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并注意觀察看玉米苗長勢,苗不齊的地塊,在追肥時對壯苗和弱苗應區別對待,弱苗應適當早追肥或單獨噴施葉面肥,促進弱苗早發快長。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至15kg,加生物菌肥1kg,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④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kg磷酸二氫鉀和0.5kg尿素,兌水50kg,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
5、玉米追肥注意事項
①合理確定追肥時間。苗期不應追肥過早,5至6片葉追肥為宜,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0%左右,以利蹲苗發粗發壯,滿足玉米對營養元素的需要,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拔節肥一般在10至11片葉為宜,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70%左右。此時玉米對肥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肥料要施在拔節前后;穗肥要注意氮肥用量,防止貪青。
②施肥量。肥料的施用量受目標產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品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夏玉米田可畝施入追肥型復合肥35kg,對多年施用雞糞、牛糞的地塊畝施肥20kg即可,常年不施優質有機肥的地塊可畝施肥40kg以上。肥料施用量大時,要分次施入,具體施肥量的大小,可根據往年玉米植株的長勢來適當增減。
③配施鉀肥。在底肥中,若鉀施用量不足,可配施適量的磷肥,彌補鉀的不足。
④葉面肥的施用。噴施次數、噴施時間和溶液濃度配比要按產品說明使用,一般情況下,噴施時間應選擇在上午10點至下午15點,為避免高溫陽光直射,也可選擇在陰天時噴施(以液滴不滴落為好)噴施3小時后,若遇大雨,需重新噴施。
⑤玉米補充鋅肥。米生長過程中,對鋅營養缺乏最為敏感,土壤缺鋅會導致產量與品質降低,可以說,鋅是玉米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玉米缺鋅癥常發生在苗期,一般表現為出苗后1至2周葉片失綠(白芽病),3至6片葉時葉肉組織沿著葉脈出現或白色或淺黃條紋(白苗病),基部葉脈間失綠色,逐漸向葉尖方向發展,最后,整個葉片呈現黃白色的條紋。拔節期后,有的植株矮小、節間變短、禿尖缺粒,生長受阻,造成減產,嚴重的葉肉組織壞死,葉片呈現半透明薄膜狀,整個植株死亡,絕產絕收。為防止缺鋅,可為土壤補充鋅肥,確保玉米生長所需的深厚耕層,并較好的水、肥、氣、熱狀況,促進玉米根系生長。
⑥在施肥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的施肥原則,對施肥的數量以及時期進行控制,腐熟的農家肥含有大量的有機態鋅,肥效期長,能為玉米提供生長所需的鋅,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結合土壤的供肥能力,促使土壤中鋅的釋放。
(作者單位:154700黑龍江省湯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