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建文
羊疾病的種類較多,可籠統分為普通疾病、傳染性疾病與寄生蟲疾病三種。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養殖業成為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羊疾病的預防與防治便成為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新疆吉木薩爾縣牛羊養殖業較為發達,有效的羊疾病防治與預防能有效促進當地養殖產業及加工業的進步與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常見羊疾病與發病原因,著重分析羊疾病的預防與防治技術,以期為新疆吉木薩爾縣養殖農場及獸醫站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一、常見羊疾病與發病原因
1、常見羊疾病
常見的羊疾病有口瘡、口蹄疫、羊痘、破傷風、羊快疫、胸膜肺炎、羊急性脹氣、羊傳染性膿胞等。
2、發病原因
①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疾病多半具有較為強烈的傳染性,常常由病毒、支原體、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這類疾病主要是因為羊圈內滋生病毒、支原體、細菌、真菌等,或羊在進食過程中食用含有病毒、支原體、細菌、真菌、寄生蟲的飼料,導致羊患有此類疾病。
②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又被成為普通疾病,其中包括內科疾病、外科疾病、產科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飼養管理不當、缺乏足夠的營養物質或有毒牧草等方面的原因是引起非生物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羊運輸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也可能會引起這類疾病。
二、羊疾病的預防
1、改善飼養環境
首先,養殖人員需要改善飼養環境,提高整個羊圈的管理水平,及時清潔羊圈的衛生,及時將羊糞清除出圈,避免糞便的堆積滋生細菌。養殖人員應當定期使用消毒水消毒,重視羊圈內的通風、排污、祛濕情況,使羊圈能始終保持干凈的狀態,為羊創造較好的生活環境。養殖人員應當使用更為科學的管理方式,結合先進的技術管理與機械設備,嚴格配比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合理安排青草飼料的比例,保證羊的飲食與飲水干凈、健康。養殖人員應當積極學習相關飼養羊的知識,保證養殖人員能夠正確認識羊的各類疾病,一旦出現相關疾病癥狀,要及時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養殖場應當積極與獸醫站、防疫站合作,強化整個養殖場的管理水平。
2、全面檢驗檢疫
養殖場要積極與防疫站合作進行全面、深入的檢疫,做好水源、羊圈、飼料等清潔工作,從根本上防控病原體出現。尤其是在疾病多發的秋冬時期,養殖人員要更加注意各方面的檢查工作。在采買種羊時,采購人員也需要認真、細心、謹慎的檢查種羊的狀態,保證其健康、安全。
3、重視免疫驅蟲
養殖人員應當嚴格貫徹免疫計劃,定期安排專業人士對羊注射預防疫苗,并根據本地區疫病流行的種類與時間確定疫苗的類型,保證羊能從出生到出欄都擁有較強的抵抗力,減少疫病感染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要在春季、秋末兩個時間段完成驅蟲工作。
三、羊疾病的防治措施
羊疾病的類型主要為普通疾病、傳染性疾病與寄生蟲疾病,筆者以羊急性脹氣、羊肝片吸蟲病與口蹄疫三類較為典型的疾病,著重分析羊疾病的防治措施。
1、普通疾病——羊急性脹氣
羊在使用了較多的青草飼料之后,飼料會在羊的胃中快速發酵,進而出現較多氣體,導致樣的瘤胃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擴大,一旦錯過最佳搶救時間,羊便會因為急性脹氣死亡。
當羊出現急性脹氣時,養殖人員需要在羊的最終橫放一根木棍,并用繩子將木棍固定在羊角上,保證木棍能在一定程度上撐開羊嘴。做完準備工作之后,養殖人員便可以用手按摩羊左肋部,幫助羊將瘤胃力的氣排出來。養殖人員還可以將5~10支香煙剝開取煙絲,分成兩堆塞進羊嘴中,羊急性脹氣病癥不嚴重的話,吃下煙絲一小時之后便可以在消除脹氣。養殖人員還可以將新鮮的草木灰與植物油混合,草木灰需要10~20g,植物油需要50~100mL,灌服之后,羊急性脹氣情況便能解決。若以上方法均不能解決問題,證明病羊急性脹氣病癥嚴重,需要尋找專業的獸醫對病羊進行穿刺放氣,使其能盡快恢復健康。
2、傳染病——口蹄疫
羊患上口蹄疫的原因是受到一種濾過性病毒的感染,這種病毒是偶蹄獸均可能感染的一種傳染病,具有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等特點。口蹄疫傳染性極強,一旦出現該疾病,將會在短時間內大面積蔓延,新疫區發病率甚至可以達到100%,老疫區的發病率責備控制在50%。口蹄疫發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規律,一般會在秋末開始發病,在冬季時期口蹄疫發病情況最為嚴重,春季時期發病情況開始緩解,夏季時基本不會出現口蹄疫。羊一旦患上口蹄疫,口腔黏膜與蹄部的皮膚會出現水皰、潰瘍、糜爛等情況,體溫會升高到40~41攝氏度,還會出現跛行、流涎等情況。一旦出現相關病癥反應,應當立刻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匯報情況,并嚴格封鎖、隔離疫區,做好之后的消毒、預防工作。羊一旦感染口蹄疫,一般不會有救治機會,應當立刻就地撲殺,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
3、寄生蟲病——羊肝片吸蟲病
肝片吸蟲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寄生蟲,蟲體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木耳狀,在養殖人員必須著重關注的危害性極強的寄生蟲之一,羊、牛、兔、豬等家畜均可能感染肝片吸蟲病,病情嚴重的話,人也會感染肝片吸蟲病。肝片吸蟲幼蟲會寄生在螺螄體內,當羊誤食被肝片吸蟲后,幼蟲便會進入羊體內,導致羊肝臟、膽管受到感染而發病。肝片吸蟲病主要分為兩種,急性疾病與慢性疾病。病羊一旦感染肝片吸蟲急性病,將會在3~5天左右發病死亡,病羊會表現出體溫升高、腹瀉、黃疸、食欲減退等癥狀。若病羊感染肝片吸蟲慢性病,則會表現出貧血、水腫、消化紊亂等病癥,嚴重者會在頜下、眼瞼、胸下等處出現水腫情況,直至病羊死亡。
在散養羊時,需要注意羊進食的地點,避免羊在低洼處進食,使其能食用干凈的牧草。養殖人員還應當重視病原寄生體的清除,避免螺螄出現在羊飼料附近。一旦出現肝片吸蟲病,養殖人員可以選擇丙硫咪唑片、硫酸二氯酚、抗蠕敏等藥物,按照服藥時間灌服,能有效消滅羊體內的寄生蟲。
(作者單位:831700 新疆吉木薩爾縣紅旗農場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