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萬紅
一、大豆品種的選擇與種子的處理方式
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的農業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了滿足我國人口逐年上漲的趨勢,需要不斷提高我國農作物的產量,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如何使得大豆變得高產高效,尤其是在寒冷的黑龍江黑河地區,這一項內容顯得更為重要。
1、大豆種子的選擇
提高大豆產量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的選擇優質的大豆種子進行種植。優質的大豆種子能夠提高大豆質量,使得大豆增產增收。大豆種植者在選擇大豆種子時,應當從抗逆性強、抗倒伏能力強、種子飽滿程度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量。除此之外,大豆種植者還需要考慮到黑龍江黑河本身寒冷的氣候條件和較長的種植周期,在眾多的大豆種子當中挑選最符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同時還要盡量保證選用的大豆種子大小適宜,形狀圓潤,符合國家規定的種植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大豆高產高效作出良好的鋪墊。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如今黑龍江地區在大豆品種的選擇上,通常都會選用華疆4號、黑河43號、墾豐16號、綏農26號、黑農48號、合豐55號等大豆品種。這些大豆品種對黑龍江省的氣候條件擁有很好的適應性,相較于傳統的大豆品種,產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各方面性能也比較高,能夠很好地滿足黑龍江省對于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的要求。
2、大豆種子的處理
在選擇合適的大豆種子之后,大豆種植者應當對大豆種子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從而使得大豆的種植效率和產量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首先需要在選擇種子時就將出現破損、含有雜質、蟲蛀、病斑的大豆種子進行剔除,僅僅留下顆粒飽滿、質量上乘的大豆種子。然后大豆種植者就可以針對這些優質的大豆種子進行科學的處理,得益于如今科學技術的進步,大豆種植者可以利用殺菌劑、殺蟲劑、激素等多種物質混合的包衣劑對大豆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在對大豆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過后,還可以在將要種植的土地上進行大豆種衣劑的噴灑,大豆包衣技術也是防治大豆根莖腐爛和病蟲害的有效辦法之一,對提高大豆的產量、保證大豆種植過程中的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種植土壤的選擇與整理
1、大豆種植土壤的選擇
大豆種植者在進行種植地選擇之時,應當首要選擇含有微量碳酸鹽的砂質土壤。這種土壤在氣候寒冷、氣溫較低的黑龍江黑河地區能夠為大豆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有助于大豆產量的提高。除此之外,適宜大豆種植的土壤還需要具有土壤肥力強、土質疏松、滲水能力好、灌溉較為方便等特點。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大豆的生長,也更加方便大豆種植者對于大豆的管理。與之相對的,土壤黏度大、肥力較弱、地勢較低、易引發澇災的地理位置,對于大豆的種植是非常不利的。
2、大豆種植土壤的整理
一些資深的大豆種植者都會明白,某一塊地在種植大豆的前兩年之內,最好種植過除豆科之外的其它農作物,以選擇谷類農作物為最佳,這樣做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相同類型的農作物連續種植而引發的農作物遺傳病。在種植地選擇好之后,大豆種植者可以針對土地上的碎石、雜草等物質進行清理,針對高低不平的地面進行平整,最終需要保證種植地的干凈和平坦,為大豆種植營造最佳的環境。在進行土壤翻松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土壤的翻松程度達到滿足大豆種植的標準,深度達到35cm以上為最佳。對于大豆種植者來說,最好使用相關的測定儀器來檢測土壤的松緊程度,用科學的方法來調節過松或是過緊的土層,盡量避免單純依靠經驗來整理土壤。
三、大豆的種植方法以及種植后的田間管理
1、大豆的種植方法
對于緯度較高、氣溫相對較低的黑龍江黑河地區來說,大豆最適宜的種植時間是每年的5月底至6月底。這個時期正處在黑河地區的夏季,所以地區溫度較高,降水量為全年最高,土壤水分充足,大豆的成活率也極高。在進行大豆播種時,通常采用精量播種機來進行大壟密植栽培,壟的寬度控制在130cm左右,在壟上播種三行,行距約為20cm。在播種時需要注意,種植的深淺要保證均勻一致,并控制在3cm左右,避免由于播種失誤影響大豆的生長和發育。
2、播種后的管理方式
在大豆種子種植完成之后,需要對其濕度加以嚴格的控制,使其始終處在一個標準的范圍之內,這種狀況需要一直維持到大豆種子出苗為止。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濕度,才能夠保證大豆種子的良好發育,最終達到出苗的要求。對于大豆種植者來說,在這一階段,需要經常性的對大豆進行澆水灌溉,才能夠更好的保證土壤的濕度始終滿足大豆的生長需要。除此之外,出于節約水資源和操作方便等幾項內容進行考慮,大豆種植者對土壤的灌溉應當主要以噴灌為主。
3、出苗后的管理方式
(1)澆水
當大豆出苗之后,由于新生幼苗較為脆弱,抗旱能力較差,所以仍舊應當對土壤的濕潤度多加注意,避免幼苗早夭。
(2)間苗
當大豆幼苗生長一段時間之后,需要對其進行間苗處理,在幼苗高度達到5cm左右時可以進行第一次間苗處理。在間苗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大豆幼苗之間的間距為5cm左右;當幼苗高度生長到10cm左右時,可以適當擴大間距,定距在9cm左右即可。
(3)除草
除草是大豆種植過程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能夠保證大豆植株獲得足夠的養分,促使其更好的成長。在進行除草的過程中,針對大部分的雜草,大豆種植這通常都會使用除草劑來進行操作,部分大葉雜草,也會采用人工處理的方式對其進行清除。
四、大豆病蟲害的防護治理
1、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多發生于大豆的成株期,對大豆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發病時會在大豆植株的葉片表面形成斑紋,起初以綠色為主,并逐漸向褐色過渡,斑紋通常表現為蛙眼形狀。在對其進行治理時,通常會使用50%多菌靈溶液或是50%福美雙等藥劑對生病植株進行噴灑,從而達到對其進行根治的目的。
2、大豆紅蜘蛛
大豆紅蜘蛛會在大豆植株的葉片上吐絲結網,并吸食其中的營養成分。長期遭受大豆紅蜘蛛影響的大豆植株會變得營養不足,最終導致大豆植株萎縮、果實變小。在對大豆紅蜘蛛進行治理時,一方面可以采用藥物噴灑,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大豆田間的枯枝落葉進行人工清理,同時也可以在田間施放大豆紅蜘蛛的天敵,如:長蝽、瓢蟲等,最終達到消滅大豆紅蜘蛛的目的。
(作者單位:164300黑龍江省黑河市農業農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