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茍妮
溫室大棚等保護地生產是提高畝產值和效益的有效措施。然而對單一的菜類種植三年以上的溫室大棚及拱架大棚,土壤傳播類病蟲害日趨嚴重,土壤條件日益惡化,而且難以根治,嚴重影響種植戶的生產效益,迫使一些菜農放棄種植。為此近幾年我們進行土壤處理、改良等針對性示范試驗,總結出一點經驗僅供參考。
一、溫室大棚等保護地土壤惡化的表現
1、土壤板結
在棚室內蔬菜生產,多由于有機肥轉運不方便,用量較少,大量施用無機化肥,致使土壤中有機質日趨匱乏,透氣越來越差而惡化,好氣性生物活性降低,耕層土壤循環不暢通,板結堅硬,阻礙了蔬菜根系的正常生長。
2、土壤活土層變薄
大部分是連茬套作、人工翻耕、大水漫灌、機械深翻難以操作。從而使棚內活土層變薄而貧瘠,根系難以深扎。
3、微量元素缺乏
多年連作,施有機肥不足,耕層變淺,土壤中深層中固有的養分難以利用,補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理念沒有形成。結果使土壤中的鋅、硼、銅、鈣、錳等中微量元素日漸減少,嚴重影響蔬菜的健康成長。
4、土壤病蟲累積
單一的蔬菜種類連年種植,沒有科學的管理,造成土壤中病源和害蟲逐漸積累,加之棚室栽培一年四季溫濕度適宜,絕大部分病原生物可終生繁殖,反復浸染為害,防治措施不當,會對蔬菜生產造成嚴重影響,甚至造成絕收。
二、土壤改良處理措施分析
1、試驗情況
試驗設置在兩戶溫室蔬菜戶各有兩棟溫室(各0.5畝)種植蔬菜多年。2013年種植西紅柿由于根結蟲的為害,最嚴重的地塊95%植株矮化早衰,根瘤密結,4月中旬大部分(70%左右)植株萎蔫死亡,當年損失慘重。我們當年對兩戶4棟溫室分別增施2000kg有機肥進行夏玉米輪作,耕層換土,藥劑處理和夏閑休茬改良處理試驗,三年試驗結果如下:
連續三年的改良處理試驗,各種方法都有明顯的效果,加之采取增施有機肥、補施鋅、硼、鈣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的抗性大大提高,產量和效果也逐年提高。
2、試驗分析
總結分析幾種處理措施的作用機理,就在如下幾點:
輪作換茬換土:不同作物中收土壤養分有所不同,病蟲危害適性也不同,經常性進行不同種類農作物換茬輪作,或幾年換土一次(與棚外種糧田),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地力,而且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使土壤環境優化,減少單一植物毒素的累積。
適當休閑:棚內多年種植單一品種蔬菜后,高溫季節,適時合理休閑、曬垡、灌水、蓋膜悶曬或高溫悶棚,都能有效地消滅殺死減少病原生物種群量,促使土壤耕層恢復肥力。
藥劑處理:針對病蟲害發特征:科學地使用對應土壤處理藥劑,進行撒施、淘施或穴施,或生長季節進行根處理,殺死傳病原物,減少土壤病蟲害發生。
增施有機肥、補施中微肥:增施有機肥,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腐殖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質,即能提高土壤透氣性和保水肥能力,緩解鹽漬化,補施中微量肥料,以緩解鋅、硼、鈣等元素缺乏,促進蔬菜根系生長發育,增強植株抗病性和耐病性。
棚室栽培蔬菜土壤惡化現象普通存在,這幾年的試驗觀察做好其土壤改良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我縣設施溫室大棚的年播種面積近萬畝,連茬種植單一品種,出現無法防治病蟲害或措施不力而造成重大損失的種植戶較多。如近兩年終南、富仁、尚村等鎮,溫室越冬茬西紅柿矮化早衰、春黃瓜枯死吊蔓、早春西紅柿早衰爛果落果的病癥,噴藥防治難以控制的現象每年都有發生。但由于基層推廣單位財力人力的限制,試驗示范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跟不上生產的需要,隨著無公害標準化蔬菜生產技術的推廣,土壤惡化現象的改良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我們應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有力推進這一項工作開展。
(作者單位:710400陜西省周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