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會 張慧玲
2018年8月以來,我國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等多省先后發生多起非洲豬瘟疫情,疫情呈蔓延擴張之勢,給養豬業帶來不可估算的損失和嚴重威脅,全國防控形勢異常復雜和嚴禁。為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非洲豬瘟疫情,結合我街道實際情況談談基層防控非洲豬瘟防控措施,僅供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參考。
一、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
1、病原傳播。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或采食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經口傳染或通過昆蟲吸血而傳染。短距離內空氣傳播,污染的飼料、泔水、餐廚剩余物、欄舍、車輛、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間接傳播。蜱可通過交配傳播,也可垂直傳播。此外,吸血昆蟲,例如蚊、牤等,可以通過叮咬將非洲豬瘟病毒經感染豬向健康豬傳播。
2、引種。外地引進種豬傳入的重要途徑之一,帶毒種豬可以潛伏帶毒,并隨著引種而進入。豬冷凍精液中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長期存活,并可伴隨著人工授精將病毒傳播給母豬并導致疫情爆發。
二、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
非洲豬瘟病毒(ASFV)分三類型:強毒力、中等毒力和低毒力。
1、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強毒力):發病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呼吸困難,皮膚充血變紅或變藍色,可發生腹瀉、嘔吐、血便,偶見便秘,體溫升高達41-42℃;出現癥狀后1-4天內死亡或未出現癥狀就死亡。發病豬的耳、鼻、唇和腿皮膚發紅,可見神經癥狀,數小時內死亡。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2、亞急性型(中等毒力):病豬出現中度發熱,食欲下降。亞急性非洲豬瘟表現出血和水腫,比急性型更強烈。感染7-20天死亡,死亡率為30%-70%。耐過豬約3-4周后康復,但成為帶毒豬。
3、慢性型(低毒力)無出血性變化,耳部、腹部和大腿內側等部位常見皮膚壞死、紅斑、凸起。感染豬可出現呼吸道癥狀或出現血清陽性。病毒的持續感染導致康復豬成為病毒攜帶者。
三、非洲豬瘟的危害
非洲豬瘟病毒傳播迅速,發病率和致死率均可達100%,是養豬業毀滅性的災難。目前市面上沒有應對非洲豬瘟的疫苗和抗病毒針劑,因此,感染了非洲豬瘟的豬只能撲殺做無害化處理;受非洲豬瘟的影響,造成生豬跨區域的調運被禁止,由于生豬屠宰分布不均衡,大多數的養豬場無法對生豬進行銷售與運輸,對養豬場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嚴重的困擾,同時生豬的積壓對養豬空間產生了影響,極大地增加了養豬場的壓力;轄區內生豬養殖量大,生豬養殖戶非常分散,生豬散養戶對非洲豬瘟疫情毫無抵抗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極易造成病毒的傳播;非洲豬瘟不僅對養豬行業造成經濟影響,還對豬肉及相關制品、種豬、公豬精液的嚴格禁止進出交易。
四、非洲豬瘟的防控措施
1、宣傳發動:街道、村兩級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下村時間進村入戶做好宣傳工作。
(1)街道及時召集村(社區)主任、防疫員、協檢員、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會議,動員部署防控工作。
(2)利用轄區內趕街天發放非洲豬瘟防控宣傳單,加大非洲豬瘟防治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提高轄區內生豬養殖、販運、屠宰經營等相關從業人員的防疫意識;
(3)堅持正面宣傳、科學宣傳,及時做好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防控宣傳工作,引導公眾科學認識、理性消費生豬產品。
2、全面排查
(1)街道、村兩級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對轄區內所有生豬養殖場(戶)、生豬屠宰場、散養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排查,做到街道不漏村(社區)、村(社區)不漏場(戶)、場(戶)不漏豬,一天一排查上報,確保養殖場、屠宰場、散養戶環節排查工作全面覆蓋。要求排查工作中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限制移動,并按程序報告街道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如收到報告后,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要立即按非洲豬瘟上報程序向上級報告。
(2)重點排查內容。重點排查養殖場(戶)飼養管理情況,是否有病死生豬及其發病生豬,每個養豬場(戶)至少一天排查一次,同時落實日報告制度。
3、應急處置
要求街道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要按“早、快、嚴”的要求,迅速行動,果斷處置,嚴防擴散,對發病場(戶)的豬實施嚴格的隔離、監視,禁止易感動物及其產品和相關物品移動,采取封鎖、撲殺等措施,努力把疫情危害降到最低。要嚴格疫情報告制度,對發現非洲豬瘟疫情后不報告、不按程序報告、報告不及時或處置不力造成疫情擴散的,要依法依規嚴格問責。
4、安全措施
(1)暫停外引活動,強化監管,禁止生豬在市場上上市流通;引導屠宰戶在轄區范圍內購買生豬進場屠宰,進入屠宰場的生豬一律持有生豬產地檢疫證明進場屠宰;屠宰場及豬肉市場進行每日消毒;引導農戶在轄區內養殖場(戶)購買仔豬進行安全飼養;對轄區內所有生豬養殖場(戶)送達非洲豬瘟防控告知書、養殖場(戶)防疫七項主體責任告知書、生豬養殖場(小區)動物防疫及養殖安全承諾書、在非洲豬瘟防控中,防疫主體(養殖戶)責任等。
(2)對進出轄區的車輛進行安全檢查、并對運輸畜禽的車輛進行消毒,禁止沒有生豬產地檢疫合格證的生豬及攜帶沒有豬肉產品檢疫證明的豬肉制品進入轄區。
(3)要求村(社區)督促各生豬養殖場(戶)嚴格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落實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要組織指導養殖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盡可能封閉飼養生豬,采取隔離防護措施。
(4)嚴禁帶豬或裝豬車進場收豬,并做好進出場(戶)車輛消毒;對承運方發放活畜禽承運車輛備案登記告知書。
(5)嚴禁使用泔水和餐廚垃圾飼喂生豬,全面切斷疫情通過泔水和餐廚剩余物傳播病原的途徑。
(6)加強非洲豬瘟排查、防控措施統計上報,落實非洲豬瘟日防控措施統計上報等;加強宣傳引導,強化應急保障,加強非洲豬瘟信息溝通,規范肉食品經營。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是一種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生將對堅持自繁自養,,加強飼養管理,采取“全進全出”、“多點式”飼養方式;控制外來車輛、人員進入養殖場;盡量減少養殖場人員外出次數;嚴格消毒,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做好豬舍及周圍的防蟲滅鼠滅蚊蠅工作;做好豬群驅蟲工作;搞好疫苗接種;強化生物安全意識與制度落實等;從而有效地防控非洲豬瘟的發生。
(作者單位:1.652899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2.653308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甘莊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