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凸顯,為了改善木材短缺的困境,需要加強國儲林項目的建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強對國儲林的重視、創新建設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三個方面措施,從而加快推進國儲林項目的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和林業現代化的發展。
國家儲備林具有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為人們提供優質木材的重要作用,通過人工進行栽培,能夠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落實國家木材戰略儲備部署,所以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其的研究,推進國儲林項目的發展,提高區域環境質量。
1、國儲林項目的優勢
國家儲備林是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等方式,滿足社會發展以及人們對于優質木材需求的措施,具有全面保護天然林資源,從根本上增強木材自給能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的重要作用,需要各個地區加強對其的重視。第一,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我國人均森林面積較低,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人均森林蓄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七分之一,難以滿足人們對木材的需求與生態平衡。建立國儲林項目具有為木材安全提供保證的重要作用,是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保障森林生態安全新的發力點。第二,國儲林是國家項目,其發展被國家所支持,所以具有發展迅速的優勢,全國人大、國務院參事室、全國政協、兩院院士多次牽頭專題調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持續謀劃部署,最終的決策指向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木材戰略儲備,從而促進儲備林項目的發展[1]。
2、如何加快推進國儲林項目建設
(1)加強對國儲林的重視
為加快推進國儲林項目的建設,國家應加強對其的重視。第一,加強對國儲林項目的投入,明確國儲林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的重要工程,對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工作人員應定期到基層調研,并聽取相關部門的匯報,及時解決項目中的問題,促進國儲林項目的發展。第二,重視稀有木材的建設。在種植過程中,工作人員根據當地的天氣、降水、環境、土壤等特點,合理選擇珍貴樹種,保證其對于當地的生態具有修復功能,同時,推廣自然經營、多功能森林經營等理念和模式,從而提升國儲林項目建設的質量。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發展增值空間大、具有良好的生態性能、景觀效果強、既能實現樹木的產業屬性,又能兼顧森林的生態功能的樹種。例如,江西永豐縣為高質量完成2019年15000畝的植樹造林任務,該縣將國儲林,長防林等項目造林嚴格使用杉、松良種壯苗,采用大穴栽植,后期追肥,營造杉楠混交林。縣林業局分派主要領導親臨一線督促檢查指導,技術人員跟班作業,及時掌握造林進度、造林等質量情況,全方位進行技術指導,確保造一塊活一塊,造一片成一片。
(2)創新建設方法
工作人員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國儲林項目的創建工作。第一,積極探索PPP模式。PPP模式涉及林業、財政、發改等多個部門,具有環節多、專業性強的特點,所以需要政府的積極配合,從而完成國儲林項目的批復、方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方面的審核工作,從而加快國儲林項目的建設。例如,洛陽市投融資管理辦公室組織召開國儲林項目采用PPP模式座談會。此次會議旨在加深財政系統對于此項工作的認識和理解,為后續項目的方案編制、入庫申請等奠定基礎。會議邀請專家咨詢團隊對相關PPP模式政策、項目推進優勢、現階段金融政策等方面做了系統講解,并對其他地市國儲林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情況進行剖析。第二,積極運用國儲林+N”經營模式進行項目建設,工作人員需要注重將林游一體化、林果一體化、林養一體化貫穿在項目建設中,從而打造集森林康養、觀光旅游、林果采摘、水產養殖等多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和高品質的森林公園,以生態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3)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推進國儲林項目的建設,第一,建立現代工程管理制度。工作人員應明確所管范圍的國家儲備林建設目標和任務。省級、市級的工作人員需要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與方案,并且將建設任務明確細分,同時加強對國儲林項目建立立項、評估等方面的管理。第二,建立監管指導機制。為保證國儲林項目的有效性,應加強對其的監督,工作人員需要對制度建設、融資模式、項目管理等環節進行調研,并規劃編制、實施方案計劃。在監督過程中,保證監察到位、公平、公正。例如,鎮平縣以荒山造林為抓手大力推進國儲林項目建設,為確保國儲林建設項目工作順利開展,注冊成立了鎮平綠潤林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職責是實施國儲林項目工程,項目實施從面積丈量、規劃設計、試點造林全部由公司運作,同時按照市總體安排成立了鎮平華林林業有限公司,做為子公司對接市林投總公司,組織實施儲備林項目,緊緊圍繞生態建設相對較弱的庫區、淺山區、南水北調及高速生態廊道進行規劃,項目造林重點是“三庫、兩山、兩廊、兩園”,總體規劃新造林6萬畝。
綜上所述,國儲林項目的建設具有推進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需要工作人員加快國家儲備林項目進一步落實,國家應加強宣傳,提高全民參與度,工作人員需要做到立足未來,統籌謀劃,加大規劃執行監督,建立健全項目管理的長效機制,促進城市森林管護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作者單位:331600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周嶺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