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衛紅
本篇通過對原州區基本氣候特點、移民搬遷后東部黃土丘陵溝壑區營造林情況進行分析,從轉變觀念、加大政策資金投資、高標準整地、嚴格選配優質壯苗、用心栽植及加強后期的撫育管理提高移民區造林質量。
一、基本概況
原州區屬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區,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518.2h,年均氣溫6.1℃,年降雨量350~650mm,年蒸發量1760mm,≥10℃積溫2000~3000℃,無霜期152d,海拔1520~2100m,梁、塬、峁、溝縱橫,土壤以黑壚土、草甸土、灰褐土為主,是黃土丘陵溝壑區,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為改善貧困山區落后面貌、加快脫貧攻堅,原州區把林業生態建設擺在突出地位,對東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居住條件較差的村組采取自愿搬遷與分批、按街道有序移民到交通便利、有灌溉條件的紅寺堡、中寧的大戰場以及原州區的頭營、三營、黃鐸堡等鄉鎮,對移民后的耕地,原州區政府逐年分季節根據移民區的氣候、土壤條件,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通過招投標或簽合同的方式進行人工營造生態林,對部分尚未搬遷的分散居住戶,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則,聘請為護林員,即解決了就業,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有利于推進當地貧困戶的脫貧,加快移民遷出區生態的恢復。目前,全區土地面積412.4萬畝,有林地面積152.9萬畝,喬木、灌木林面積6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8%。但是,生態環境總體還很脆弱,在造林質量上存在許多問題,要下決心進行改變。
二、提高造林質量
由于移民遷出區點多面廣,經過幾年的自然恢復,雜草茂盛,對苗木的生長不利,特別對整地質量不高,造林苗木規格較小的營造林更不利,所以,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撫育管理與造林并重的思想,在造林前一年高標準整地,創造適宜苗木生長的環境。同時,要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配置適合的樹種,適時栽植,及時澆水撫育管理,有利于提高移民區生態造林質量。
1、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資金投資
隨著造林方式的轉變,樹種的增多,造林高標準整地,各類大規格苗、栽植、機械作業、撫育澆水等費用增加,原有造林補助已遠遠不能滿足造林需求,因此,必須加大造林補助資金,確保高標準整地、高質量苗木、高技術栽植,從根本上促進林木成活、提前郁閉。
2、整好地
集雨坑、魚鱗坑、水平溝等整地方式能有效的將栽植坑是周圍圍城一個匯水區,有效收集降雨,造林整地標準的高低,直接決定造林質量好壞。所以,整地必須在造林前一年進行,春季必須按照作用設計認真整地、蓄水保墑,有效改善土壤條件,為苗木生長創造環境。原州區大部分移民遷出區地處干早丘陵區,多數是山地丘陵區,立地條件差,因此,春季對移民平緩區進行機械深耕1次,以25cm為宜,7月再深耕2次,有利于土壤進行殺菌除草;對25°以下較平緩區采取“88542”水平溝整地,對25°以上地形采取120cm×100cm大魚鱗坑整地,每畝167穴,能有效的促進土壤蓄水保墑,有利于土壤熟化,創造苗木生長的適應環境。
3、配好苗
由于原州區育苗面積大,品種少,苗木規格普遍偏小,苗木市場飽和,供應過剩、價格偏低。從近年來原州區綠化公司、合作社所招標段針、闊、花灌木等樹種搭配上來看,招標方首先銷售自己所育的苗木,變換招標樹種,導致部分規格低苗木,還有個別病蟲劣質苗木流入造林,降低了苗木的抗性,不利于苗木健康生長,出現小老頭樹,延長郁閉年限,沒有真正做到所造樹種與立地條件相適宜,大規格優質苗營造林比例偏小。因此,監理單位要充分發揮監督把關作用,嚴格執行招投標準要求嚴把苗木關,轉變觀念,積極選擇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營造林方式,調整經濟林與生態林的比例,增加營造以榛子、文冠果、紅梅杏等經濟林比例,減少檸條等生態林的面積,改造山杏、山桃等樹種的經濟價值,多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結合原州區水、肥、氣、熱氣候條件,大量引進適合原州區培育推廣的經濟林、花卉樹種育苗。如引進馴化大果榛子、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油料樹種造林;大力推廣蘋果、梨、山楂、花椒、核桃等經果林造林;針葉樹以100cm以上的云杉、樟子松、油松等帶土球造林;闊葉樹以胸徑3cm以上的白榆、槐樹、柳樹、臭椿等為主造林;改山杏嫁接紅梅杏營造紅梅杏產業園;沙棘培育以1年或2年裸根苗;花卉樹種以暴馬丁香、丁香、黃、紫刺玫等抗病性較強的優質壯苗春、秋兩季營造林。
4、用心栽
春季土壤解凍后,宜早不宜遲,采取刺槐填溝,陰坡或半陰坡采取油松、云杉、樟子松與榆樹、丁香、刺玫等營造帶狀混交林;陽坡以大果榛子、文冠果、油用牡丹、旱柳、臭椿、沙棘、山桃等塊狀營造混交林;秋季苗木充分木質化落葉后造林,栽植后根系充分生長,翌年春季苗木發芽快,生長旺盛,夏季搶墑在水平溝外緣直播檸條造林,覆土2~3cm,為了提高成活率,不論是春季或秋季造林苗木要隨起隨栽,對來不及栽植的苗木一定要隨時假植,以防苗木失水抽干,降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假植苗木栽植時要充分泡水,栽植時蘸用生根粉攪拌成泥漿,嚴格將苗木根系舒展,確保一定要踩實苗木,隨栽隨澆透水,一周后待地皮涼散時松土或覆膜,有利于提高營造林質量。
5、重撫育
嚴格克服重造輕管思想,栽植第一年進行2~3次撫育管理,根據降雨多少確定補水的次數和數量,同時,要注重經濟林的修剪及病蟲害綠色防控2~3次;第二年及時進行補植補造、修剪及病蟲害防治,水平溝、及時清除樹下雜草,減少與樹木爭奪養分,特別要用藥劑除草,切記防止藥害,以后每年保證撫育管理1次,特別是經濟林要加強樹冠的培養及病蟲害的防控等工作,同時,要組織專業隊撫育隊,提高對生態林鼠、兔危害的防治,抓好病蟲害綜合防控及火災的防護。待工程驗收結束后,按地域劃分責任管護區,確定管護人員,進一步加強做好后期的撫育管護工作,最終達到提高生態遷出區造林質量。
(作者單位:756000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