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亞明
在現代化林業工程建設中,通過合理應用抗旱技術,能全面提升林業生產發展效率,提高林業工程栽植質量。在林業工程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林業實踐活動探究更多有效技術,保障林業項目建設水平能全面提升。
1、整地措施
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土地,也土壤的性質結構緊密相關。在植樹造林前必須科學合理的實施整地,有效改善土壤結構,為幼苗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促進生長,提高整體成活率。通過多年造林實踐證明,提前合理實施整地,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還可以積蓄水分,維持土壤整體墑情;也可以增強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提高各種養分的含量,提升地力;另外,在整體的同時可以有效清除地面雜草,同時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地下菌蟲基數。通常造林的整地應該提前半年時間,或者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進行。雨季為主,春季次之,秋季效果最差。在特殊區域,結合干旱地區的氣候條件與地質條件在整地階段不能對栽植區域地貌造成較大破壞,要以蓄水保土、最少破壞植被為整地原則。造林整地中可以選取全面整地與局部整地方式,全面整地在應用中需要將造林區域土壤進行全面翻墾,使其滿足栽植要求,此類整地方式適用地勢平坦區域。局部整地是將造林區域分為不同地塊進行翻墾,通常選用中魚鱗坑,按照60cm×40cm×40cm的規格進行挖,可有效蓄積水分,保持良好墑情。
2、幼樹撫育管理
苗木栽植結束之后,需要結合實際栽植情況進行合理撫育,通過有效撫育能對區域林業各項災害以及干旱發生率進行控制。相關管理人員要對造林技術合理應用,與各類科學技術相互結合,提升造林抗旱效率與林木成活率。管理人員要對幼苗采取統一化管理,在栽植初期需要合理修枝,促使幼苗快速生長,具體措施有:
①修剪枝條:主要是針對一些的萎蔫或出現病斑的葉片、枝條,或因干旱而焦灼的嫩芽、嫩葉,還包括一些喪失發芽能力甚至直接死亡的枝條,要及時修剪,避免與其他枝葉爭奪養分、水分,促進林木茂盛。
②平茬:對于地上部分旱害嚴重,但是樹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且萌蘗能力強的樹種,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表面10厘米左右。在林業工程發展中,需要依照各類林木生長發展環境以及生長發育情況采取撫育管理措施與栽植計劃,對林木生長環境進行合理調控。主要技術措施有1、培土:主要是針對因栽植深度不夠影響根部正常吸水,而導致植株干旱萎蔫的,可適當實在植株周圍進行培土,增強保水性,緩減旱情。
③松土除草:對于土壤比較粘重而雜草灌木比較多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通過松土除草清除灌木雜草,以減少土壤水分的損失;沙質土壤且雜草灌木比較少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不進行松土除草。確定幼苗生長變化規律,正常情況下三年生長時間內需要開展2至3次除草行動。在造林第二年,需要組織管理人員做好苗木成活率調查工作,對漏苗、殘苗要及時進行補植。對有灌溉條件的幼林和新造林地,盡快采取灌溉措施;旱情嚴重且價值較大的幼苗、幼樹應采取人工澆水措施,使得苗木具有良好的抗旱能力。在苗木栽植中,要堅持隨起隨栽植原則,最大程度控制苗木大量的水分蒸發。
3、有效的技術措施
①采取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一種造林技術,特別是在干旱瘠薄的淺山區,非常實用。通過容器合理應用能提升根部完整度,對栽植活動消耗時間進行控制,使得苗木能有效進入穩定的生長狀態。干旱地區可以采用油松、樟子松、側柏容器苗技術進行抗旱造林,這是造林活動中一項重大的技術改革。栽植樹苗時撕破或去掉容器底,其它部位不動,容器中的土坨不被破壞,根系也保持完好,成活率會更高。種植時樹苗的入穴深度以超過容器袋口1~2cm為宜,然后在用土壓實保持墑情,同時在坑口上覆蓋1層細土。采用容器苗種植比一般常規的裸根苗種植苗木的成活率要高出許多,經過實踐證明,側柏可以高出44%,油松可以高出22%。這主要是因為容器苗自身的根系完好,種植時不需要緩苗,苗木可直接進入生長狀態,成活保存率高。
②應用覆膜造林技術
林業栽植中可以合理應有覆膜技術,通過此項技術能提升造林成效,增強林木成活率。通過覆膜技術應用提升林木生長質量,能避免大量林木枯死。通過覆膜技術對栽植區域土地進行處理,能有效提升土壤濕潤性,調節根部蒸發情況,調節苗木生長發育基本溫度。通過覆膜技術,在栽植區域中將苗木生長控制在相對溫度。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在外部預留縫隙,將樹苗栽植在預備的樹坑中,其中穴洞邊緣不能高于地面位置,將覆土厚度能控制在6cm范圍內,保證無透氣和空隙產生,栽植后澆1次水,成洛率一般可達到100%。
4、貯存水資源
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合理應用抗旱造林技術,要對水資源不足問題進行控制。目前在補充水源供給中,常用的供水方式就是應用保水劑,通過應用高分子樹脂材料,在保持原有狀態基礎上使得水資源能合理吸收。當水資源補充呈現為飽和狀態之后,可對土地中水資源高效利用,使得種植中苗木水分補充充足,滿足生長周期內對水源的需求。
5、造林密度與林分結構
為了有效擴大林業工程抗旱發展空間,促使抗旱林能建立穩定的生長結構,要對林木實際生長情況進行分析,選取最佳的種植密度,為苗木正常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養分吸收空間。在干旱區域要結合土壤缺水現狀對稀植模式進行調控。結合種植區域土壤含水率選取混交林種植模式,可以應用喬灌木混交、針闊混交等,對苗木種植行距與間距值進行調控。使得苗木能吸收更多養分,提升林木光照充足性。在抗旱造林技術應用中還需要和多項技術有效結合,通過轉基因生物學技術對樹種進行改良,使其能有效應對多種復雜惡劣的生長環境。還要對不同實驗數據進行深度分析,保障各項技術能相互傳遞應用。
在林業工程發展建設中合理應用抗旱造林技術至關重要,當前相關管理部門要強化各項控制措施,全面實現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管理部門要結合區域地質條件、自然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抗旱技術,對栽植活動合理優化,加快林木生長速率,擴大林業工程建設綜合效益。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要對各個環節工作進行合理控制。
(作者單位:472500河南省國有靈寶川口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