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隆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落實,鄉村產業的轉型與改造力度也在不斷增強,各類農村經濟形式逐步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到當下的市場競爭中去。這也就意味著鄉村產業的發展必將會遇到更多的機遇和紅利,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其自身面對的挑戰和風險也日益增加,農村固有的短板和劣勢會阻礙其市場地位的提高。其中較為突出的一點便是目前眾多農業品牌的缺失,這是阻礙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因素之一。想要從根本上實現鄉村產業發展的現代化,提高農村社會形象,縮小城鄉差距,就必須注重農業經濟品牌的打造,只有這樣才能讓各類鄉村產業獨當一面。本文將以農業品牌為出發點,對其品牌缺失的原因加以闡述,從而具體分析培育農業品牌的途徑和策略。
農業品牌是鄉村產業發展由量變到質變轉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鮮明風向標,代表了經濟建設中農村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意味著農業品牌的培育能夠將農業集成化,統籌化,提高鄉村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鄉村尚未發展成熟的經濟形式不斷進步,取得豐富成果。同時,農業品牌的培育也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鄉村產業的知名度,擴大其社會影響,提高自身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擴大市場占有量。
一、探究原因,分析弊端
盡管鄉村農業發展具有千百年來傳承的悠久歷史,但自身卻始終無法在生產規?;蠈崿F品牌的創造,其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列為以下幾點:
1、思維模式落后
農業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取的是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并沒有深入市場,商品化程度并不高,這種經營理念導致農業發展的品牌意識較為薄弱。農業主體往往將自身禁錮在傳統小農經濟的思維中,無法跟上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對傳統農業沒有足夠的改造意識。這也就意味著許多政府的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落實程度有所欠缺,品牌競爭力的概念還沒有被農民重視。
2、宏觀重視不足
宏觀層面上,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往往有所欠缺。農業自身發展相對于工業來說有著更長的周期循環,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果。也正因為如此,宏觀調控往往更加偏向于經濟利益和效率更為突出的工業,只顧推動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而忽略了對鄉村產業方針政策的支持。農村經濟投入的力度不足,建立自主品牌的資金也長時間短缺。
3、發展條件受限
農業品牌之所以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除了思想和政策之外,還包括農村自身發展客觀環境的限制。一是農村自身沒有建立完善的交通設施和通信網絡,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品牌的互聯互通。二是鄉村產業的發展較為零碎和松散,缺乏統一的調動和管理,這也就意味著農業品牌化缺乏規模性的生產作為基礎,無法實現科學合理的規劃。
4、生產水平落后
當下鄉村農業發展仍舊是低水平低平臺,農業自身沒有進行產業的轉型和升級,這就導致生產水平只能停留在過去小農經濟的高度,而無法實現創新和突破。當自身水準有所欠缺時,自然也無法擁有創立農業品牌的資格,也無法實現品牌領導下的集中生產,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
二、抓住重點,尋找措施
根據上文中所敘述的農業品牌短缺的原因,可以將相關針對性策略和途徑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1、意識主體創新
農村品牌的起步離不開主觀意識的推動和決策。首先要樹立現代化的品牌發展意識,在宏觀層面上要意識早品牌發展的重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推動農業品牌發展的落實。其次是要加強農民思想的教育,讓農民從傳統小農經濟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引導農民進行現代化的農業創新和發展。將政府優化政策與農民生產相結合,讓品牌創建能夠在先進理念的帶領下縱深發展。
2、優勢條件利用
鄉村普遍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經驗積累,其自身特有的資源和文化具有深厚的開發潛力??梢岳绵l村特有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歷史風貌等資源的特殊性和獨有性,與農村產業相結合,提高農業的特色和優勢。推動香醋你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不同經濟發展模式的互相配合與輔助,最終實現集中化和規模化,形成富有心意和地區特色的農業品牌。
3、積極投入市場
要想實現農業品牌的社會效益,必須要讓農業品牌積極投入市場競爭,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首先是要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進行集中化規?;a,滿足農業品牌集成化的要求。其次是要加強對鄉村產業的組織和管理,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生產,滿足創立農業品牌所要達到的硬件水平。最后是要明確市場發展方向,農業生產自身即具有綜合性和多樣性,在投入到市場之后,必須要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確立清晰的發展目標,制定因地制宜的推進政策,讓農業品牌能夠形成自己的特色。
綜上所述,農業品牌的培育對于鄉村整體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需要在客觀條件改善和主觀意識創新的基礎上不斷激發農業品牌的市場競爭活力,盡可能地激發鄉村產業的發展潛力,縮小與城市的發展差距,提高農民收入,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030002山西省名優產品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