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玲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強土地開發整理,該種方法不僅能夠保證國家糧食生產的安全,還能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能力提升,實現農民增產增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耕作人員就需要充分認識到土地開發整理的重要性,并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土地進行有效的開發整理,提升土地生產質量。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分析了加強土地開發整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作用,然后論述了做好該項工作的具體措施,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土地開發整理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作用
①增加農業耕地面積
土地開發整理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將受到破壞的土地或者遭受自然災害損壞的土地或者人工閑置的土地進行修復、開墾,以此來增加集體農業用地數量,保障農業生產效益。對土地進行有效的開發整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耕作能力和生產能力,能夠使土地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增加農業耕地面積。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向前發展過程中用了大量農業耕地,農業耕地的數量呈現下降趨勢。通過做好土地開發整理耕作,能夠確保農業耕地面積不受影響,保證正常的農業生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②完善農業基礎設施
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主要依據事先制定的規劃方案,對土地進行科學的規劃整理,以此來提升土地的生產能力。在對農村地區的水、路、田、林地和村集體土地進行集中整治過程中,在對土地進行開發整理的基礎上,完善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通常情況下,土地開發整理需要配套相應的農田灌溉工程,通過修建大量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高效生產,實現增產增收。推動農業生產向著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邁進。
③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提出的最新戰略要求。而要想實現上述幾個目標,關鍵在農村,而做好農村工作的關鍵在農村土地。近年來農業機械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農業生產逐步向著現代化特色化方向發展。但不可忽視的是農業生產規模依然較小,組織化程度較低,整個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一直難以提升。新時期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化有很大幫助。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可以通過對土地進行有效的整理和開發,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區域內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促進特色化農業的發展。
2、加強土地開發整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措施
①注重改善耕作條件
適用于土地開發整理的農業耕地通常已經遭受到嚴重破壞土壤,耕作層較淺,理化性質變差,生產能力下降,為此就需要做好土地的整理耕作,逐步改善耕作條件。在土地開發整理之前,應該對整個項目進行科學的規劃編制設計合理的改良方案。針對平原地區土壤耕作層變淺農作物產量下降的問題,可以選擇使用先離后旋耕的方法,逐年加深耕作深度。第1年犁深控制在15cm,第2年達到20cm。如果不能嚴格控制翻耕深度,很容易導致耕作層翻耕到下層,下層的生土翻工到上層,影響到農作物產量。另外還應該注重更換收割機械,采用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替代膠輪式聯合收割機收割農作物,減輕對土壤的碾壓。土壤旋耕結束之后一定要耙實,可以使用四輪帶耙,耙面上壓重量為100~200kg的重物,來回2~3次即可。另外對于土壤層較淺不適合分區域整理的土地可以實施客土工程。將其他地區熟化的土壤運送到項目區的土質較差的田塊覆蓋在表層上方,使得項目區的土壤能夠很快達到熟化程度,這樣不僅能夠方便農業耕作,而且還能夠大大提高土壤的耕作層深度和土壤肥力。此外,在進行土地平整和土地整理過程中,應該對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避免破壞周圍自然生態環境,對于不適合開墾的應該以維護當地生態穩定為出發點。
②注重改善排灌條件
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如果水土流失嚴重,勢必會影響到土壤營養價值和耕作層深度,為了確保土地的正常生產能力,保障土壤蓄水能力造成水肥充足,需要注重改善項目區域內的排灌條件,確保改良之后土地不會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針對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存在的土壤流失現象,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林糧間作實施土壤改良(摻加粘土、增施有機肥、種植豆科植物)以及科學輪作冬季作物留茬等措施,延長地表土的覆蓋時間,提高土壤的抗腐蝕能力。另外有條件的地區還應該積極開展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推廣高效節水措施。重點做好沙漠化地表植被的保護工作,防止無序開墾,減輕土壤沙化趨勢。不合理的開發會進一步加重土壤侵蝕速度,土壤沙漠化進程加快。因此在對上述幾種土地進行整理開發過程中,應該注重調整灌溉條件,通過在項目區域內修建蓄水池蓄水塔,將當地的自然降水充分利用起來,提高項目區域內的蓄水能力,以此來提高土壤的綜合使用效率。
③注重改良土壤
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如果開發得到的土地綜合生產能力較差,不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表示整個土地開發整理質量較差。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土壤類型,注重做好土壤改良耕作對于土壤較為嚴重的土地,由于土壤容重較大,空氣效果較差,通透性不良會影響到農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另外在施肥過程中,很多農民群眾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學肥料施。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質進一步變差,耕作層逐漸變淺,土壤板結嚴重,更不利于農作物根系的呼吸,勢必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嚴重不足,使得土壤養分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肥力嚴重降低。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對于土壤粘重的土地通過增施有機肥、將綠肥和復合肥有效搭配使用、科學深松整地、定期松土、增加土壤微生物群,增加微生物活性,以此來實現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
土地開發整理是擴大土壤種植面積,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對土地進行開發整理過程中,要注重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土地灌溉順暢,預防水土流失使土壤沙化,實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253400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