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忠炯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戰略選擇。安慶是一個農業大市,如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探索具有安慶特色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子,對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安慶市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安慶市農業發展已經形成了基本格局,主要以糧、棉、油、畜牧、蔬菜、水產這六大產業為主,相互支持,使安慶市得到穩定和諧的發展。就目前現狀來看,安慶市中有5個縣為國家級優質米基地,3個縣為國家優質棉基地等,六大產業已經形成了優勢產業鏈,整體發展格局十分清晰。
2、農業產業化經營邁出新步伐
安慶市現有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46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98家;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現產值較上年增長15.3%;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789家,家庭農場總數5675個,農民經紀人隊伍達到2萬多人,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農業企業創建中國馳名商標21個,省著名商標98個,省名牌產品28個,創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17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0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類和產地認證達413家、產品1111個,“三品一標”產品覆蓋率50.5%。
4、農業科技進步成效明顯
安慶市為了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每年都會引進新品種,并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發展新型技術,使農業發展能夠在先進技術支持下,不斷提高良種覆蓋率。2018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1.0%。科技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65%。其科技飛速進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安慶市政府倡導農民積極開展陽光工程、新型科技工程等,使農民能夠積極學習新技術,并且具有農業創新理念,還能夠接受相關培訓,農民逐漸向有文化、有技術、有思想的方向發展。
二、安慶市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農業產業結構失衡
農業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比重過大,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尚不優化,農產品優質率較低,難于適應市場需求;農產品加工附加值不高;農產品區域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特色鮮明的綠色優質農產品區域布局結構;第三產業及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緩慢。
2、農業經營主體不強
目前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面不大,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是目前安慶市農業分布比較分散,經營部集中,農業相關的企業也比較少,缺少能夠帶動地區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這也就導致了安慶市農產品在市場中競爭力較弱的問題。
3、農業標準化意識薄弱
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受傳統觀念影響比較深淵,因此經常會通過農藥、化肥等方式對農作物進行操作,因此初級農產品的表面仍然存在農藥超標等現象,農產品質量檢測儀器設備缺乏,造成檢測的頻率偏低,覆蓋面不廣,市場準入程度不高,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4、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
當前安慶市在農產品買賣方面也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從整體結構來看,銷售農產品的大型市場比較少,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營銷對接也不夠流暢。很多地區的發展已經與互聯網相結合,但是安慶農產品的物流、電子商務等發展比較遲緩,相關監管工作落實也不到位。
5、農業科技應用水平不高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創新人才和平臺,新產品研發力量薄弱;基層農技推廣體制不健全,農技推廣后繼乏人;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集成度不高,科研與推廣脫節;留守務農的勞力文化素質偏低,農業新技術措施難落實到位。
三、安慶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對策與建議
1、加快結構調整,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①實施第一產業提質增效工程,促進農產品增長由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安慶市重點發展優質米、優質油、優質棉、綠色蔬菜、規模畜禽、健康水產六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藍莓、名優茶、油茶、瓜蔞等特色產業,提高種養業綜合效益。
②實施第二產業改造升級工程,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由規模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轉變。重點推進糧油食品、紡織服裝加工業,著力發展藍莓、油茶、瓜蔞、茶葉和畜禽產品加工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
③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程。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等“三產融合”試點項目為載體,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多元化鄉村產業,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文化、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要依托“互聯網+農業”等新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眾籌農業、品牌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深度挖掘農業的產業新空間。
2、轉變經營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①改變當前農民的傳統種植思想,號召大家開展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農業活動,引導地方企業成為龍頭企業,對地方農業的發展起到帶頭作用。促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的建設,使其逐步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②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土地互換、土地入股等形式,擴大適度經營規模,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實現模式。
③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各類服務組織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對農戶提供系列化服務,帶動普通農戶走上現代農業生產軌道。
④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通過資本運作、產業延伸、品牌嫁接等途徑投資開發農業,為農業發展提供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管理模式,實現家庭經營、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
⑤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完善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育和扶持政策,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農村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鄉村振興發展的領頭人。
3、實施農業標準化,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①首先要確保農副產品的安全性,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為農副產品的檢測工作作出一套標準制度,將安全檢查工作融入到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每個環節中,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
②其次應該對地方農業相關企業進行扶持,為地方培養能夠帶動地方農業經濟增長的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成,使安慶市的農業發展能夠呈現出區域化、安全化、規模化的趨勢。
③為了使安慶農副產品有更好的銷路,應該樹立地區品牌,讓人們看到安慶農產品時,就能夠想到綠色、安全、高品質等等,通過品牌效應,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安慶農產品,以此也能夠提高農副產品的價值。
4、加強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
①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的同時還應該打造良好的銷路,因此農產品大市場的建設也是十分必要的。農產品市場的建設應該注重地址的選擇,比如在農產品種植區域附近、農產品大型加工區域附近,使整個產業鏈都能夠在交通便利的基礎上開展。
②農產品的銷售與物流之間關系密切,良好的物流線路能夠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因此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能夠積極發展物流運輸行業,使農產品實現連鎖經營、快速配送等物流體系。
③為了促進農業發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農產品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構建農產品的信息體系,使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通過互聯網查到產品的信息,優化市場中對產品的供求關系。
④實施農產品電子商務出村工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農業電子商務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鼓勵大型電商集團進入農村帶動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網絡銷售,通過網購平臺和電子商務實現特色農產品與城市市場的有效對接。
5、推進科技創新,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
①大力加強農業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重點聚焦優質良種培育、生物技術開發、綠色增產與節本增效、質量安全、防災減災、精深加工等領域的技術需求,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及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和集成配套技術,持續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
②加快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普及。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進一步健全現代農業技術示范推廣體系。
③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圍繞安慶市主導和特色產業,針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集聚科研平臺和項目,建設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區,展示農業科技的巨大威力,發揮農業科技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④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和數字農業。發揮“互聯網+農業”的技術支撐作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系統設計和架構,加強農業物聯網技術、智慧農業裝備的推廣應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提升農民手機應用能力,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
(作者單位:246003安徽省安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