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陽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89-01
摘 要 用人單位職工受傷要認定為工傷,必須要有相應的證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集好證據,才有可能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15條等規定,下達予以認定或者不予以認定的書面結論。因此,證據對于是否認定為工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證據的采集工作,是工傷認定工作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
關鍵詞 工傷認定 證據采集
一、工傷認定中的證據分類
《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對于申請工傷需要提供的資料有明確規定,這些資料都可以作為證據。而根據我國民事法律方面的有關規定,證據主要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等類型。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2月4日發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全文,明確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根據這些特點,社會保險行政部在采集證據時,應當有著比較清醒的脈絡。同時,可以根據案情復雜和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采集。
二、工傷認定中的證據來源
證據來源,又稱“證明方法”、“證據方法”、“證據事實”源出于何處,是指個人的陳述和實物。個人陳述包括當事人陳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鑒定人意見。實物證據包括物證、書證、勘驗檢查筆錄、錄音錄像資料。這些通過人的陳述或物的外部形式表現出來的證據,立法上表現為法定證據種類或法定證據形式。
工傷認定的證據來源,一般取決于兩個方面,即用人單位和傷者一方。屬于個人申報的工傷,則完全由個人收集整理后遞交。用人單位申請的工傷,則來自于工傷主體雙方。除了用人單位和傷者一方提交的證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還可以根據案情需要,自己收集證據。以便客觀真實地還原事實真相,最后確定工傷認定結論。
三、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采集證據的局限性
《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工傷認定辦法》第8條、第12條,規定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權限,即可以進入用人單位、醫療機構調查核實相關情況,勘驗現場、詢問知情人員等。但實際上,證據采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1.時間局限性。為了規范工傷認定,一些地方采取了事故報告制度,比如一般事故48小時內報告,重大事故隨時報告等等。但是相對于書面資料的收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還是相對被動,無法及時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事實真相、完全固定證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了工傷申報的時限,即參保單位在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申報、個人一方可以一年內申報,用人單位未在30日內申報的,尚可以在一年內申報。一些單位沒有在最短時間內收集證據,造成了證據的遲緩。
2.證據真實性局限。因為用人單位或者傷者一方無法第一時間在報告的同時提供書面證據資料,造成了證據的很多可能性,真實性方面就打了折扣。工傷當事主體雙方,也極有可能根據工傷認定標準完善證據,目的性非常明確,增加了工傷認定的難度。
3.采集手段局限性。雖然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在接到事故報案立即派出人員參與調查了解,掌握情況、固定證據。但是,絕大多數還是單位書面申報后才知曉,很多案件無法事故發生后馬上介入。另外,采集手段也極其有限。目前能做到的,是醫療機構出具的資料和司法機關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如果要進行縱深的調查,比如查閱道路沿途監控,就需要交警部門配合。涉及天網或者其他行政管轄的,需要配合的部門就更多了。即使是醫療機構,也未必完全配合。相比較而言,協議定點醫療機構對工傷法律政策了解較多,配合調查也做得比較好。而一些非定點醫療機構單位,配合起來就不那么順暢,甚至完全不配合的現象也有。
四、拓寬證據采集辦法
為解決工傷認定證據采集的局限性,一些地方的社會保險采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如,接到信息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與應急部門聯動,多方合作收集證據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以下辦法。
1.加大工傷保險宣傳。特別是針對醫療機構,要加大宣傳。無論是工傷協議醫院與否,醫療機構都賦有救死扶傷的責任。職工受傷,首先應該享有被救治的權利,任何醫療機構在救治傷員時,應當考慮傷者的切身利益。考慮宣傳效果,可以與醫療機構監管部門一起進行。
2.多與同級政府部門溝通。工傷認定證據采集有時候涉及政府部門較多,而被涉及的單位因為對工傷保險政策的不理解,難以在第一時間配合工傷調查、出示有關資料、提供有關信息,以致失去證據采集的最好時效。因此,加強政府部門內部溝通,可以最有效取得工作協同,極有利于工傷認定工作開展。
3.配備現代科技工具。進行證據采集時,可以配備執法記錄儀、錄音筆等電子工具,隨時記錄現場場景、動態、知情人的表現,確保收錄最真實、客觀的信息。
4.多與通訊部門溝通。職工受傷,特別是死亡前,往往會有一些信息記錄,通過這些記錄,可以了解其受傷特別是死亡前的工作或者生活信息。這些記錄,往往能為工傷認定證據采集提供重要信息,或者其本身就是有力的證據。但是,通訊部門往往以保護隱私為由,拒絕為公檢法之外的政府工作部門提供相應信息,造成工傷調查脫節。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與通訊部門溝通,對于工傷認定信息采集十分有利。
總之,工傷認定的證據采集工作是認定工傷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該多研究,采取靈活有效的手段獲得證據,為依法定性是否工傷做出客觀、真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