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溢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92-01
摘 要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時代的崛起,“對賭協議”越來越出現在各種新聞頭條中,對于這個最早起源于歐美資本市場的名詞,轉眼間出現在各大財經新聞頭條,對于大眾而言,顯得是那么的神秘。筆者就“對賭協議”的概念進行界定,對法律效力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目前的案例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對賭協議 法律效力 合理化建設
一、對賭協議的界定
“對賭協議”一詞最早產生于歐美資本市場,但也有學者認為對賭協議最早產生于企業之間并購重組中衍生而來的投資協議。當前學術界并沒有對對賭協議做出統一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雙方企業面對未來經營發展狀況不確定而在主合同中簽訂的一個補充性條款來應對估值存在差異的措施。因此可見,對賭協議具有不確定性、從屬性及補償性。
二、對賭協議的法律性質
“對賭協議”是屬于外來詞,目前在資本上被廣泛使用,但是在我國面對對賭協議,相關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也沒有一部法律對其做出專門的規定和解釋,因此,對賭協議是屬于合同法還是公司法調整,目前理論規定都不明細,在這種背景下,單單就對賭協議的法律性質而言,司法實踐也只能根據一般的法律原則進行分析認定。
(一)從合同法角度分析對賭協議的性質
對賭協議從合同法角度具有高度相似性便是射辛合同和附條件生效合同,第一,根據法律邏輯判斷,這種新的法律關系出現時,已經在潛意識里認定為民事合同定范疇了,但是,射幸合同追尋的是一方收益另一方必然虧損的結果。對賭協議在實踐過程中,如果目標價值沒有達成,雙方都受損而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第二,對賭協議不是附條件生效合同。雖然附條件生效合同的特征也具有不確定性及可能性。但是兩者之間生效時間不同,附條件生效合同在簽訂之初僅成立未生效,而對賭協議一旦簽訂與結果或者條件是否達成無關。
(二)從商法角度分析對賭協議的性質
綜上所述,對賭協議與射幸合同,附條件生效合同的區別,那么 如果從商事領域是否存在合理性?對賭協議和期權合同的原理和目的均不相同,對賭協議立足點在于合同的結構及權利義務的不等隊形。期權合同是事先商定的及根據合同的內容進行購進或是出售。第二,對賭協議高度富有“契約自由精神”,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修正案中,商事交易有了更多的意思自治,基于對賭協議應當認定為一種商事合同。
三、對賭協議在我國的司法實踐
(一)對賭協議的法院裁判原則
隨著實踐中對賭協議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從近幾年的司法實踐來看,不僅包含了司法環境和法律制度,其中監管環境和市場及企業自身也顯得十分重要。雖然我國不是判例法,但是最高院的判決一般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目前可以參考最高院關于對賭協議效力認定的裁判原則。第一,公眾利益優先原則。第二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第三,注重公平原則。
(二)合同法視角下的法律效力
依據法定主義,應當秉持“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或是根據損害債權人利益或公司股東有不當行為的責任進行法理推論的各項法定情形。
(三)公司法視角下的法律效力
我國實行法定資本制,其核心在于公司在履行合同中必須符合法定原則既不違反資本維持原則,需要考慮實際的背景、依據和原因。
(四)公司及債權人利益層面的法律效力
在真實的交易背景下來具有平等法律等位的交易主體滿足交易規則,存在業績目標的合理性進行相關的行業分析和財務分析,做出理性科學的預判認定,同時也需要充足的證據加以證明。
四、對賭協議在我國的發展困境及完善建議
(一)發展困境之惑
目前關于對賭協議產生的糾紛沒有專門的立法規定,最多的就是《公司法》中的一些原則性的使用。無法為對賭協議的發展發展護航,因此,法律上的滯后性及缺失性急需加強完善。
(二)金融監管和行業自治的亂象
任何行業都需要行業自治,行業從業人員都需要行為準則和崗位需求,一直以來沒有統一的行業規范,主管部門卻有著不同的態度,造成了監管領域有著界限模糊、存在監管矛盾的地方,形成了行業的亂象。
(三)對賭協議效力認定的完善建議
第一,立法層面。正是由于目前處于法律缺位的狀態,導致了部分“對賭協議”產生法律糾紛后出現“同案不同判”的現象發生。因此,只有做到立法上的完善,盡快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才能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現象發生。
第二,監管與自治層面。建立合理的監管環境,制定好嚴格的處罰措施,發揮行業自治優勢,成立行業自治協會,制定示范合同文本,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降低交易風險,才能給對賭協議的最終定性提供理論依據,才能為期發展保駕護航。
第三,提倡仲裁的爭議解決方式。一般情況下,解決糾紛的方式有三種,法院在處理糾紛時往往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而仲裁機構更多的從當事人的意思原則出發,這也是對意思自治最大限度的尊重,充分體現了對賭協議是一種商事行為,同時相比法院判決,仲裁結果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及國際性。
參考文獻:
[1]秦子甲.私募基金法律合規風險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